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张铁强 《成才之路》2011,(11):77-77
从200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指出: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本文对我校测试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落实好《标准》的实施工作,行之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反映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六项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男女学生健康水平相当,但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待选一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下肢力量和爆发力良好率比较低,需要加强锻炼。另外,还对测试项目、评价标:位、测试仪器及组织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河池学院6 162名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中,有229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不合格,抽取这229名学生的资料进行单项指标综合分析,了解这些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提高他们体能锻炼,改进体质健康水平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怀化学院非体育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008年10月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发现在身体形态方面,有待改善身体形态的学生比例高达55.11%.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体育教学中营养科学知识教育缺乏所致.身体素质方面,50米跑女生不及格率是22.27%,掷实心球不及格率高达69.81%.这与我校实行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和耐力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力量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有关.同时提出建议,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印发,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文章主要中职阶段同年级两个学年度学生体能测试数据,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几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查找中职学生体能测试成绩偏低的关键因素,为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院体育教研室对2003级和2004级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我院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黄山学院03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对襄樊学院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优良率达67.59%,不及格率仅为1.43%。但各项得分显示,大学生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上发展不平衡。低年级测试结果优于高年级,说明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最早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高校之一,通过三年全院学生大规模的体质测试,运用测试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反映出该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女生分数略高于男生,约同于全国测试的平均得分;体重较低、营育不良的学生超过半数,营养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进入大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未开设体育课,在身体机能、素质方面有所下降,说明课外体育活动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过四年的时间,对本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测试、追踪调研,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的发展状况,其研究目的是为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养成了锻炼习惯,体质普遍增强,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大一、大二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大三、大四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以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较为普遍;部分大三、大四学生的心肺功能也出现下降态势。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其自身的重要性及开展的可行性,就具体的步骤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分析法,分析了某高职院校2007-2008学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水平,但优秀率很低,且高年级学生体质略有下降,建议继续加大体育课的改革力度;恢复二年级体育常规课,增加三年级的体育选修课时间;加强高年级体育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信息化时代,网络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已进入千家万户,形成了一股网络文化,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模式。在这一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网络文化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出发,进而对机遇和挑战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切实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的到来,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微"平台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各方面的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知识甚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1949名中职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谈谈自己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阳光体育运动教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如何做好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法、调查法及访谈法,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对高中体育成绩评价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省高中体育成绩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既适应"新课改"要求,又符合学生发展的高中体育成绩评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西北师范大学13444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从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方面进行分析,并与2002年全国19-22岁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求对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类的老师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培养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水平差,院校的综合的教学能力有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建议将体育和教育学科交叉进行,建立实践教学的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Wellness promotion addresses both the reduction of disorder and diseas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of a strong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linking these two areas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omoting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in school contex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how to promote both within schools. Topics discussed include the benefits of (a) hope and optimism, (b) structur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c)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for school‐based health and wellness promotion. These topics are linked in that ea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affect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chool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