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学校要实现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心理不健康因素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本文从深入认识当前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出发,在分析“心理辅导”在我国实施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具体措施。从而阐述了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中突发事件的不时发生,使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它可以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学校可利用校园心理健康网开设包括心理动态、心理知识、在线心理测试、在线心理咨询、网上心理论坛、心理案例分析、心理学术研究等项目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页,实行全链接方式,单独与学生“对话”,在人机对话的情景中实现多种交互。  相似文献   

3.
心理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早在1909年美国就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1946年制定了“全国心理卫生法案”其中就专门有对学校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的条款.1958年正式将心理辅导确定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后还具体规定学校每250至300名学生要设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一名.日本五十年代后从美国引入心理辅导,改称“生活指导”,在中小学普遍设立生活指导课程.认为学校教育有两大职能,一是为以教学为媒介的学习指导,另一个就是以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指导.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效标效应”就是指学生及家长对于知名教师或学校所产生的敬佩、信任和崇拜的心态。它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较好的教育效能。这种效应的特点主要有:预期性、暗示性和长效性。“崇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是人们的赞誉心理,安全心理和自居心理。在现实社会中,“名师”的产生一是个人要有良好的条件,再者学校要给予大力支持,另外社会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成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教育惩戒作为纠正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的重要教育方式,必须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况,对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式、学校文化及评估标准的适应性、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应充分认识到教育惩戒不是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必然选择,因易于“失范”而要慎用,学校和教师有权选择和放弃使用,但不能轻言放弃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性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6.
关注“心育”渗透 优化“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性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这些都表明了,关注学生的“心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80年代以来的“心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统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今年2月1日,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了“现在一些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心理压力很大,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产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可见,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培养“四有”新人的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产生学生心理不健康…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笔者有多年一线教学的经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使体育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只重视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忽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与集体主义等问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岳峻 《甘肃教育》2001,(10):8-8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取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的理论研讨和实践研究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初中学生群体作为青少年的典型代表,面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多元影响,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亚健康危机。在现今全人教育背景下,学校有责任和义务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干预机制,开展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疏导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校应对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为青少年有差异地幸福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课题组选取湖区某初级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来探索青少年心理亚健康问题化解的精准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素质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日益严峻,因人格障碍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对东北地区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且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直...  相似文献   

13.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而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就是学习问题。目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少中学生心理负担较重,这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如果能抓住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去除学生中这块最大的“心病”,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自杀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导致个人自杀的原因,往往与心理因素、外界压力和精神疾病有关。应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强有力的社会心理干预,如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转变人才观,加强青少年情感教育;社会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和筛查,设立生命热线电话,倡导开展“绿色网吧”活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皮格马利翁”,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但他不是“神”,他与教育心理学有关.教育心理学中有一种由真诚友善、关心爱护、信任和鼓励而产生的心理行为反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关怀、鼓励等,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有所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于是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在,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是指在研究全程中系统考虑个体与群体、家庭与学校、内因与外因、心理与行为、问题与解决等多方面的条件、作用和效应,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系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产  相似文献   

20.
任晖 《甘肃教育》2009,(15):21-2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但是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存在很多问题,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处在“不死不活”、“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