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学术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维度研究.而政治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政治文化能够通过理性启蒙、法治熏陶、民主包容等途径树立现代公民角色,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从而降低国家治理成本.中国应立足当前的发展现实,构建以现代理性公民、软治理、法治精神为基础的现代政治文明,重塑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晖 《高教探索》2006,(3):29-32
本文主要探讨了作为相对独立的、自变量的大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和外在功能。大学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与社会主流文化总是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时而贴近社会、引领文化,时而超然物外、特立独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大学文化日渐走入社会中心,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整合功能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作为非独立的、因变量的大学文化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下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3.
莎翁罗马剧《裘力斯·凯撒》历来争议颇多,主要涉及戏剧种类划分、主角界定、政治意图归属等方面。援引文化诗学批评策略解构其"雅努斯面孔",或可为进一步探索莎翁戏剧的文化内涵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认为与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所不同的是,在被视为后工业时代的当代社会,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所有领域,并取代政治和经济等传统因素跃居社会生活的首位。也就是说,现代政治已无法仅凭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现代经济也无法只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活跃。假如没有文化的大规模介入,那么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缺乏活力的。本文通过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介绍,分析了资本与习性的相互生成的关系以及精英文化圈与教育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教育水平对社会流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选取30名大学生对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图片进行性别判断,研究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对面孔性别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时结果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男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中性>消极;女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消极>中性。正确率结果中也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判断消极情绪时的男性面孔正确率比中性和积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判断中性情绪时的女性面孔正确率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该结果说明:面孔表情信息影响性别信息的加工,且因男女性别信息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治理正在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驱动。在贵州L县,乡村传统文化振兴诱发了不同主体的互动,发挥了一定的文化治理功能,取得的成效包括挖掘了乡村传统文化内存,促进文化经济的初步发展,重建村民的主体性,整合了多元治理主体,激活了多种治理资源等。但是根据调查来看,乡村传统文化激活乡村治理仍然存在市场化困境、主体流失困境、资金困境和现代转化困境等。要想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治理能力优势,就要注意突破市场主义,重视文化的乡村治理功能;村庄内外结合,找准文化治理的中坚主体;精准投入资金,夯实文化治理的基础;传统融入现代,提升传统文化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不同文化间、国家间、以及经济团体间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存成为当前世界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存在样态。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政治援建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深化改革时期。文化维度理论作为研究不同国家、民族或者区域文化差异的重要框架结构,有利于破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在整合局内文化、融合局外文化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为我国当前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30名大班幼儿,对不同绘图方式(电脑制图、水粉画和简笔画)、不同脸型(方形脸、三角形脸和圆形脸)卡通面孔的吸引力进行评分,运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卡通面孔的绘图方式和脸型均显著影响其吸引力得分,被试性别主效应也显著,且被试性别与卡通面孔的绘图方式、脸型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卡通形象国别因素(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国别也显著影响卡通面孔的吸引力得分。  相似文献   

9.
家族曾经在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是政府乡村治理的直接和主要依托,并在各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家族已经由一个政治、经济共同体转变成以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共同体,家族势力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继续会因多种影响而进一步衰退。家族势力从农村治理中逐渐淡出是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田国强 《留学生》2012,(5):29-29
过去30多年来,在中国的初始资源禀赋条件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下,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转轨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一些论者因此而故步自封,将中国改革成功归因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路径、社会治理方式及其政治权力结构,认为已经找到一个与现代发达社会不同的相对稳定成熟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终极发展模式,即一些人所宣称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9,(5):17-2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走上文化自信之路的重要起点。中国共产党立足陕甘宁边区生产生活实际,出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社会治理思想相结合,坚持"人民本位",立足内源发展,开展文化建设,在增强党的文化自信过程中,推动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治理。延安时期通过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治理的经验,不仅用凿凿事实印证了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同时也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对译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讨论翻译时,译者不能仅仅关注文本或语言,应该进行文化转向。社会文化包含了语境因素、历史因素、传统因素、政治因素等等。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译者。社会是历史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诞生不同的社会环境,自然会带来不同的政治背景。政治因素对译者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着眼于中国的翻译,重点关注近代、新中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文化中的政治因素对译者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成为现代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和工具,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向数字化转变。在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任何公民、政党、政府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有信息网络的支持和帮助。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突出表现,了解网络文化的政治内涵和功用,进而全面剖析网络文化所蕴含的独特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制度和社会构成的深刻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转变。文化模式的转型成为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和法律素质教育新的社会境遇。我国文化模式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新的社会境遇回应新的要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在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载体有效地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战线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文化载体是重要的表现形态之一。本文着重就文化载体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如何运用文化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确立后,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前的政治、文化相比较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和新的变化,本文从当前的文化特征出发,分析文化特征出现的原因,对于今后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塑造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治理"这一术语的诞生距今非常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治理"的概念。"治理"一词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用法灵活多变,含义极其丰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表达的意思。无论是儒家、道家抑或是墨家,都提出过很多有关"国家治理"的思想观点,这为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通过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可以说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反映形式。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公民个体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达到政治认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经济形态决定着一定的社会政治和化经济形态发展变化了,要求社会政治、化与之相适应地发展变化。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从实践中看,但有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上农化在主流上对现代经济生活已失去支撑,并且这种建立在极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已无法相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一些社会群体属性会在其面孔信息中传递出来,即便是具有隐蔽性的性取向也能在面孔特征中露出“痕迹”。文章介绍了面孔线索识别性取向的研究,归纳了性取向识别的面孔线索、加工机制和影响因素,指出当前存在社会关注度不高,实证研究深度不够、被试类型少、研究设计单一等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