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智能手机来搜索各类信息,大量不良信息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小学阶段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辅导工作。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应当作为班级管理心理辅导的主要责任人。本文将对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心理辅导教育教学策略展开探讨,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以及班主任日常工作内容,提出合理的心理辅导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班主任教师提供心理辅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角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我国当代学生新的个性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与能力,即多从心理角度认识了解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以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玮 《天津教育》2006,(7):31-32
有人说,班主任很难当好心理辅导员。因为班主任要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严格的管理使班主任往往更看重于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纠正,而难以顾及对学生心灵的关爱。但在实验中学,学校积极倡导每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关爱;要用心灵的对话取代空洞的说教,要帮助学生从被监督和遭批评的被动状态中走出来,从他律走向自律。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刘玮老师借助心理美文将比喻的方法运用于班集体管理中,诠释了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角色融于一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个别谈话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个别谈话,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管理和引导,把教育目标和内容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一个掌握了个别谈话艺术的班上任,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而没有掌握谈话艺术的班主任,就很难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其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职责任务也就很难完成。班主任如何掌握和运用个别谈话艺术呢?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与差生家长的心理沟通何梁华(云南梁河县教育局)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引导好学生外,与学生家长(特别是差生家长)沟通心理上的分歧非常必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5;起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矛盾。如何沟通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豆)要尊重学生家...  相似文献   

6.
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形成好的班集体的重要因素。为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调节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般说来,班主任总是与学生有感情距离。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除严格要求学生外,还必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师与学生谈心时,态度和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亲切的谈话中让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既是指点迷津的老师,又是亲密的朋友。这样,班主任缩短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缩短与后进生的思想感情距离。后进生大致有二大类。一类是成绩差,表现还可以;另一类是成绩…  相似文献   

7.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此意义上,班级也就是学生们的社区,社会心理效应同样在起作用,作为社区首席管理者的班主任,掌握相关的社会心理效应知识,对于优化班级管理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无意于社会心理效应的学理探讨,而旨在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诠释一些社会心理效应,希望能给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事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张丽 《云南教育》2001,(23):13-14
班主任的教育权威是权力和威信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它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班主任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生心理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班主任权威与学生心理反响管理心理学认为,权威对人的影响表现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个方面。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组织、奖励、惩罚等权力具有强制性,是以外力的形式来发挥作用的。在班主任权力的作用下,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班主任的权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威信作为非权力影响力,可以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9.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几种很平常的现象:在常规管理中,班主任是权威,学生虽暂时循规蹈矩,但被动压抑,显得个性不足,创新精神缺乏;在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是法官,虽秉公办事,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学生仍是小错不断大错不时犯;在学生情绪低落、成绩下降时班主任是慈母,苦口婆心,虽人情人理,但难人心扉,很多学生当时信誓旦旦,过后却我行我素。就其原因是,我们把自己摆在执行者的地位,却将学生放到被动之处;我们重视行为管理而忽视预防工作,没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们重视事件、共性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心理的探讨。所以,要建立一个自主、自律型的班集体,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下面就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杨蕾 《教师》2012,(27):16-17
班主任怎样通过角色改变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怎样做到关注与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通过思索与实践,我得出的经验是——用心用情,适时而变。用心,即花心思、动脑筋,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出正确的角色定位;用情,即用真情、去体会,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抓住最佳的转变时机;两者有机结合,实现有效管理。结合以往的工作经历,我总结出班主任基本上要做好以下四种角色改变:一、住校生活中,班主任是解决矛盾的“大管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需要专职辅导员辅导,而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则要求有专业班主任引导。大学班级实行专业班主任制度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能促进学校教学体制的改革,有效解决现有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事业是充满阳光的事业,在阳光事业中,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的工作过程是阳光教育的过程,班主任的阳光之旅就是读书之旅,带着阳光走向学生的阳光地带,我们的职业教育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阳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扩招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滑,班级人数的增加,导致大学班级管理难度的加大,面对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情况,本文详尽列出五大不足,分别从五方面提出了管理措施或建议。强调我们应从大学生活动的各场所加以引导管理,真正为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以及国家和社会负责,作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大学生网络言论呈现出五个特点。大学生一些不当的网络言论的传播会给社会、他人或自身带来较大的伤害。这些不当言论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我们应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力求运用管理艺术,因材施教,抓学风建设,强化职业指导;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树立班主任威信;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做精做细转差工作、更新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缺乏兴趣的问题,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又欠妥,要开发后进生的语文智能,有一些有效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分类教学,降低难度;愉快教学,寓教于乐;教师“下水”示范,抛砖引玉;多开‘小灶’,情感投资”。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世纪,高校教师应以最新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观念,校正自身在教学过程的行为,创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启迪学生思维是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之一.从美国老师《灰姑娘》课例得到的启示是:教师可从意蕴、社会、人生、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自己"悟道",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面对 2 1世纪人才的竞争和挑战 ,高职教育必须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Several recent ascertaining studies revealed a deep-rooted and almost irresistible tendency among 12–16-year old students to improperly apply the linear or proportional model in word problems involving lengths, areas and volumes of similar plane figures and solids. While these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o what extent students' improper use of linear reasoning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sk, it remained largely unclear what aspects of their knowledge bas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ccurrence and strength of this phenomenon and how these aspects relate to other more general misconceptions and buggy rules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by means of individual semi-standardised interviews aimed at analysing the thinking process underlying students' improper linear reasoning and how this process is affected by their mathematical conceptions, beliefs and habits. During these interviews,students' solution processes were revealed through a number of well-specified questions by the interviewer with respect to one single non-linear application problem, as well as through their reactions to subsequent kinds of cognitive conflict. The interviews provided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ual process of problem solving from students falling into the ‘linearity trap’ and the mechanism behind it. Although some students seem to really ‘believe’ that quantities are always linked proportionally, their improper use of linearity often results from superficial and intuitive reasoning, influenced by specific mathematical conceptions, habits and beliefs leading to a deficient modelling proces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