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水     
如丝般顺滑,如水晶般透亮,这就是水。水,仅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简单物质,却拥有滋养生命的天职、湿润环境的义务以及配合山峦的天赋,甘甜清澈的她,即是生命的象征。流动,不麻痹于安逸,在运动中寻找广阔的空间。似胶而不粘连,富有活性;似绸而不造作,具有弹性。清逸、洒脱,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圆滑,不受拘束,遇事张弛有度,显得游刃有余。会随容器的形状来改变自身的形状(这不是狡猾,而是灵活);不会四处碰壁,而是随其所好,在变化中显出待人处事的真正内涵;不像固体僵硬而失去灵动,不似气体散乱而缺乏限制。清澈,毫无掩盖,若有似无的质感,被…  相似文献   

2.
水的感悟     
不小心将水洒了,洒在那本我相当爱惜的书上,我没办法挽回什么,仅仅是等待那些层层的皱褶!这是我在看《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相似文献   

3.
孙厚荣 《科学课》2008,(10):17-17
学校里大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即将举行,我重点准备的是《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教学,主要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虽说本课已作了充分思考与准备,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4.
学校里大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即将举行,我重点准备的是《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教学,主要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虽说本课已作了充分思考与准备,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5.
6.
《老年教育》2010,(10):20-20
卢新华曾在美国赌场做过发牌员,每天看着筹码在赌桌上轮转,悟出这世间财富如水的道理。特写此文,阐述自己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7.
刘彦峰 《课外阅读》2010,(12):75-75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启发、引导孩子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精神与精神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沟通。在精读、细读、研读感悟语言,激发情感,进行说与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名为《水知道答案》的书,作者是日本的江本胜,他是日本的医学博士,从1994年开始进行水结晶的研究。他通过200倍的显微镜对水结晶的观察,可以观察到千变万化的水结晶形状。江本胜博士把这些水晶图形拍摄成照片,然后把他观察到的奇妙结果写了出来。水可以根据它看到的图片、听到的音乐和语言形成相应的结晶。当你咒骂水的时候,水的结晶就非常糟糕、混乱,甚至令人作呕。但是,当你赞美或夸奖水的时候,它的结晶就会非常清晰、整齐、美丽。听到"爱  相似文献   

9.
仔细研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对此,我们作如下一些思考。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悟”1.遵循中国语文的特点我们的民族擅长用整体性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合一,物我同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样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汉语言具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汉语绚丽多姿,是一种以实用和体验为两翼的语言。它以意会为句子连贯的纽带,善用比兴,讲究意象和意境:“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周易略例·明象》)。这就揭示了汉语及汉语学习的规律,即:学习汉语需要透过“言”(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不经意间,2005年已向我们挥手告别。此时,祖国北方大地冰封雪飘,已是一派银妆素裹、冰清玉洁的世界;南方的人们,则舒展着双臂,站在暖和的阳光下,享受着难得的冬日温馨。当新年带着多姿多彩的氛围和魅力,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时,不由得使我们感悟到:那生命之泉涓涓不息的细流,又在向一道新的湍滩跨越……新年无疑是快乐的,是令人心情舒畅的。但回忆起2005年初发生的一件事,却又使我坠入沉思。不知你是否记得,就在那个新年期间,印尼北部强地震引发海啸,滔天巨浪席卷印度洋沿岸地区。当世界各国的人们正沉浸在合家团圆的喜庆气氛中时,那儿的人们却…  相似文献   

11.
5月23日晴 在看过电视剧走西口之后,对山西商人的艰苦创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让我感到山西这片土地富有着神奇的色彩,经常幻想着有一天能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艰辛与成就,今天终于有机会随着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青少年日记》杂志社来到了山西的北大门右玉县西口,即杀虎口。  相似文献   

12.
仿佛是一夜之间,稍稍学习一点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师,都喜欢把一个时尚而经典的词汇挂在嘴边:感悟。使用的频率,一如当年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诚然,课标强调感悟在阅读中的位置,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然而,概念是一个,不同的人赋予的内涵却并不一样,而这不同的理解又导致着教学行为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对此,我们作如下一些思考。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悟”1.遵循中国语文的特点。我们的民族擅长运用整体性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合一,物我同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样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汉语言必然具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汉语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似乎不太严密,却是以简御繁,很有灵气,是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叶绍虞先生说:“…  相似文献   

14.
对“感悟”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4,(19):29-31
仔细研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对此,我们作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古人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悟以前,悟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悟以后,知识即开,悟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人的心理规律的一个深刻认识。这一认识正是以强调感悟为基本特征的我国语文传统得以发展的大理论支柱。即使在现代教育科学十分发达的今天看来,这一认识也不乏其合理内涵。  相似文献   

17.
“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是一个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由此引起的思维与发现,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诵读。诵读是双向的运动,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而绝不是单向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和读之后都能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章、感悟文章为主,以视觉形象代替文章的阅读与感悟。例如,教《万里长城》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悟!感悟!语文教学活的灵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是阳光并不是每天都在灿烂。两年来的岁月流转(《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两年有余),蓦然回首,脚印还始终歪歪斜斜,诸多的“感悟”让人颇难释怀。现状点击镜头一:某教师执教《小鹰学飞》,一会儿让学生读读课文,一会儿让学生演演…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变成思考的能力,感悟生活,塑造情感和价值观,升华人生体验。《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章在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吸引我们的也许还是文本精妙的语言。对此课的教学我有以下设想。一、在课前及导入中感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变成思考的能力,感悟生活,塑造情感和价值观,升华人生体验。《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章在带给我们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