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团结 奋进     
科学和技术是创造未来的力量与途径,在科学和技术进步中,人类将形成新的高尚的一代;地球是人类活动的平台,是人类的立足之地,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善待地球,过分“改造”它,必定会吃到她赐予的“苦果”的,这一点要切切记住。而地球科学则是我们认识地球,处理好与地球关系的基础,归根到底地球科学也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类诞生在地球,广义来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但是,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在某一地区形成以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的?还是从不同地区同时形成并各自朝着自身的方向演变的?这始终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难题。处于蒙昧时期的史前人类,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会考虑自己的由来。如今人们要了解人类谱系的重要信息,只能根据祖先的遗骸形成的化石。  相似文献   

3.
刘汉丽 《科教文汇》2007,(10Z):118-118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尤其是拥有现代明的人类,更是以其尖端的技术、智慧的头脑掌控了地球上的一切。就连地球上最凶猛的动物也无法逃出人类的掌心,老虎、狮子、豹子、鲨鱼、鳄鱼等等越来越少。可以说,进入现代明的人类,真正成了万物之灵,主宰了地球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阶梯式发展理论"是朱训对矿产勘查实践进行哲学反思,而总结出的事物发展模式和规律的理论:地球观是人类对地球客体本质认识的总称;人类自诞生伊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具有明显阶梯式发展过程的地球观,即古代朴素地球观—近代地质地球观—现代整体(系统)地球观,就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4,(10):34-34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地球是一个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构成了有机的地球系统。该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对地球系统产生影响;反之整个地球系统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局部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生物圈的统治地位,那么人类活动究竟会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不仅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大前沿问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是地球生命规律产生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人类是地球的消费者,地球上的生物和矿藏资源供养着人类。人类与地球是相依为命的关系,人类爱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人类消费地球就要服务地球。所谓"孝敬"地球就是表示亲切、尊重、爱护人类同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现代地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全面地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军事等社会因素是地球科学技术形成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球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繁荣、精神文明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变革等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7,(8):5-5
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科学家预言,尽管化石燃料能源未来仍将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其一统天下的局面将逐渐结束(地球上2亿年形成的化石燃料,大体只够人类使用300余年),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望撑起未来世界能源供给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追溯人类早期的身高当然要从人猿分道扬镳之时算起。地球形成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地球上的生命形成又有40亿年的历史。然后是,500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揖别,约20万年前身体结构一如现代人的人类出现在非洲,这个时候或更早应该是人类最早,也是婴幼年时期的身高。早期人类的身高:万年跨度身高的计算是指人脱离四肢爬行改为直立行走后的身体形态的高度。从这时起到后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形成的地球圈层,这些层圈构成了地球巨系统。由于人类既是这些圈层长期演化的产物,又对这些圈层产生重要影响,人类社会已成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圈。地球巨系统还与太阳系,甚至宇宙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因而它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就是通过对地球巨系统各个要素变化的研究,对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这个巨系统与其环境即太阳系、宇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内热     
董朝林 《百科知识》2007,(2X):17-18
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地球的这种大气温度变化令人们直接关注到温室效应。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是使得地球变暖的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原因,所以,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成为各个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人类约束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地球内热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类和地球相依为命已数百万年,感情之深不言而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也仅仅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按照宇宙的自然规律,太阳系总有一天要走完自己的历程。所以,地球虽好,终究不是人类久留之地。为了使人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再说,今天的地球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还有,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使人类可以向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取宝,也能够利用航天器飞向太阳系以外的星球探险。这一些,都促使着人类要征服太阳系,向宇宙进军。未来的太空城…  相似文献   

15.
李兴 《百科知识》2007,(4S):26-27
人类多年来所形成的一个观念是,人对自然的索取是天经地义的。由此便顺理成章产生一种必然的行为,对大自然几近掠夺性的获取资源。而在这种天经地义的索取中,可能人类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对自然造成了深深的伤害。要问这种伤害有多深,新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人类对地球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并改变今后所有生物和人自身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珀 《百科知识》2004,(5):17-18
走出地球,是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更是人类向太空中其他星球探取新能源、新资源的时代。这不仅是解决地球能源短缺的积极措施,也是开创未来美好前景的一大壮举。  相似文献   

17.
江晨 《知识窗》2007,(5):56-57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就无时无刻不在研究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期间,出现了一批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就独具慧眼,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严密的思考,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些法国科学家声称,他们经过对人体组织的化学成份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不仅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是由宇宙尘埃凝聚而成,就是我们人类的最原始的祖先,也是由宇宙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宇宙尘埃中的基本元素构成的。他们还指出,如果以一个重量为70公斤的人为例,其中氢  相似文献   

19.
当宇宙飞船把摄像机对准地球时,会看到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蔚蓝色是地球上大片海洋散射太阳光所形成的颜色,这说明,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在地球上,无论你走到哪里——或在沙漠之荒,或在五洋之底,或在高山之巅——只要能发现水,就能发现某种形式的生命存在。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星际,就会发现,星际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可是,人类在太空中搜寻生命已迄百年,为何仍不见生命的存在呢?难道只有地球上的水才能孕育生命吗?或者这其中藏有什么玄妙?残酷的水星际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如果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  相似文献   

20.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一直是人类观察研究的对象。自古以来,月球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生和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人类许多哲学观念与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航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对月球开始了直接探测,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月球探测,将是21世纪人类深空探测活动的主旋律。向月球挺进,在浩瀚的太空,即将耸立中国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