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模式是我国“八五”期间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课题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以改革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构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目标模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就难免会经常出现波折与反复;一是要以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为基点,就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作出近期选择。如果脱离实际,忽视国情,就会陷入理想主义的迷茫。这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在我们有关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的讨论中有人把目标模式与近期结合模式混为  相似文献   

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在十年改革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计划与市场究竟是相互结合的关系,还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另一个是,计划与市场如果是相互结合的关系,那么如何结合,以什么形式结合?这两个问题的争论,一直贯穿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讨论的过程中。目前理论界对于这两个问题仍有不同认识,并且有很大分歧。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作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并从中进一步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及其相互结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7,(3):42-46
产业政策的争论涉及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即在市场经济中应当如何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要以什么作为改革方向的重大理论问题。首先就产业政策的界定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就产业政策的存废问题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此处的职业指导专指“就业指导”,下同)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将两者相结合,发挥其互补作用很有价值。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结合模型的构建,并以此作为一套组织、计划和调控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活动的方法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结合模型构建的思考为了反映职业教育中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结合的总体面貌和一般特点,我们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两者相结合的基本模型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结合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二是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内容;三是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要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又要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使计划与市场的长处结合起来。为此需要讨论:第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第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的目标模式及其体制条件是什么?第三,在我国目前双重体制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怎样结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做一粗浅回答。  相似文献   

6.
走科研兴校之路,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师生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一直是我们清滨小学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构建了“一题统领,分体研究,综合管理”的科研工作模式,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一、确立研究方向,构建科研工作模式针对“九五”科研课题研究中课题多、范围广、级别差距大、研究内容相互交叉等诸多问题,我校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对课题立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学校教育科研的方向是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师生综合…  相似文献   

7.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五次会议于1990年10月18—24日在天津召开,与会者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人们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下面仅就讨论中涉及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做简要述评。热点之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有何异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同以前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相互替代的,还是并行不悖的,亦或是过渡时期模式和目标模式之间的关系。对此,存在重大分歧和争论。一些同志认为,经过完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以作为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从义务教育课程实验的一开始就制定计划,分阶段有重点的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构建起了适合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成绩评价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一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统筹协调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这是每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要面对的,也是很难解决好的课题。对两者既有选择重点又有相互兼顾的问题。我国改革一开始就直接针对长期存在的低效率体制,以效率为目标推进改革,所选择的路径就是市场化和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应该说方向和路径是对的,否则就没有今天这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效率不能远离公平,就像过去公平不能远离效率一样。现在在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不公平问题也明显突出,甚至不公平开始严重影响效率。基于这种情况,在进行了20多年改革后的今天谈深化改革,需要提出统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科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一种阐释王鸿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历十几个年头,对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争论一直未停止过,争论的核心是对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承认计划和市场可以结合。十一届六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应考...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今年已经是第27个年头了。回顾这27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均发生了质变;中国的制度已经由计划模式转型为市场模式。然而,仍有极少数几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高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应该说,对中国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目前由于高考录取率的升高,高考制度改革的压力似乎有所减弱,但随着对品牌和质量要求的上升,高考制度面临的改革压力实质上并没有减弱。高考制度的改革,从长远看,必然是高校自主招生,彻底改掉或废除目前的统一招生模式。从近期看,必须对现行模式进行改造。这里就改造作点新…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后勤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这是我们高校后勤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高校后勤改革的有序性问题,谈两点粗浅的看法。一、高校后勤改革有序性的基本表现所谓有序性:是指把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科学原理,使管理改革工作按程序进行,并产生较好的管理改革效应。因此,要使高校后勤改革按照事物发展的一定运动秩序和内部规律来进行,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案、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计划、有序的操作程序。这就是高校后勤改革有序性的最基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一次教学实践,它的核心目标是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是新课标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构建与可行性,发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缺陷并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把活动课正式列为计划内课程类别之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我们在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加强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急需解决。例如,为什么要设活动课?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什么理论来设计活动课的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把握活动课的本质规律,因而也就不能科学而有效地落实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中专模式到高职模式的跨越式转变,是升格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针对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目标、内容、措施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要实实在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难度最大、最关键的是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马克思“个人所有制”学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国传统公有制改革取向的明智选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要选择的共有制目标模式,应该是以资本与劳动者直接结合的共有制、国家和集体及个人相互联系的共有制为主体,个人资本联合组成的共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共有制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娟 《双语学习》2007,(10M):131-132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点改革目标之一。本文结合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经验,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