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正>从教18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一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系统的专业阅读与研究。专业研究之路走得越远越深,成长之路就会走得越远越笃定。在读完《江苏教育》"方法论""呼唤名家""成长故事"等栏目之后,我更加坚信这种想法。孙向阳老师的《教师为何做研究》中说:"在为学生个性发展、社会进步和教学科学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教师做研究的目的"。教师的专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大家对教师的工作压力、专业成长关注得比较多,而对教师的闲暇生活则较少提及。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这是事实,但教师不是"苦行僧",也需要休息、娱乐,何况教师还拥有两个令人艳羡的长假,因此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提升休闲价值,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大家对教师的工作压力、专业成长关注得比较多,而对教师的闲暇生活则较少提及.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这是事实,但教师不是"苦行僧",也需要休息、娱乐,何况教师还拥有两个令人艳羡的长假,因此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提升休闲价值,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和教育的转型期,这种核心因素已不是过去所强调的知识、经验和某种特定文化,而是越来越需要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新的提升。教学机智作为教师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应注重从个人需要出发培养"内升型"教师,变"他我"为"自我"。所谓"内升型",就是鼓励教师自我剖析,建立自信,主动提升,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的内在专业精神生长。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内生动力。这既是推动乡村文化复兴之所需,也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之必然。然而,现实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到教育领域供给侧阻滞:"他主型"发展逻辑的外在框限,导致教师的培训学习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自主型"发展理路的内在规约,导致教师产生了"我是谁"的身份迷思与"我该如何"的出路困惑。对此,需要从教育"精准扶贫"、教师发展平台以及教师专业自主自强等维度,对政策驱动、专业支持和教师内求等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加以结构化整合。  相似文献   

7.
梁卫星 《江苏教育》2014,(13):77-79
<正>在该书《死亡教育问答录》里,作者有这样一段话:我只是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性教育、死亡教育、公民教育,都不是我的专业擅长。只是因目前此类教育的严重缺失而生的强烈焦灼感,使得我的课屡屡从语文越界,选择了似乎不属于语言文学的话题,意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研讨与建设。让我会心一笑的,是"越界"这一词语。事实上,在这本书里,作者再三提到了"越界"。起初,他从语文越界;继而,他从课堂越界;而后,他从学校越界……他越界得太远,我甚至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这个词语仿佛一卷胶带,光荣地记录着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得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伟建 《中国教师》2009,(Z1):386-386
<正>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教师是上课不是"讲"课,教师是主持人不是"讲"师,学生是主角不是观众。从这个新观念出发,得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师要讲得好,学生更要学得好,"表演"得积极、精彩。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0.
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萍 《教师博览》2009,(11):58-59
近几年,大家对教师的工作压力、专业成长关注得比较多,而对教师的闲暇生活则较少提及。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这是事实;但教师不是“苦行僧”,也需要休息、娱乐,何况教师还拥有两个令人艳羡的长假,因此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提升休闲价值,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张娟萍 《中国教师》2009,(13):17-18
<正>近几年,大家对教师的工作压力、专业成长关注得比较多,而对教师的闲暇生活则较少提及。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这是事实;但教师不是"苦行僧",也需要休息、娱乐,何况教师还拥有  相似文献   

12.
朝着特色成长,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向。这不仅因为特色比出色更进一步,还因为特色成长的路径要比出色宽泛得多,特色成长的意蕴要比出色厚重得多。有本杂志开辟了"非常教师"栏目,编辑让我推荐一些特色教师。因为栏目的定位是寻找、发现、推介有个性特色的教师,所以我在"物色"人选时会问:"你做了哪些与别人不同的事情?"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获得了某某级优质课一等奖,我是某某级能手,我是某某级优秀教师,我的教学成绩很突出……诸如此类的回答只能说明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都说教育是神圣的,但不知今天说起"教育理想"还能让多少教师砰然心动。对"理想"这两个字,我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缺少一个前缀词——"我自己的"。我们应该有"我自己的理想"。我一直相信,教育理想从来不是教育家的特权,也不只是贯彻国家或者学校的精神。我以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憧憬,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作品是"人"。教育是在创造未来。人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  相似文献   

14.
正听到有学校说,没有实施素质教育,其原因是条件的制约。面对"条件制约论",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想起我所接受的"素质教育"。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我也是在乡下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那时的乡下学校,不仅音体美没有专业教师,连部分主课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我的音体美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出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然而,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主旨,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引发教师反思"我为什么参加名师工作室"、"我如何参加名师工作室"和"我对名师工作室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功能,需改善名师工作室的入口、强化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拓展名师工作室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提出"审美人生教育",这不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中的一种跟风,一种作秀。并不否认这是我有意给自己美术教学主张贴上的一个"标签",也不否认这是我刻意用来表征我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乃至世界观的  相似文献   

17.
提升乡村学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教育场域中,乡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身份认同迷失、知识结构异形、支持体系失衡等现实制约因素,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知识结构、外赋支持等不同维度入手,实现教师身份体认由"外烁型认知"向"内塑型认同"移行,推动教师发展范式从"专业建构"向"文化创生"变革,辅以外源保障与内生发展有机联动的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助力乡村学校初任教师走出专业发展困境,真正成长为"留得下,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现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往往比较强调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技能意义上的"专业性",强调教师职业生涯必须追求专业发展。其实,我更加喜欢用"成长"而不是"发展"的概念,因为成长更多是针对一个生命体而言的;发展,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虽然也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师问题本质上不是教师问题,而是乡村问题,是乡村问题带来的教师问题。当前,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正在从"待遇""职称"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问题转向教师内部专业存在感问题。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存在感的问题有专业生活实现感问题、专业成就获得感问题、专业价值认同感问题三个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存在感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学校,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实现感;改变教师评价方式,实行"合格性绩效评价",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就感;设立乡村教师进修专项资金,建立县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升乡村教师自我内力,增强专业价值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楼旭萍 《广西教育》2013,(1):18+20-18,20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怎样评价才能更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考核分制"评价模式是有效的方法。一、"考核分制"评价模式的操作方式(一)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由于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不同的职业素养,因此,我们不能把评价的标准定得太死,而是根据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不同的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老师擅长上音乐课,数学课就上得不是很好,有的老师舞蹈跳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