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锐锋 《函授教育》2001,(6):14-14,21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知识将代替权利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知识与劳动力、资本相比,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经济“半衰期”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终身教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逐渐被社会成员所接受。而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经步入 2 1世纪 ,这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 ,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知识将代替权利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知识与劳动力、资本相比 ,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 ,经济“半衰期”不断加速 ,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 ,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终身教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逐渐被社会成员所接受。而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一、继…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以来现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主要支柱和动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离不开经济和社会的支持。这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协调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前进。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有迫切的必要性,又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是新时期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必然反映。教育基本规律之一教育体制必须同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科技进步和化传统相适应,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经济建设,教育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教育规律,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及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人的素质的改变和提高是获取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素质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教育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才有可能把经济引向现代化的方向,这是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一、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的需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应实现人的现代化。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可以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管理方式,乃至政府机构形式,但是…  相似文献   

6.
谈谈中专教育的综合改革辽宁省教委副主任郭燕杰中专教育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对加快经济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充分认识中专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探讨推动中专教育发展的动力,研究中专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至关重要。对中专学校的评估,也将促进中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从综合改革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探讨中专教育发展的动力在宏观上,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对教育提出要求,需要教育的结构、规模、质量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一定得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就教育而言一定要解决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尤其为当地的和行业的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因此,我们中专教育的综合改革有它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来又提出经济工作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最近一几年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积累的经验也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在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建设越来越显示出经济和教育结合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有三个突出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教育培养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1.教育为知识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对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教育、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与学习化的社会,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任何国家和地区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握住机遇并有大的作为,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加速知识化社会的建设步伐。 在我国发展知识经济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之处,比如思想观念、内外环境、经济、教育…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就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他对  相似文献   

9.
王霞 《时代教育》2009,(11):94-95
社区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这种教育形式体现了教育发展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发展社区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教育学会和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于年初在广州市举办了“广东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就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一主题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代表们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就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来说,教育现代化既是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的必然过程,同时又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关键因素。因此,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到教育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来。会议较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产业,并且是一种基础产业。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党的十二大决定:把教育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强调:“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将变得更为突出。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笔者认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首先应实现教育意识的现代化,“教育服务”无疑是一种适应当今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先进教育理念,它对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三个密切相关的新概念、新命题、新理念。这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地区健康、持续发展的翻来覆去 动力,是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步骤。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我国可持续 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都是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因此,探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必要。一、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①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高新技术带来了新兴行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传统农业也要…  相似文献   

15.
文化动力观在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的文化动力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动力的认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推动力量;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知识分子是实现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民族精神是整合各种积极因素的主要力量;科教兴国是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如何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教育的社会职能,这是教育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或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保证。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末,我国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 期。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实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四个现代 化,其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要发展科技又必须同时发展教育,因而时代向我国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长期处在封闭落后的状况,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新时期我国教育应当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在这重要时刻,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9月8日为北京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相似文献   

18.
一、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深圳实验学校的整体改革,基于对现代科技和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基于特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人才规格需求。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这场革命将改变人类当前生存的格局,极大地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场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经济发展与教育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类已经认识到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归根结蒂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有鉴如于,党中央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的演进,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化趋势需要劳动力接受更多的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消除学习障碍,保障所有人的学习权益,使教育和学习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复兴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支撑,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为使我国教育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根据党的十三大的精神,研究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党的十三大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置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提出了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它从根本上抓住了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核心和实质,对于建立起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我国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这一决策从指导思想上把教育看作是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