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摭谈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建设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的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着几个误区:重“分科建设”,轻“体系完善”;重“计划执行”,轻“动态发展”;重“评估”,轻“建设”;重“教学”,轻“课程”,影响了课程整体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探索性实践,提出“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意义在于“引领与探索”;建设思路是“不惟高学历,但求高标准”;建设路径是“校企融合,共同育人”;建设保障是“先行先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师德建设中存着“离地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建设思维“一维”性突出,注重一般性而轻视特殊性;制度体系“上繁下虚”,难以对师德实践形成深入关照;师德资源建设重“完美”而忽视真生活,很难产生师德教育效用;师德活动校本化不足、运动化突出,无法有效激发教师的主体性。解决“离地化”的关键在于:以建设思路的“革命”,改变现有的师德建设格局;制度体系的变革,立足有机、凸显系统;师德活动的“校本化”开发:凸显“真实性”“适切性”“主题性”要求;让基层单元在师德建设中“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现状,然后提出了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路径,包括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金课”建设,为建设“金课”提供思想保障;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为建设“金课”提供师资保障;提供供需匹配的校企合作资源,为建设“金课”提供物质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5.
2009年,江西省将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5项计划。这5项分别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14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20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25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与江西省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相对接的精品专业;“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一批职业院校教师和聘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智能制造成为我国制造业变革的新方向。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具有“新”“变”“融”三个方面特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提出新诉求。为了破解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困境,专业建设主体要由“政府主导”转向“学校主导”;专业建设目标要把握人才类型的“应用性”与“区域性”;专业建设内容要实现课程“模块化”,突出教学“实践性”;专业建设保障要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一些中小学正在开展班级特色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为:在“为何建设”上,目标随意;在“谁来建设”上,主体单一;在“建设什么”上,内容单调;在“如何建设”上,途径狭隘;在“效果如何”上,评价粗放。为此,亟需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形成定位清晰的建设目标,师生合作的建设主体。丰富系统的建设内容。班课整合的建设途径以及多元有效的建设评价。  相似文献   

8.
当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需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即“表象与本质”“模仿与生发”“校长与师生”“活动与课程”。这“四个关系”的把握关涉“如何理解学校文化”(文化本体)、“建设谁的学校文化”(文化母体)、“谁来建设学校文化”(文化主体)和“怎样使学校文化落地”(文化载体),贯穿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构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此“四个关系”中,要求学校文化建设从“表面繁荣”走向“关注本质”;从“模仿借鉴”走向“自主生发”;从“校长主宰”走向“师生主体”;从“依赖活动”走向“融入课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解放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消除两极分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德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必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二是“以德治国”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南;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以德治国”方略,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德治环境;四是坚持“以德治国”加强精神建设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党和国家顶层设计的统领统筹作用,做到强化顶层设计先行;要在目标、内容、方法设计上,分别做到“分层有序、完善统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灵活多样、科学高效”,完善建设的整体性设计;要根据学科知识难易程度、不同年龄结构与不同知识结构之间关系以及“知识先前积累”事实,厘清思政课的层次意蕴;要在遵循“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密不可分、“无缝对接”与“有机衔接”环环相扣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建设;要立足“技术性”“技艺性”,重视建设的方式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2.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穿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串在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为例,分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而基于实践提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路径: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建立“市场需求+建设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锚定“三型”人才培养目标,“三会四审”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群岗位能力需求,优化“五段”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大师”领衔,建设校企混编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强调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个人品德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具有“自尊自强、宽容礼让、勤劳节俭、孝悌诚敬、文明谦恭”的内在要求;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要不断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充分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高校作为教育、学术、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肩负起引领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抓好“三力”建设: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提升“理论引导力”;转变学习理念,提升“学习创新力”;注重“学习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F县学区制改革案例的实证研究。分析学区建设中“教育学区”代替“乡镇行政区”,县教育局的派出机构“学区总校”代替原“乡镇中心校”,被管理对象由“乡镇学校”转向“学区学校”的改革现状,指出为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县政府、县教育局和“学区总校”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县教育局亟待解决四个问题,即加大解决乡“中心校”人员分流与安置的力度;稳步撤销乡“中心校”,完善“学区总校”机构建设;完善对“学区总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理顺“学区总校”与“学区初中”的责权关系。以保障学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紧抓职业教育改革契机,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中心工作,发挥全国样板支部建设优势,创新“一体两翼三打造”党建体系;培养“双带头人”,创新“党建+”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建立党建“互联网+”学习平台。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加强教工党支部内涵建设,助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任何时代和社会的统治或执政阶级无不十分重视其官吏的“德治”建设,区别只在于对“德治”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对具体概念有不同的提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五个把握”上下大力气,正确把握“德”的内涵,确保“德治”建设的先进性;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德治”建设的针对性;正确把握用人导向,提高“德治”建设的实效性,正确把握主导因素,提高“德治”建设的自觉性,正确把握责任体系,增强“德治”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置于大思政格局中进行统筹擘画,是通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及机制健全,进一步强化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统一领导、实现对师德师风内容建设全面牵引、助推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运行的关键之举。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主体上“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不够,内容上重“正向引领”轻“反向施策”,载体上多“显性直接”少“隐性间接”,成效上重“过程评价”轻“效果评价”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进一步凝聚主体合力,增强协同联动;深化内容建设,防范风险挑战;丰富载体运用,强化涵养熏陶;完善评价机制,聚焦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