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人必须思考、经常思考、反复思考的原点问题。在近百年前,《教育的目的》一书的作者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因为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发展。怀特海甚至指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某些时候思想活跃、具有创新之外,其他时候都背上了沉重的知识的包袱","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现代的大学里,我们的目标却是教授各种科  相似文献   

2.
<正>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诚然,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本应有无限种可能,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去鼓励、去激发、去引导。其实,真正美好的教育,就是为了让生命更加美好,就是无限地创造可能。教育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可以增长知识,形成品格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的高中时代,打造高效课堂无疑是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预设认知生成,鼓励思考讨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教学预设,是学生认知生成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在预设之前,教师一定要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正>一、确立学生核心素养,夯实"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向与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怀特海)而如何让教育直面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当下教育改革最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有一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无法代替。教者的责任是帮助、引导,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相似文献   

6.
<正>1."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目的》我似懂非懂地读完,自觉受获匪浅,单从这句话讲起,就可以受益终身。平时工作总爱颐指气使,要求学生做这做那,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要求管理学生。其实,师生本是不同的个体,如果不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教育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就如一棵树一朵花,外界给予的只能是阳光雨露、除草施肥,无法代替其成长。它要长出新的叶子,要开出鲜  相似文献   

7.
怀特海是英国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数学家,《教育的目的》是他的代表作,他曾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时至今日,他的教育思想依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中学人文课程无疑应以人文精神教育为目的。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掌握事物规律之后,方能求得有序、和谐、正义和美。由于科学知识的思维前提是人与世界的二分,所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确立"人"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形成"人的世界"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A1):89-90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高职教育事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如何巧妙地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才价值,帮助学生真正地学好英语,顺势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是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都不够积极,因此,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继而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数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走自主学习和探求知识之路,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12.
一、心灵教育的界定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心灵教育"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把自我中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基本倾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人,使人的潜能尽可能地充分发挥,教育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潜能的发展创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成都49中把"艳照门"事件作为该校校本教材《中学生自我保护》课程里的一个反面素材,引导学生们注意自我保护,并告诫他们"传播那些东西是犯法的"。授课老师认为,"只要有教育意义,什么话题都可以和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择终身受益无穷。"传统的教育模式打压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三自一互动"教育模式积极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求知。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在于育德与育心,德与心皆是内化的东西,育德与育心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入教育个体内心的深度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教育个体内心深处,达到育德育心的目的呢?共情,也称为同情、同理心、同理解。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究学生言行的成因和动机,引导教育学生自我探究自身言行的合理性,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当然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态的课堂学习环境,即让生态主体即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导致教师"主体地位"的边缘化和异化,特别是初中生的可塑性极强,极易受学习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影响和诱惑,因突出"自主"而放任自流,贻害不可低估。所以,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大力倡导教师的"引导",甚或是"指导",构建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17.
自我评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主教育。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能团结他人,更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适应,尝试着完善自己的性格。引导学生及时、中肯地自我评价,指引行为,使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28):30
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与教育的应然姿态周杰、周洋在2010年第8期《教育学术月刊》上撰文认为,学生的自我认同就是学生对"我是谁"的回答和体验,教育理应成为引导、促进和实现学生自我认同的力量,但当下学生自我认同出现了缺乏个人经历连续性的一致感受的危机。人的生命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再创造"能搭建自由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中的"关键步子",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断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梳理、对比和整合"差异化资源",驱动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我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发展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创设条件,综合运用元认知理论及自组织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成为自由自觉地发展的人的教育,即主体自我教育———自育。它包括自育自觉、自育认知、自育情意、自育体魄和自育行为五个部分。而自育自觉是自我发展教育的核心,它是要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行为模式,有了“四自”,就有了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