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管效蒙 《海外英语》2011,(4):118-119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发现文化差异、展开文化比较、模拟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展开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尝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空间意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是英语翻译教学的宗旨,英语翻译教学也因此拥有了跨文化的属性。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不同文化的风格和特点深入了解,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和文化教学,扎实掌握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本文重点探讨了英语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章继宁 《文教资料》2014,(1):190-191
文化差异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固有特点,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比汉英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段新苗 《培训与研究》2009,26(6):117-118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文化冲突,引起误会,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要想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交流与合作,收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跨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出发,指出几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以便能够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3):84-85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关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文化移情能力可使外语习得者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自由交流、冲破文化差异的种种障碍。为了探寻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策略,本文以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为切入点,凸显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地位,并就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文化冲突,引起误会,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要想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交流与合作,收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跨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出发,指出几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以便能够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众多文化差异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西方的文化知识,使其了解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宋冰 《华章》2013,(22)
文化差异是英语翻译中的重要障碍和难题,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强调认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注重从不同国家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哲学文化、习俗文化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翻译教学中注重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找出语用失误中的文化根源,才能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达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周佳华 《考试周刊》2012,(91):89-90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是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下自由地使用该语言,即进行自由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本文探讨通过利用背景资料、实施跨文化渗透,利用第一课堂、强化跨文化渗透,开辟第二课堂、加强跨文化教育等方式来传播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吸收异国文化;通过指导学生注意特定的交际语景、认识文化差异,帮助学生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强化文化意识等任务型教学途径,来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跨文化意识及外语文化课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葵 《考试周刊》2011,(83):79-80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外语文化课程是实施系统的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外语文化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而且要培养文化平等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主体文化意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跨文化交际。正确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每个外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是造成语言交流中的一种障碍 ,准确把握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现象 ,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本文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几个角度对得体使用语言进行探讨 ,旨在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天林 《学周刊C版》2024,(9):134-136
英语是语言和文化的双重载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也能使其深入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在文化语境下进行流畅的交流和表达,减少语用失误现象的出现。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益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研究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力求实现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充分融合,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间交往与日俱增。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为了实现有效交流,必须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现象向以培养人才为主的各大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以某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学生为例,把批判性思维原理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9 个步骤,即获得文化要素、理解文化要素、辨别文化差异、审视文化目的、分析文化模式、评价分析结果、评价替代假设、综合得出结论、培养交际能力。同时,这一教学过程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大学英语教师要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育不仅要让学习者把握好语言,还要培养学习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为实现该目标,教育者要注重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