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趣谈谜语     
相传清朝才子纪晓岚曾给乾隆皇命出了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这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一别字谜,上联谜底为“猜”字,下联谜底为“谜”字。这副对联巧妙地道出了谜语的特点,那就是“虽为短品,却是妙”。确实,制谜凭借自己深厚的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制作出大量形式多样、词采华赡的谜语。这些谜语大多内容博深,格调清新高雄,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2.
谜语诗也称避题诗,即有意避开诗题。诗句为谜面,诗题为谜底;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别具一格。 古往今来有不少以"爆竹"为谜底的谜语诗,读来别有趣味。现  相似文献   

3.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春联亦有"桃符""门对""春贴""对联""对子"之称。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迷""谜"之辨"迷"和"谜"同音,都读mí;但意义不同。"迷"的本义是失去辨别、判断的能力,分辨不清;引申为迷恋、陶醉、迷失、迷惑等;也指过分迷恋某种事物的人等。"谜"就是谜语,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是暗射的话,谜底是让人们猜测的事物本身。例如荆公(王安石)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打一字)",这是谜面;谜底是"井"字。"谜"也用以比喻  相似文献   

5.
学校举行元旦联欢晚会,有一则谜语很受人启发,谜曰:“一刀砍断后只有一截,是什么.?”.我沉思良久,也一无所获,等知道谜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谜底是“圆圈”.再细品这则谜语。果然是曲径通幽出得极妙.按照常规思路考虑,“一刀两断”乃是最天经地义的提法,而此...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与谜语一样,源远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两者一旦结缘,不仅有其独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而且更能显示出文义谜之雅、谐、奇、趣等特色。然而,以对联形式制谜,难度较大。谜面既要符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语意相关之要求,又必须与谜底“回互其辞”,丝丝入扣。或下联独立成面,或两联合而出一谜底。猜射者通过欣赏联语,或会意,或别解,或用典,或离合增损,或指示象形,从中猜出谜底来。可见,对联成谜,读来朗朗上口,赏之神韵俱在,射中其味无穷。处处滚金浪;(打三国人名)家家存旧粮。(…  相似文献   

7.
在谜语中 ,要数物谜的数量最多。这类谜语通常以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具体事物作谜底 ,用韵文的形式、借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述构成谜面 ,谜面巧妙地隐藏着谜底 ,给学生提供猜测的线索和依据。语文教学中的猜谜 ,有别于其他场合的猜谜 ,它着眼于引导学生了解事物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同时在读谜、猜谜、编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一、读懂谜面 ,把握特点猜谜 ,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谜面字、词、句的理解来揭示谜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读懂谜面 ,有了整体印象后 ,再指导学生一边读 ,一边想 ,抓住…  相似文献   

8.
谜语一种供人猜设的游戏.谜语由谜面和谜底组成.谜面是设谜者示意、猜谜者推理的桥梁.因而谜语从设立到被猜出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阐释谜语中谜面和谜底的关联性,诠释设谜和猜谜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谜语?《辞海》这样解释:"用锻炼智力的、游戏性的简练语句,分为谜底与谜面,出谜者说出谜面、猜谜者猜出谜底。诞生于中国文明社会初期。既有民间文学作品,也有文人之  相似文献   

10.
点击脑细胞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做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是什么?(点击脑细胞以谜破谜:日点击脑细胞@晓照  相似文献   

11.
方程谜指谜面采用数学方程的形式,方程中既有未知数,也有数字和文字的谜语,它是数学谜的一种。猜迷时,根据汉字结构,通过解方程,找出未知数代表的汉字,就是谜底。例如:“X÷森=3”,打一字,谜底为“杂”,因为X=3×森=9木,9个木是“杂”。  相似文献   

12.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也是民间文学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奇葩。而其中的几则"风筝"谜,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有一则民间谜语是这样的:"外面风光甚好,正可直上云霄;望你早归故里,恐在他乡落了。"打一玩物,谜底是"风筝"。此谜明白如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谜语?《辞海》这样解释:“用锻炼智力的、游戏性的简练语句,分为谜底与谜面,出谜者说出谜面、猜谜者猜出谜底。诞生于中国文明社会初期。既有民间文学作品,也有文人之作。”我自幼喜欢谜语,学生时代也喜欢谜语,长大后成了人民教师的我,也一样喜欢谜语。在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谜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姓氏联理     
1.我们来看这样一副对联: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对好弹琴。这不是普通的对联,而是一副姓氏联。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品类。上副对联就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祝贺表兄牛稔文娶儿媳的贺联,正是一副姓氏联。纪晓岚还特别注明,此联用了君家典故。原来这一联暗嵌牛家喜婚之意,用了犀牛望月和对牛弹琴的典故,堪称妙联。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独有的魅力。缺如,是对联中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也称隐语、隐缺、漏字。这种手法故意将联句中的某一二字隐去,而该联的意思又恰恰在这空缺的字上,读者要从展现的字面上品读出联中所藏之意。运用缺如,使得对联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谜语策略及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谜语是根据人类的认知特点设计的语言游戏。谜面与谜底之间常常通过隐喻认知形成关联。谜底谜面关系的调控是谜语制作的关键。制谜遵循两个策略———关联与间离。其主要技巧是文字不重,倚重别解,谜目调节。谜面与谜底对应关系形式有合指式和分指式。  相似文献   

17.
妙联难皇帝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命陪他的六臣们也出一谜联,让六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大宫灯上写了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相似文献   

18.
对联谜 据传,有一回乾隆皇帝和众大臣猜谜语,纪晓岚用对联的形式制作了两条谜语:  相似文献   

19.
<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时,曾被一孤老头写的春联给难住了。这副对联是:"家有万金不算富,命有五子还是孤。"白居易初见这副对联时,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副谜联,老人有十女十婿。古时,女称"千金",婿为"半子",故"万金"为十女,"五子"即十婿。因为女儿出  相似文献   

20.
奇特的春联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这是一则民间谜语的谜面,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