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会组织要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具体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它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职工的具体利益。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全面总结,是对20世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历史思考的结果。是适应新世纪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维护人民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维护人民利益必须依靠群众反腐败,反腐败必须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引发冲突与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拆迁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分配不均衡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导致城市拆迁过程中问题多发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要处理好在城市化进程中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此,政府要对公共利益进行正确的界定,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城市拆迁纠纷事件的发生,实现利益的均衡分配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益阳市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利益矛盾比较突出,不同行业收入悬殊,缩小差距难度很大,强势越强弱势越弱,“马太效应”难以遏制是造成各种利益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本着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为统领,以健全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动力的基本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夯实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创造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形成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5.
维护国家利益和追求经济利益是近代英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英国外交奉行的至理名言。对于欧洲大陆.近代英国一直实行均势政策。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维护农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益衡量是法官判案的一个重要方法,也适用维护高校中学生权利。但是利益衡量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法解释方法论,因此要界定高校学生权利主张中涉及到的不同利益,即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制度利益与社会利益,并分析这几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解决权利主张中的利益冲突,维护学生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 1.“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一框,着重阐明了法律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义务的有关规定,明确指出,破坏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要负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建立合理的政府采购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等问题,以利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纯粹经济损失”这一动态概念体系中的考量因素,采用了比较法、判例法等方法,分析了受保护利益性质在纯粹经济损失界定过程中的意义,以及需要具体考虑的利益性质问题.结果表明,受保护利益性质是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确定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种通过受保护利益的性质来界定纯粹经济损失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日益明显,高校人才流动中各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利益分歧,归根结底是对人力资本的权属争议。唯有依法明确各自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法律解释方法适当扩大约定服务期、竞业限制、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方能规范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中的失范行为、平衡各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妥善处理各种法律利益之间的冲突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亟需法学界对法律利益冲突有关的理论进行探讨。文章尝试确定科学的标准对法律利益进行界分,确定他们的位序,进而指出冲突的表现和正确处理矛盾冲突的原则,最后对我国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来自社会生活本身的产物,民事法益包含民事社会生活利益和民事法律应保护性两个要素。民事法益具有仅得民事法律消极或间接保护的天生弱性,使得民事法益游离于民事权利体系之外,难以得到民事法律的"眷顾"。加强民事法益的保护正是为了克服民事法益自身这一与生俱来的弱性。以民事法益之属性为切入点,探求民事法益保护之蹊径,正是民事法益属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及发展走势与主观公权利、法律上利益和反射利益理论密切相关,司法实践中也以是否为主观公权利、反射利益作为认定原告资格的标尺。通过比较主观公权利、法律上利益与反射利益的区别,探求行政法保障公民权利及公民寻求权利救济之法理,可为我国当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发展脉络及立法的建构提供比较性检视。  相似文献   

1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的利益倾斜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特殊契约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别于原始标准契约的法律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一方自身所处的弱势地位。这必然要求劳动合同法立法通过形式不平等的利益倾斜方式保护劳动者,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利益平衡。以无固定期限合同为立足点,透过其利益倾斜之现状,从而找寻利益倾斜的合理性,进而找出利益倾斜之阻碍因素,最终构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久奎 《教育研究》2006,27(5):50-54
为了对教育纠纷进行及时化解和妥善疏导,以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当前教育纠纷解决路径的现状,应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纠纷解决途径———教育仲裁。教育仲裁的特点是保证学校在对教学活动进行依法独立管理的前提下,既能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能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权能。教育仲裁具有效益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能及时有效地化解教育纠纷面临的问题,必将成为教育法律纠纷解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有集体土地征收制度,过于向征地政府倾斜,使得在征地的公益属性认定、征地补偿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兼顾到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征收权的行使与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土地征收与补偿纠纷频发。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的机制,在征地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搭建起利益沟通、协商的平台,建立被征地农民利益影响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的约束机制,是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自有人类以来,为求取生存,维护权利,便不断在各种领域发生纠纷(dispute)。纠纷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常态,一方面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秩序,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恒久的动力。因此,探索纠纷解决(dispute resolution)的方式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医疗纠纷及其解决便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从法律视角农民工权益受损的问题,指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劳动法等现行法律制度以及严格执法。而从农民工本身而言,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懂得并勇于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听证作为一项体现公开、公正、民主的法律程序,孕育着对社会公益的保护。在我国,听证制度既有宪法依据,又有法律根据。为加强听证对社会公益的保护,应拓宽听证程序的适用面,扩大听证公众的参与面.遵守听证的法定程序和依据听证笔录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