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切勿只“惩”不“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是的,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光有惩罚没有警戒的教育更糟糕!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道:“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一位中国校长问新加坡的一位中学校长:“是否…  相似文献   

2.
钟文花是玉山县南山乡枫林村的一名普通教师,15年来,35名农村“留守孩子”在她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其中有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农村“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如今.赣东北大地人们正在争相传颂“代理妈妈”钟文花关爱“留守孩子”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3.
老百姓谈到教育孩子的经验时,常说一句俗话:“顺着毛儿抹。”如果与孩子情感上对立,搞得剑拔弩张,教育的失败就成为必然。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对“顺着毛儿抹”这句话有着更深的体会。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这一教育原则,有的教育不仅没有遵循,反而干了些冒似“改革”的惊人之举。 湖北省郧县青山中学吴校长在一次课问操上宣市,下周以班级为单位评比“最差学生”,被评出的“最差学生”将在学校升旗仪式上亮相。初二某班女生左某,在无记名“评差”中得票最多,晚自习后服了老鼠药,哭泣不止。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彭副校长说,学校做出评比“最差学生”的决定,是为了把学生管好,服鼠药是她心理素质不好(《楚天都市报》2001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学生的“减负”问题。可有的人只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减负”二字,出现了一些为“减负”而“减负”的现象。就拿家庭来说,家长的初衷总希望孩子的课程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从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什么样的良好品质和素质上来考虑,孩子回到家后,有可能增加新的负担。一些家长根本不理解学校“减负”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怕学生学不好知识。于是,对孩子过高要求,引导孩子走上另一个极端。既要孩子补习各门功课,又要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家武术,结果把孩子折腾得什么兴趣都没有了。当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应看到,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等原因,一部分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靠天吃饭的单一粮食种植产业已远远不能维持农村家庭的正常开支。于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孩子就被留在家里。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学生为“留守学生”。逐年增多的农村“留守学生”,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新建  张波 《农村教育》2006,(12):49-49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育人要有“四心”。  相似文献   

8.
保生林 《宁夏教育》2007,(7):144-145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情感的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说出“你真行…‘你真的做得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同享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曾有医学专家呼吁社会专门为患孤独症的孩子设立特殊的学校。但是近日一位资深的教育界人士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念——“全纳教育”,包括孤独症孩子,也包括其他有障碍的孩子,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所的黄志成教授介绍说,“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主张所有儿童,不管分为什么类型,都有权利就近入学,学校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减少学生被排斥的现象。黄志成说,推行“全纳教育”,首先面临着一个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是学生适应学校,还是学校适应学生过去我们强调前者,而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人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最近有一个“教育妈妈”“教育爸爸”说法,却有着另外的意思,含有明显的否定意义。被称为“教育妈妈”和“教育爸爸”的父母,他们所关心孩子的教育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仔细分析一下,几乎都是集中在学校教育上,更确切地说,是对孩子的考试和升学极为关心。他们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喜或忧,为让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等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许多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只是孩子的升学。他们是自己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还一个劲儿地问我孩子到底出…  相似文献   

11.
“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了!戴老师就是我的妈妈!”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小学生朱跃明在他的获奖作文中深情地写道。打开铜陵县太平中心小学501班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仅仅是朱跃明,几乎所有孩子都习惯地称他们的班主任戴春霞为“妈妈老师”。  相似文献   

12.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14.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5.
“愉快教育”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兰州市畅家巷小学张艳玲“愉快教育”既不是“轻松教育”,也不是“无负担教育”,且不同于一般的活跃生活。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情感教育入手,给孩子爱与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  相似文献   

16.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17.
评选“三好学生”是中国学校的传统项目。人们总是教导孩子:在学校里要做个好学生,最好能评个“三好”。三好学生几乎成了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三好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几代人的心中。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也该给沿用了几十年的三好评选加点新意了。“三好学生”新概念的推出,是德育工作创新的成功尝试。我区推行的“三好学生”新概念的评选标准是: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评“三好”的目的不单是选拔出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从中受到教育:怎样做才能当个好学生。开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结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及对自己孩子身心发展和学习状况的观察,我认为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弊病很多。一、违反教育要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原则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六三制”相对于“五四制”来说,学生晚一年进入初中,他们的各种能力已提高很多,有利于接授初中知识。同时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实施“六三制”在初二是知识转折(点)的高峰,正好赶上学生身体发育高峰,也是智力发育高峰,多数学生适应于接受初中知识。而“五四制”学生身体发育高峰则落后…  相似文献   

19.
谈“惩罚”     
随着时代的演进,“以人为本”的观念正逐步为社会所接纳,这本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如今,人们的认识似乎叉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宝贝”,教师在教育中骂不得,碰不得,稍给学生一点“颜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