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星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唐代逐渐形成一种月亮文化.当时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形成了浓郁的关于月亮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传承,同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凭借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女性视角,给予月亮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使她既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又是月亮意象的创新者.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统领着其余意氧,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3.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4.
黄景仁诗歌中出现大量的月亮意象,月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渊源,仲则的月亮意象代表各种情感,本文试从他的人生遭际特别是亲人逝去的痛苦入手,解析仲则从月亮抒写中寻找精神家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人类隐含在月亮意象上的情感,绝大多数是孤独、寂寞、凄凉和相思的感伤.文章着重探讨人们选择月亮作为载体来抒发自己感伤情愫的原因,以及这种依托月亮阐发出的感伤情绪在内容和形式上一步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流程及其鲜明的"哀而不伤"的审美趋向.论文从思妇诗的缘起及其诗中有关月亮的情境融合,来论述月亮成为思妇诗中一个重要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在少儿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的音乐声中教师从容走进教室.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什么故事呀?生:猴子捞月亮.师:猴子在哪里捞月亮生:在井里,捞水中的月亮.师:猴子捞到了月亮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井里面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面上成的像,像是捞不着的.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中的"月亮文学"现象,感兴趣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本文认为,阴柔之美与初民崇拜是"月亮文学"生成的条件;月亮的普照与诗人的人民性是"月亮文学"传播的前提;月亮的跨时空特质是"月亮文学"繁荣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练习魔〕 用上课文中描写月亮形状变化的语句,说说整个月食的过程。 圆圆的月亮这像大玉盘似的一()~()一()~()~()~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一面锣。 〔指导过程〕 1.默读课文第3小节,划出月亮是怎样变化的语句。 2.填空说明月亮是怎样变化的。 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一面锣。 3.根据所填内容指导学生各说一句完整的话。 例:月亮像镶刀。 4.看幻灯,请同学把以上的这些句子再说得具体形象些。 例:月亮像弯弯的镰刀。 5.用上书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慢慢地”“接着”“一会儿”,把以上这些句子连…  相似文献   

10.
太阳和月亮     
”两个小男孩正在议论太阳和月亮。其中一个小男孩问:“它们中哪一个更有用呢?”另一个回答:“那当然是月亮啦。月亮总是在夜晚天黑时出来,照亮大地,而太阳却是在白天没人需要它时呆在天上。”Twoboysaretalkingaboutthesunandthemoon.“Whichoneofthemismoreuseful?”asksoneofthem.“Ofcoursethemoonis.Themoonisintheskywhenit'sdark,butthesunisintheskyinthedaytimewhennobodyneedsit.太阳和月亮…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意象,构成一种有意思的文学现象,通过具体解读这些月亮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月亮情节与其深层创作心理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快乐实验室     
准备材料:夏日夜空做实验:1.晚上,天黑之后,在天空中寻找月亮。在高空望到月亮后,记住它所处的位置。2.第二天,如果天气好,从同一方向朝天空张望。然后转过去,看你背后的天空。准备材料:夏日夜空做实验:1.晚上,天黑之后,在天空中寻找月亮。在高空望到月亮后,记住它所处的位置。2.第二天,如果天气好,从同一方向朝天空张望。然后转过去,看你背后的天空。实际上,黑夜星辰常常让我们忘记月亮在白天的存在。月亮绕着地球缓慢地运行,几乎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转完一圈。地球自转很快(需24小时),所以我们在12小时之内就能看到月亮的升起和降落。下…  相似文献   

13.
郭慧 《华章》2010,(26)
月亮是张爱玲所钟爱的意象,也是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中心意象.文章以月亮始,以月亮终,月亮意象贯穿全文.它既是曹七巧悲剧命运的见证,又是长安悲剧人生的象征,还是芝寿恐惧绝望心理的映射.通过对月亮意象的精心营构,张爱玲深刻揭示了三位女性命运的悲剧性与悲剧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4.
孔冰 《早期教育》2000,(7):14-14
天黑了. 月亮婆婆笑眯眯地走出了月宫.她又扶起那把亮闪闪的银犁,在漆黑的夜空中耕种起来. 想知道月亮婆婆播种下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15.
D.H.劳伦斯和K.曼斯菲尔德在其主要作品中都用月亮这一意象来象征女性.劳伦斯赋予了月亮女性凶悍、可怕的意义,而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月亮却表现了女性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体现了两位作家对20世纪英国妇女的关注和对妇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月亮,本来只有一个,无所谓哪家圆哪家不圆的问题.但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说法.很显然,这里的"月亮"已超出了自然界.我在美国留学一年,算是见识了一下外国的"月亮",总的感受是,别人的"月亮"也不见得时时都"圆",我们自己的"月亮"也并非毫无"圆"处.当然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月亮"刚从漫漫长夜的云层中钻出来,离"圆"的境界还差得很远.但是摇头叹息就能使"月亮"变"圆"么?不会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自己一丝丝光和热添到"月亮"上去."添光"的人多了,祖国的"月亮"自然就会很快地"圆"起来.我是1988年赴美留学的.我心里清楚出国留学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国家给我的时间只有一年.一年,多么宝贵的一年,时间稍纵即逝,如果不好好地把握,那能学得到多少东西呢?因此,我拼命学习,常常是一天当作两天用,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一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8.
清晨     
一边升起月亮,一边现出曙光.月亮是我小妹,曙光是我兄长.月亮在我左侧,曙光在我右边.  相似文献   

19.
月亮铺开晶亮的信纸, 用金色的星光写下送给太阳的问候. 月亮在信中写黑夜的故事, 黑夜的故事很多、很美,也很晶亮.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对月亮的灰色透视,如同她对人生的灰色理解一样,独特而深刻.本文借对<金锁记>中月亮的描写分析,揭示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概括了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