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六朝文之建安时期为例,对废名"六朝文不可学"之论断予以解析。将其"不可学"归结为四点,即:内在的风骨不可学,通脱的士风不可学,真实的自我不可学,鲜明的个性不可学。  相似文献   

2.
"不可译"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关于语言结构的"不可译",还是文化传统的"不可译"断言,都是对人脑认知功能潜势的低估,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讹推,是对主体性的过分执著和对主体间性的无视。从主体间性的认识论出发,那些看似"不可译"的语言、文化现象天生就带有"可译"性的语言哲学基础。基于此,根据"互文性翻译"理论、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化"理论、"解构翻译"理论对"不可译"论依次进行审视,并最终从语言的主体间性角度指出"不可译"论忽略了语言的人文主义根本属性,可以彰显其本质上的"不可知"论属性。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毛主席生前也告诫人们夹着尾巴做人.为此,笔者搬出古人的"四不可"箴言,杨弃其中因果报应的宿命糟粕,吸取其中劝人厚道的警世精华.是哪"四不可"?一日"势不可使尽,二日福不可享尽,三日便宜不可占尽,四日聪明不可用尽.  相似文献   

4.
翻译界对"不可译"现象一直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文章从遇到的不可译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引出对"不可译"的探析,并进一步引出对"翻译"这一基本定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聂燕燕 《海外英语》2014,(15):130-131,133
卡特福特认为翻译中的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即"语言不可译",又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即"文化不可译"。该文分别从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这两个方面来阐释京剧英译中的不可译,并从京剧的经典曲目的英译本中举例说明,文章认为随着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深入,京剧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是相对的,而语言不可译是较为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毛主席也告诫人们夹着尾巴做人.为此,笔者搬出古人的"四不可"箴言,摒弃其中因果报应的宿命糟粕,吸取其中劝人厚道的警世精华.是哪"四不可"?一日势不可使尽,二日福不可享尽,三日便宜不可占尽,四日聪明不可用尽.  相似文献   

7.
"零翻译"较好地解决了翻译实践不同层面上的不可译问题,具有创新意义。经过探讨翻译学界比较关注的不可译问题,得出结论:任何"不可译性"都是相对的。基于不可译性的成因,即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因素,通过例证对"零翻译"现象进行了简要概括和分析,旨在为"零翻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性本非善——孟子性善论析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以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舍生取义"、"富贵不可淫,贫贱不可移,威武不可屈"的士大夫精神享誉中国2000多年.但从现代心理学和公认的价值观角度看,孟子的性善学说是传统中国社会(特别是宋明以来)虚幻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严重阻碍我国100多年前已开始而目前尚未完成的民族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逻辑哲学论》中的两个概念"可说"与"不可说"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想的关键;前者指有意义的命题,主要是自然科学命题,是可以清楚地说的;后者则包括"伦理"、"美学"、"形而上学"等不表达关于世界的事实的东西,是不可说的。哲学本身也是不可说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何为受贿罪的法益,存在"不可收买性"说和"公正性"说之对立,"廉洁性"说为我国目前的通说,"公正性"说和"廉洁性"说均存在问题,当以"不可收买性"说为基本立场,从受贿者角度出发,将受贿罪法益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出卖性,这一表述契合受贿罪权钱交易之本质,能合理解释事后受贿、斡旋受贿行为何以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11.
追求提高语文学科素养,不可忽略了对"双基教学"的落实;追求学生个性化阅读,不可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点睛作用;追求群文阅读教学,不可忽略了对课文深层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笔者在对学生讲党课《党的作风建设》时,着重讲了"五个不可低估":对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不可低估,对反腐倡廉的成绩不可低估,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低估,对解决问题的难度不可低估,对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建设的巨大作用不可低估。这样的讲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宋代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但一味崇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熟读方式,而忽视人的非智力因素在读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导致死读书、读死书,而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动词次类有关,依据动词带宾语情况的不同,将动词及物性分为四个强弱等级;部分"得"字主谓补语句和把字句不可转换,这也与动词的次类意义有关,同时也与句中名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论元角色以及定指非定指等性质密切相关,不可转换的"得"字主谓补语句,有不可转换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范式比较得出:范式"不可通约性"是由于范式中形而上学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然后溯源至哲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最后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得出科学革命的进步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和范式上。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不重视"读",甚至干脆"不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状况的存在,着实令人堪忧。首先,朗读法是我国优秀的教学传统。对此,宋代的朱熹曾说过:"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也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实践的指导,让学生爱朗读,养成坚持朗读的良好习惯。一、朗读能促进初中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学习文言文要强调诵读。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诵读中,可以熟识文言文词语和文言文的习惯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的变化,深刻理解语句的含义,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减少自己和作者之间的语言嫌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翻译绝不仅是跨语言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体。同时,翻译过程中的"忠"与"信"也是相对存在的,绝对中式原文的译文也是不存在的。本文先阐释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接着提出缓解这些不可译现象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赖惠芬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2):127-130,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别,也形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作品风格上的不可译,但这种"不可译"只是一个限度,若译者深入分析不可译的因素,即可使译文尽量接近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