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在紧张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渴望和他人能多进行一些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各种电视节目也和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相呼应,纷纷以人文关怀为节目宗旨。电视谈话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原因就在于电视谈话节目以其鲜明的人际传播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平等交流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2.
黄欣 《新闻传播》2007,(10):62-62
“互动”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受众收听广播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崇尚自主、渴望参与的主体意识日趋增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与受众的距离(包括心理、时空等)也在明显拉近,这就更加激发了受众的参与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人们审美经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爱乐族倾情于古典音乐.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古典音乐。电台的古典音乐节目.因为有高保真声音传播的优势.更能充分展现经典的魅力。这也意味着古典音乐鉴赏节目必须以高雅的审美为基础.使更多的听众不仅能从音乐中得到审美享受.同时能够在欣赏中得到精神、情操的陶冶,使其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驾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至少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最初只不过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把广播、报刊等媒体的信息进行再传播,强调更多的是其“形象、直观、直接”的传播优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作为一门“电传视觉艺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人们开始寻求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电视娱乐类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李响 《记者摇篮》2004,(10):32-3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代初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一个与以往相比判若天壤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迹象若隐若现。人们的内心不再忧虑吃喝、梦想衣裳,精神上的愉悦或是感受上的快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渴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大众文化传播嗅觉灵敏.也许是为了善意地迎合人们的内心需要.变得浮躁乃至癫狂起来。媒体摇身一变进入狂欢季节,广播在这方面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沈颖 《视听界》2013,(1):117-1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亚健康人群的膨胀,健康养生话题从没像今天这么热过。广播中的医学科普访谈是最早的健康节目形态,一条热线将专家与听众、专家与患者联系起来,患者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电话、书信向专家咨询。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没有可听性,医学科普节目很容易走入“电台看病”的怪圈。曾经有主持人拿着听众的检查报告到医院找专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入,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地方广电集团纷纷开设了教育电视台或教育科技频道(下统称为教育科技频道)。然而笔者发现,与社会上的教育“热”相比,不少地方教育科技频道相对冷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地方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进行了考察。 存在问题:教育科技频道不专业  相似文献   

8.
“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于是便三人一组,或五入一群,在空旷的草地上或绿荫下席地而坐。在漫无边际的话语中进发出的火花就变成了后来的思想。”这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经典名著《对话录》中的一段阐述。这段文字对什么是“谈话”做出了一个朴素的解释,只可惜,那时候没有广播、电视、没有微博、微信。不然,这该是一场多么精彩的谈话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的陈皇后为何在沐过“金屋藏娇”的宠爱后,被无情地弃之长门?原因很简单——她不再适合武帝的胃口了!同样,广播的发明曾是上个世纪人们最感自豪的一件大事。它通过电波传播信息,超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把大量新奇、好听的信息送到千家万户,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宠爱。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穷人变卖了衣服、家具,却舍不得卖掉收音机,由此可见广播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然而,随着电视时代和“e”时代的纷至沓来,广播已不再是受众的宠儿,它的生存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那么,该如何拯救广播濒临失宠的危局,以求重新迎合受众的口味呢?  相似文献   

10.
方玲玲 《新闻界》2004,(4):68-69
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融人人类生活.并逐渐体现出商业与文化、雅与俗等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讨论就从来没有中断。随着媒介环境与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电视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溢美之词与批判之声此消彼涨。其实除了电视这种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之外,电视的节目内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熊琼 《新闻前哨》2001,(11):38-39
随着国民公休制度的实施,人们的节节假日是越来越多了,“五·一”、“十·一”、春节和每个星期的双休日以及一些农历的节日等。这对于从事电视新闻的人而言,如何在假日发现新闻、采编新闻,使我们的新闻节目更具有可视性,从而充实荧屏、丰富人们的假日生活,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就成为值得探讨的主题。 做好假日的新闻节目,首先是广大电视受众了解时政的要求。我们正迎接知识经济的大潮,利用节假日进行“充电”,是适应现代社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要求。不断从网络。电视、报纸及杂志上获取新的资讯,是更新知识的应有之义和当…  相似文献   

12.
李黎玥 《视听界》2011,(5):41-43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渴望学习法、掌握法,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法制栏目,其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在法制节目空前繁荣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题材狭窄化、时效性差、娱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之国民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走出家门,去感受外面的世界,这无疑为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好的广播旅游节目不仅可以满足听众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山川美景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法制建设在经济交往和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希腊文中被誉为灵魂之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值得人们探讨和分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节目主持人在工作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对主持人把握自我心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电视谈话节目有将近200个,内容相当广泛,这说明,身置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这类节目获取信息,在感情上得到交流。但是如今谈话节目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良莠不齐,有些节目重复、虚假、低俗到使人谈“谈话”而色变。同时随着观众的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有的谈话节目依然因袭老套,观众就有些不耐烦了。我认为,谈话类节目要脱颖而出,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陈平 《视听纵横》2002,(4):86-87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广播老年节目和栏目也应运而生,并有不断发展之势。但怎样才能办好广播老年节目,以适应老年受众的需求?下面就此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节目组合的艺术。它必须服从于科学规律,遵从动态平衡、定量分析和优化选择的原则,同时还要符合美学原则。编排电视新闻应有明确的编排思想,这是由办电视的总的指导思想和一定时期的报道思想作为统帅的,因此,各级电视台都在竭力通过节目的编排来体现它的总的指导思想和一定时期的报道意图,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制作手段的要求愈来愈高。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效果,令观众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0.
通常说来,人们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而听广播,看电视一般说来属于人们的消闲活动,因而大都是在其业余时间进行。由于人们爱好及行为习惯的不同,他们会在业余时间选择不同的节目,因而也就选择了不同的台。所以说,摸清受众的需求,尽量满足多数人的意愿,无疑是广播电视节目设置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台的节目布局是符合多数受众的接收习惯的,早间、午间和晚间节目安排适宜,基本上都能满足人们的收听收看需要。当然,各台之间的节目发生撞车也就在所难免。不过,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各台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