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儒、道、佛生死智慧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生命是儒、道、佛三家生死智慧的共同点,但三家探讨生死的角度不同,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同,超越死亡的途径也不同。三家的生死智慧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生精神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道儒佛三家虽然有别,如道家以其隐忍见长,儒家思想进取,而佛家以和睦人间、化世救人为己任,但在宇宙观、核心价值观上,三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与其说它们之间有对立或优劣之分,倒不如说正是它们的互补组成了华人精神世界的支柱。即以老子之道而言,便与儒佛殊途而同9-3,尽管其表述方式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3.
4.
儒、道和佛分别形成的自然生态观,恰好构成一种相异而互补的格局:就有机世界整体的具体关联方式而言,儒家依靠伦理学上的“亲亲仁民而爱物”,道家立足于宇宙论角度的“道通为一”,佛教则基于宗教学上的“缘起”理论和佛性观。就“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而言,人的地位在儒家思想中最高,相比于其他物种“最为天下贵”,在道家思想中则与其他物种完全平等,不具有任何优越性,在佛教思想中最为低下,人的肉身已不具现实价值。就具体的生态实践而言,儒家从“贵人贱物”的角度出发,主张有节制的利用自然,道家立足于“道法自然”的宗旨,要求完全无为的纯任自然,佛教则出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和对“业报轮回”的敬畏,主张积极的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独辟蹊径,成就突出,历来为人称道。他借写山水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寄寓自己对政治、现实、人生遭际的强烈感受,一篇篇山水游记中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折射出作者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本文试图探寻儒释道精神及影响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和谐统一:儒家的骨骼、佛家的经络、道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道家的教育价值观,代表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迥然相异的两种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既相互抵牾,又相互补充,构成了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严整而独特的形态。本文从三个主要侧面,对儒家和道家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性,做了概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8.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思想也就产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也大放异彩。《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反映了早期的人类希望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一个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为人类社会设计着理想的状态。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况,各家都提出了自已的主张。然而,要说更为普遍为人们所认可的却是经过历史的选择和沉淀的佛、儒、道三家。儒家主张大同小康;道家主张小国寡民;佛家主张忍耐。这种种思想后来逐渐成为各个王朝的统治手段,他们或取此,或取彼,或兼用。至魏晋时,他们选择了三家合一的玄学。  相似文献   

9.
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本中都摘选了《诗经》、《汉乐府》中的名篇,还有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的诗词歌赋,课本彩页及附录中也选了王羲之、怀素等名家的字帖书画,旨在提高学生在诗、书、画方面的文人素养,如果能挖掘蕴含于这些作品中的或作者本人所具备的中国儒、道、佛的传统哲学思想,将会使教材发挥更大的效用,使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即本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他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对统治阶级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理想破灭后,他转而抱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后来又深受道家安贫乐道、逃避现实思想的影响。在道家思想浸润下,陶渊明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儒、道两家思想贯穿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始终,但陶渊明既没有儒家鄙视劳动的偏见,又不取道家放纵的行为,他的诗歌具有独创风格。  相似文献   

11.
儒、道之"情"特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论“情”各具特色:先秦儒家提出了善情、恶情、美情,道家则提出了真情说;儒家在对待情感的态度上表现出由节情、禁情到灭情的变化,道家则由无情发展到安情、任情;儒家诸子对性与情范畴作了较为明确的区分,而道家则大多强调性情如一,不可分离;从道情关系的角度,儒家视道出于情而又高于情,表现出其道德形而上学既内在又超越的特点,道家则视道为情,认为情是洞鉴明照人生,拯救苍生出水火的大情、至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远流长,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儒教与道教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儒、道两家对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的异同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百家争鸣的音乐主张下,呈现以百花齐放的并存态势。儒、道作为其中的代表,它们以不同的审美观念阐释着音乐的美,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观点依据展示着音乐所属的价值,在两者共性与个性的关联下,以独特的美学内涵,共同为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增添了一份姿色。"和"为音乐的本质,"适"为音乐的方法,"用"为音乐的功效,本文从"和之美"、"适以度"、"用而至"三个层面对儒、道音乐美学观点予以浅析,意在探寻两者的内在规律和关联,明确各自的审美主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儒、道生死哲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生贵生、生死必然和生死气化是儒、道两家生死哲学的共同观点。但在生死态度上,儒家重在乐生哀死,道家重在苦生乐死;在生死价值上,儒家重在伦理,道家重在自然;在生死超越上,儒家重在创造三不朽,道家重在体悟玄虚之道。  相似文献   

15.
胡素梅 《天中学刊》2009,24(5):70-72
先秦儒家、道家都注重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修养道德、节制嗜欲以养生,但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又存在不同.儒家重养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道家则是为了保全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养生重在修养道德,道家重在顺应自然;儒家养生偏动,道家偏静;儒家养生主张怡养情志,道家主张保精守气.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封神演义》蕴含的道家精神和道教思想进行了较深入地辨别,对其蕴含的儒道关系进行了重新考察与定位,认为《封神演义》思想基质是儒道互补的,以道家思想为外在表现,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核,即"外道内儒"。  相似文献   

17.
宋明儒在利用释、道之论阐发儒学基本道理的同时 ,在一些基本的原则上仍然自觉与佛家划清界限。唐君毅先生《宋明理学家自觉异于佛家之道》一文从为学之目的、生与灭的关系、心性与天理的关系、天道与圣道几方面对佛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先秦儒、墨、道、法教育哲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上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合理地把握儒、墨、道、法的教育思想各自的丰富性、完整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