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锷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曾领导了1911年10月的昆明重九起义和1915年12月的云南护国起义,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从相关文献资料中勾稽了蔡锷不平凡的一生,对于认识、了解和研究蔡锷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蔡锷对二次革命的态度,从蔡锷所发的电文看,他始终是坚持“保土安民、巩固统一”的。从当时国内对发动二次革命的反响,蔡锷对革命影响形势的态度,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边境的威胁以及蔡锷同袁世凯的关系诸方面,亦可见出蔡锷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安定、抵御列强欺凌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本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4.
从洞口县山门出土的一块蔡锷分路碑上年月记载,联系当地老人的回忆和长期流传于当地老百姓中的口碑传说,结合有关文字记录,推测蔡锷极有可能出生在洞口山门。  相似文献   

5.
蔡锷不仅注重武装斗争,而且重视舆论宣传,早年曾以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诗文,反对列强入侵,抨击封建统治,宣传革命理论。对这些笔名,蔡锷生前并未提及。蔡锷逝世后,虽然人们通过蔡锷年谱得知孟博、奋翮生、击椎生是蔡锷的笔名,但长期无人对其进行过论证。1995年,曾业英经考证后认为,不仅孟博、奋翮生确是蔡锷的笔名,而且蔡锷还有个"劫火仙"的笔名。而对"击椎生",他未及考证。近年来,殷英提出了击椎生不是蔡锷的笔名而是殷承瓛的笔名的观点。但经笔者多方面考证,"击椎生"不应是殷承瓛的笔名,而应是蔡锷的笔名。  相似文献   

6.
蔡锷与樊锥     
在蔡锷的一生中,樊锥是其第一位思想启蒙者。樊锥的教育、引导和示范,对于蔡锷从一个乡村“神童”成长为护国元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师生,也是同志和战友,共同为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蔡锷人格的复杂性看湖湘文化的近代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蔡锷人格复杂性的分析,揭示了湖湘文化怎样通过蔡锷的历史活动,体现出从古代传统观念到近代民主革命观念的转化嬗变,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湖湘文化的重要特点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民国初年蔡锷拥袁的立场,这是一个有关蔡锷一生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蔡锷拥袁,并非偶然。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论,旧官僚、国内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国外的改良派和革命派普遍存在着拥袁现象;从蔡锷本人来看,他提出的致力统一、着重建设、建立强权政府的三项主张,也为其拥袁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蔡锷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护国运动主将。1882年冬,当蔡锷呱呱坠地在湖南省宝庆县城东一户贫寒农家时,全家靠父亲当私塾教师的菲薄收入维持生计。6岁那年,父亲把蔡锷带到私塾亲自授课。三四年间,蔡锷就将父亲指定的书读了个通透,并练就了过硬的巧作对联的本领。有一次,蔡锷去一家店铺买作文格纸。店主见这位小顾客  相似文献   

10.
《蔡松坡电文稿》抄本抄录了蔡锷1912至1913年间的电文稿184篇。经多方查考,其中有部分电文已被对方收译,电文内容与史实相符,且部分电文中还有特殊暗记。这些不仅可证明其真实性,而且绝大部分还是新发现的蔡锷佚文,对于丰富蔡锷文集的内容,扩大蔡锷研究的视野,提升蔡锷研究的水平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驱蔡风潮”是清末广西新军编练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蔡锷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因而历来是蔡锷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过往有关“驱蔡风潮”的研究中,蔡锷似乎置身事外、毫无作为。但新发现的史料表明,蔡锷在事件中并未向恶势力低头,而是奋起反抗,撰写了长达两万余字的辩驳书,逐条批驳了广西咨议局强加在其头上的种种罪名,最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蔡锷在“驱蔡风潮”中表现出来的不向恶势力低头、敢于抗争的勇气和胆略,为他后来成功地发动云南“重九”起义和反袁护国起义,从而奠定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发现的蔡锷的辩驳书,对于研究蔡锷在广西练兵期间的活动乃至清末广西新军编练史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蔡锷任职云南陆军三十七协协统的时间,以前有多种说法。1982年,谢本书先生查阅有关史料后,确定为1911年7月。但从最近发现的蔡锷致石陶钧的一封信中分析,蔡锷实际任职三十七协协统的时间是1911年4月9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界对蔡锷离滇赴京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新发现的史料考证,蔡锷离滇赴京的真正原因是:蔡锷应熊希龄、梁启超和谭延闿的要求,先赴京养病和联络再赴湘承担"二次革命"后湘事善后的重任。蔡锷到京后,因熊希龄去职,而使其赴湘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1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日本侵略者凶狠残暴,清朝统治者妥协投降,欧美列强趁火打劫,使中国落了个丧师、割地、赔款,最终被豆剖瓜分的悲惨结局。沉痛的历史教训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觉醒,从此,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战斗不息,奋斗不止,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痛苦,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尊严。然而,我们的国家仍然不够富强,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尚未完成,这个任务现在已经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的肩上。  相似文献   

15.
我曾就蔡锷一生事业主要成就与其经历活动,编写过一部《蔡锷年谱》(长篇初稿)。内容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哲学、文学,以及主导思想、个性特征、工作作风等各个方面。今天各位见到的只是全部《蔡锷年谱》的摘录部分。现抛砖引玉,谈点编写经过,并就蔡锷的生平和思想谈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 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 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 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者,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 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17.
黄兴和蔡锷在日本留学期间,因参与革命实践活动相识相知。嗣后,黄兴在领导东南沿海反清武装斗争时,蔡锷配合默契,暗中予以支持。武昌首义后,两人此呼彼应,黄兴领导的阳夏之战刚刚开场,蔡锷领导的云南“重九”起义旗开得胜。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同盟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在反袁护国战争中,黄兴流寓美国,幕后策划反袁斗争方略;蔡锷则在云南前线亲自领导护国战争,彻底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黄兴和蔡锷在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伟大斗争中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对清末民初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他们彼此之间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蔡锷三民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的分析,揭示出蔡锷的政治倾向。蔡锷虽一生都没有加入革命组织,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相似文献   

19.
蔡锷的人格是崇高的、伟大的,他不依附干权势,不拜倒干金钱,不做困苦的奴隶,也不怕死亡的威胁,他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亲情,忠于真理和正义。一定的文化氛围,是蔡锷崇高人格形成的沃土;蔡锷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既志存高远,又严于律己,是他崇高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蔡锷崇高人格的形成给我们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阐述蔡锷祖籍与出生地及其成长过程 ,蔡锷与其母夫人身世 ;并用大量历史文献证明蔡锷及其母夫人是邵阳人。同时对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