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心理学上,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意识——前意识”,分别对应于个体的三重属性“自我——本我——超我”。简单地说,“自我”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本我”是人最原始状态的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被外界力量规范后的那个“我”。我们这期“画”题的目的就是分析画者身上的这三个“我”。  相似文献   

2.
促进幼儿从“为我”走向“为他”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心理动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其行为实现从“为我”向“为他”的转变。3—4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的,往往考虑不到也不去考虑他人;并且其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境和自身情绪支配。...  相似文献   

3.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有时指向外部世界,有时则指向自己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两大部分:客体心理——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自我心理——人脑对自己本身的反映。(一)当人把心理活动指向自身时,“自我”便出现了。自我心理的特点在于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同一实体,即“自我”。“自我”有两个侧面,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反映则构成了自我心理的庞大系统。那么,“自我”都包括些什么?也就是说,“自  相似文献   

4.
本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分析,提出希克厉、凯瑟琳、林敦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作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5.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西部走廊先民“代代遗传的心理气质”,经过了“骆驼”——“龙雀”——“天马”三种心态,这个过程的发展如同“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境界的逐级越迁。  相似文献   

7.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在“本我”“自我”“超我”层面呈现出来的不同人格特征,探求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与外部现实、宗教影响,明确他是如何在冲突中走向精神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的,从而对《老人与海》的内涵做出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他善于捕捉人的心理变化向人们展示美国南方社会的发展状况。《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本文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方面剖析小说人物的作用,揭示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阮籍人格心理的超我意识具有自由超脱和批判世俗的特点。在现实环境和自我意识的压抑下 ,产生“超我—自我”的心理冲突和道德焦虑 ,并在《咏怀》诗中通过自卑与自责的方式凸现出来。其超我意识是在家族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及认同下产生发展的 ;同时他内向软弱的性格和与政治的疏离关系 ,又使超我无法突破自我的压抑。阮籍超我意识的理想人格从勃兴到分裂 ,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个体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诗歌“人格结构”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超我阶段、理性自我阶段、生命本我阶段。各阶段诗歌的内容、形式、格调呈现出特有风貌,标志着中国新诗心理结构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白日梦的观点。《安娜·卡列宁娜》作为托尔斯泰的一个白日梦,三个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恰好暗合了作家自己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安娜代表“自我”、渥伦斯基代表“本我”,而卡列宁代表“超我”,是作家自己人格三个层面的关系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2.
心理分析批评又称心理批评、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通过对变态心理和无意识领域的研究而提出的一套分析人类心理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犹如一座冰山,意识领域好像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只一角;水面以下占绝大部分的是潜意识领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即弗洛伊德从探讨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出发,将人的内在心理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与此对应的是人格的划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本能永恒的冲动,它遵循快乐原则,下意识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结构图式主要包括三种心理因素:本我,自我,超我。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小说《日用家当》的人物带有这三种心理人格的标记。作品中的母女三人分别表征着图式中的以本能冲动为行为准则的本我,理性地控制着人类的自我,拥有一切完美品质的超我。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晚年提出了“三部分个性结构论”。他认为个性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大系统构成。本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出生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超我即道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心理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超我情结到自我的尴尬 ,再到本我欲望的书写过程。“超我情结”是一种个人欲求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是一种高蹈的救世情怀的体现 ,“自我尴尬”是本能欲望在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中 ,主人公的精神处于一种被围攻的尴尬境地。而“本我欲望”则是对“超我情怀”的颠覆 ,是个人化欲望的直接书写。在现实的生存原则中体现出的人的本真存在 ,才是文学的使命 ,作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心理小心经历了一个从超我情结到自我的尴尬,再到本我欲望的书写过程。“超我情结”是一种个人欲求对社会规范的认同,是一种高蹈的救世情怀的体现,“自我尴尬”是本能欲望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主人公的精神处于一种被围攻的尴尬境地。而“本我欲望”则是对“超我情怀”的颠覆,是个人化欲望的直接书写。在现实的自下而上原则中体现出的人的本真存在,才是学的使命,作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晚年提出了“三部分个性结构论”。他认为个性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大系统构成。本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出生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好、理性等,它是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一、《瓦尔特.米提的私密生活》介绍瓦尔特.米提(Walter Mitty)是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1894-1961)笔下最为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来自瑟伯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瓦尔特.米提的私密生活》(《瓦》)(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主人公瓦尔特.米提在现实生活中受刁蛮的妻子颐指气使.惟妻子之命是从:在社会中由于软弱无能.他也是受闲气对象,但米提内心又不平衡,于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常常可使他陷入幻想:幻想自己成为受人重视的英雄。二、弗洛伊德的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有三个因素决定着人的整个精神活动,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本能性欲的源泉.是所有能量中最基本的能量。它遵循快乐原则,通常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自我是一种理智的能量.它能控制本我欲望并受现实原则的制约。因此.自我是维系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中间能量。超我则为道德层面的能量.它服从于道德准则。本文将重点从本我和自我的层面分析主人公。三一本我与自我驱动下的瓦尔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