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掌握知识的评价,发展能力的评价,陶冶情操的评价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应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在《数学课程标准》里,特别强调:“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十分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就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 ,加强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既是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方面作了以下这些尝试。一、联糸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数学意识。生活就是数学 ,数学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7.
刘耀 《青海教育》2002,(10):37-38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面对手中还没来得及修改的教材,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让现有教材焕发新的活力,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实践中的点滴做法。一、吸收最新教育信息,适当修改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已将原有教材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削  相似文献   

8.
9.
去年秋季 ,18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 ,在全国38个实验区投入使用 ,这意味着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随着教学大纲退出历史舞台 ,最终将是课程标准全面代替大纲。针对当前教学现状 ,落实课程标准最大的难点是师资方面的问题 ,这是制约整个课程改革的“瓶颈”。因为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高多了 ,现在强调参与 ,学生要动手、要探究、要创造 ,这要求教师自己要先动手、先探究、先创造 ,这甚至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因此 ,教师在参与培训的同时 ,作为个体应关注这场改革 ,应…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颁布后谈论新课标教学观念的章很多,但很少系统阐述新课标学习理念的。为此,站在“学法”角度,提出并阐释“新课标”的五个学习新理念,它们是:开放式学习观、实践性学习观、综合性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观、信息化学习观。这些学习观是时代的要求,是数学学习规律的反映.是现代教学新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单一的继承接受式的学习,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旨在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的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它的基本目的是改变学生  相似文献   

12.
郭森明 《江西教育》2003,(22):20-21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每一个学段都安排了“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一、《标准》中的空间观念《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广为“空间与图形”,其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标准》提出空间观念的基本表现是:“能由实物的形象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对传统数学教学作出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关注目标,呈现多元”、“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关注合作,促进交流”、“关注实践,突出应用”等1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如果在中小学数学教师中做一个调查:“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是:“现行考试方式与评价制度。”的确,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在胚海中苦苦挣扎.几乎成了广大师生的无奈选择和真实描述。考试是师生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评价学生看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考试频繁.师生均感身心疲惫;加上数学在中考、高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筛子”,不易及格,考生的考分差距大,这都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成了学生最厌恶的学科。因此.受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低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及所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教学策略制定、实施得如何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是教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所以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下面,本人就仅凭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浅谈在《课标》的指导下,可以采取的五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着。小学数学课改分两个方案实施 ,一是抓点上的实验 ,即《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颁发(以下简称标准) ,从2000年9月起在我国的部分省市区开始课程《标准》的实验工作 ;二是改善面上的数学教学工作 ,于2000年3月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在实验之外的地区以新修订的大纲为指导 ,更好地体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改革的基本理念定位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面向新世纪,集中体现“大众数学”思想的实践性本,《课标》需要修订与完善.就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合情推理、二次函数、学生成长记录袋、数学交流、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群等内容,提出13条具体修订建议,就评价制度、课程资源、课程弹性化、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5条宏观层面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目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映了“大众数学”的思想,是对新时代的数学素质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新  相似文献   

20.
为协助教育部搞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主持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7日至10月19日在沈阳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组成员、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省级教研员、专业报刊社编辑和部分一线教师。刘坚教授的主题报告拉开了大会的序幕,他阐述了两年来课程改革的经验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孙晓天和马复教授的报告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表”反馈信息的梳理、分析与思考,分别从“相关数据分析”和“修改意见综述”的角度反映了主要来自实验区教师、教学研究人员的声音。《数学教育学报》王光明主编对数学教育类重要学术期刊上关于标准的学术观点做了综述,反映了数学课程研究领域学者的意见。上述报告为这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提供了基本的事实依据。此次会议主要安排了三个讨论:一是就“标准的基本理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五个领域中的标准修订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二是分小学、中学、教材编写者与报刊编辑三个小组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数学新课程的实验和推进工作”进行讨论。三是由标准组主要成员与会议特邀专家针对四个论题展开的交互式讨论。讨论中,大家对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大方向表示支持,达成了许多共识,同时,在一些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也产生了一些争议。代表们表示,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建设性的完善是适当的和必要的,但不宜作大的改动。此次修订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青年教师》杂志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多名编辑作为大会的学术秘书参与讨论。在此,我们分三个部分向广大读者介绍研讨会的概况:《关于标准的修改意见综述》、《新课程:实践、反思与行动——刘坚教授访谈录》、《一切为了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互动式讨论》。新课程给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新的气息,我们已经从各个层面有直接的或间接的感受。我们为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的生活经历而高兴;我们为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快乐与自豪而高兴;我们更为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美好憧憬而期待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