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社会阶层、民族和性别的学生在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和总结了英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拟定了一个有关学生差异的分析框架,并得出了结论:就社会阶层、民族和性别三种因素而言,英国高等教育因社会阶层所产生的学生差异的现象是最明显的,民族差异在其中也有很强表现,而性别差异,则因多年的干预已经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有显著差异;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中,少数民族的社会阶层差异最小;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最小;家庭收入高低对于少数民族是否进入民办院校就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对闽、湘、川3省部分高校内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调查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主要体现为农业劳动阶层、失业人员阶层与其它各阶层的差异;各类高校在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有不同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提出了当前应选择公办高职院校作为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突破口;在入学要求(包括学费和成绩)、学位层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学校的层次、类型存在差异,基础阶层子女在一般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较易获得入学机会;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社会阶层差异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均最小;当父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时,其子女进入各层次、各类型高等学校的机会均有大幅提升;家庭收入高低对子女是否进入民办性质的院校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682名少数民族大一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学生对其选择高校的1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在选择高校时,基础阶层少数民族学生受"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影响的程度相对更大,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学生则更看重"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进一步分析发现,少数民族群体内部的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考察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通过深度访谈28名出身农村的大学生,从在学、毕业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过程进行了动态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一、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即使进入相同的高校,在接受高等教育资源时也是不平等的;二、不同阶层学生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上的差异以及中学教育的差距,是影响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因素;三、高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同高等教育起点的不平等,共同影响高等教育的结果--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大一学生课程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兴趣爱好、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师的授课特点、本人的修课计划等。对12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其呈现四因素结构。此外,不同类型高校的大一学生对影响其课程选择意愿因素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谢作栩  王伟宜 《教育学报》2006,2(2):65-74,96
在对我国部分省市区高校在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调查的基础上,从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和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家庭文化资源两方面着手分析,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是缩小各社会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距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对北京、湖北、江苏、陕西四地10 909名高中生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高中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有92.3%的中国学生选择高中毕业后希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比例远高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实际供给能力。通过因素分析,发现有6个因素,即“高等教育价值”、“自我感知”、“他人影响”、“家庭支持”、“个人追求”和“职业偏好”可能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潜在的影响。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这6个因素中除“他人影响”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没有显著影响之外,其他因素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还发现,家庭收入水平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地方高中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对其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普通高中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也显著高于职业高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加剧了社会资源与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均。跨境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又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工具。本文以到港澳特别行政区追求高等教育的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境外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陆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两种教育经费机制,即奖学金与自费,对学生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奖学金的学生来自各个社会阶层,而自费学生主要来自富裕家庭。奖学金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而自费则加剧社会分层。港澳高等教育机会,让一部分学生获得社会流动,对另一部分学生则形成分层。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已成为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对促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出了“金课”建设计划。对标“金课”标准,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以“雷达辐射源分析案例”课程为例,从案例建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考核体系、教学团队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以“金课”为目标的案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认知风格是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展开个性化教学.基于此,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90后”大一新生的认知风格,探讨他们的认知风格在性别、专业、英语水平三个维度上的差异,并就这些差异来探讨个性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美国学者的研究均指出,院校分层和学生隔离及其相互渗透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的重要特征。基于不同种族、社会阶层,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尤其是在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上存在着差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最不公平的现象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变化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准备水平、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和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这一事实出发,何以能够得出应当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教学这一“价值”判断?前后两种“差异”的跨越何以可能?针对这一休谟式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哲学”和“科学”两个方面加以解答。论文把因材施教的哲学理由归结“发展个性”、“追求最佳”和“实现平等”;把因材施教的科学理由归结为两个方面,包括诉诸直觉和类比的前科学论证,以及诉诸ATI(能倾教法相互作用)研究的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同社会群体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英国弱势群体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何?本文以苏格兰为个案,研究社会背景对中学毕业生在高校申请和入学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重点研究社会阶层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学业资格对学生高校申请和入学的影响程度,以此考察英国不同群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状况。  相似文献   

17.
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财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 ,在财政体制、分配关系、拨款模式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拨款依据和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又呈现出许多共性。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地高等教育财政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 ,进一步探讨“一国两制”条件下 ,不同高等教育财政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相同高等教育财政模式运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初始分层动因源于20世纪50年代国家重点大学政策的诞生,除"文化大革命"时期外,高等教育系统等级界线一直比较明显,各类学校在办学经费、师资配备、招生条件、社会声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学生进入不同层级的大学将获得不同质量的入学机会。研究表明,父母社会阶层高、文化程度高、行政职务高、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在国家重点大学等高层级院校中,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而父母社会阶层低、文化程度低、行政职务低、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大多数聚集在二本、三本、大专等低层级院校中。这种高等学校分层状况与当前社会分层具有同构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造成学生隔离现象,影响社会和谐,需要借助国家政策干预加以消解。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影响因子及其与学生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期望值与实际满意水于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为“不满意”;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学费水平的学生群体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服务质量满意度与影响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使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惯习概念,探讨家庭阶层背景对中学生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影响,并借此透视我国中等教育中的阶层差异固定化状况。基于对全国城市地区初二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学生的文理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其家庭阶层背景和文化资本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在学习兴趣方面,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中学生对文科的兴趣明显高于低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阶层对文科兴趣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起作用;而在理科兴趣上,不同阶层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控制家庭文化资本后可见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对理科兴趣更强。其次,从学习成绩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低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都显著不如较高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再次,作为一种“惯习”的学习兴趣对不同阶层学生的成绩差异有影响,但阶层差异并非主要通过兴趣影响成绩。最后,“家庭藏书量”和“父母教育水平”等文化资本对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阶层差异影响非常显著,而阶层差异也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成绩。这些结果可能喻示着我国中等教育中已出现阶层差异固定化趋势,但阶层间教育获得的不平等仍主要源自物质资源而非内在态度和性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