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小单位.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是不是就没有东西可写呢?不是。这要看通讯员能否具有抓新闻素材以小见大的基本功。在这方面,笔者结合采写的几篇小稿,谈点粗浅的体会。1988年的一天.我队说石河子消费者协会的同志认真处理市四中一位12岁的文学生三角五分钱的雪花蕾的投诉。我觉得这个事例很感人,我想:消费者协会对一个小学生为几角钱的商品而投诉能如此重视,对消费者为几百元、上干元的商品而投诉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写出了《为了小消费者的三毛五分钱》。被《石河子报》、《新疆日报》采用。今年9月。邮政资费…  相似文献   

2.
精心策划是报道成功的前提。我们中国水电十二局是以建造大型水力发电站和大型水库为主的施工单位,如何在媒体上达到既宣传自己,又不留广告痕迹呢?我一贯的作法是出其不意善抓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十二局担负着水电站施工的重任。2002年11月23日,水电十二局要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国家和四川省基础设  相似文献   

3.
·引用两则新闻导语,指出其毛病:只是抓问题,缺乏新闻的基本要素,没有时间,没有具体的事实。·纯粹的新闻应当是写事实。引用辽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导语,证明新闻是抓事实而不是抓问题。·运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证明新闻要通过抓新发生的事实来体现。·倡导记者在写新闻时,应当把着眼点首先放在事实上。  相似文献   

4.
5.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S):16-16
在今天竞争激烈图书市场上,众多出版社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大众菜谱”系列图书抢占市场。旅游出版社作为老牌的菜谱图书出版社,在经过精心的策划选择后,于2003年底与《贝太厨房》杂志社合作出版了《贝太厨房:从小爱吃的菜(60道最贴心的家常菜)》、《贝太厨房:一步一棵菜(和60种蔬菜佳肴邂逅)》、《好吃懒做①:60道为懒人精选的馋嘴美食》等三本系列图书。该书出版之后读者反映非常强烈,很快就在图书市场“菜谱”大战中赢得了主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今天竞争激烈图书市场上,众多出版社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大众菜谱"系列图书抢占市场.旅游出版社作为老牌的菜谱图书出版社,在经过精心的策划选择后,于2003年底与<贝太厨房>杂志社合作出版了<贝太厨房:从小爱吃的菜(60道最贴心的家常菜)>、<贝太厨房:一步一棵菜(和60种蔬菜佳肴邂逅)>、<好吃懒做①:60道为懒人精选的馋嘴美食>等三本系列图书.该书出版之后读者反映非常强烈,很快就在图书市场"菜谱"大战中赢得了主动.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没有一名专职新闻干事,新闻报道和政研工作却连年先进;没有一名专职报道员,新闻人才却层出不穷。知情人说,关键是我部有个善抓报道工作的政委。新闻报道抓全面该部政委李炳武以前曾任过旅政治部主任,抓新闻报道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说,政治工作出新闻,军事、后勤、技术装备工作同样也出新闻,可因为搞新闻的同志大都在政治部门,这“笔头子”动来动去,往往是政工口上多一些,忽视了军事,冷落了后勤及其他部门,有时候甚至走向极端,脱离中心工作,这种倾向不改,你根本就抓不到好新闻,也写不出好新闻。原因很简单,打靶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因为这类新闻能引起社会关注,一炮打响,容易成名,而且这类新闻获奖机会多,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类重大题材的新闻不可能经常被你所碰到,可能你想去写时,人家早已捷足先登了。所以,善于抓别人想不到的新闻,是每个记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以小见大     
有些通讯员认为,要写出分量重,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好稿子,必须抓大事。其实不然,只要抓得准,小事也可产生强烈的宣传效果。去年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农家女三换地图闯世界》,就是很好的一例。这篇消息短短五百多字,通过一位农民为做茶叶买卖三换地图的事,生动地反映出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农民带来的变化,产生的“轰动效应”不可谓不强烈。在这方面本人也有一定体会。1989年,为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各家新闻单位都大量发表了反映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稿件。我看到这些方面的稿件已发表了不少,就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变换角度写了一篇随笔《校园里的自行车》,这篇稿子,从现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身处基层,在写稿时没有来自报刊编辑部的直接信息,信息来源大都是依靠平时读报,研究报刊报道内容,得出最近的报道要点,并结合基层的工作实际写出稿件。这样一来,发往报刊的稿件的命中率就会大打折扣。在笔者最近几年的写稿实践中,通过研究报刊,善于抓住机遇,使写出的稿件频频发表在各级报刊上,有的还因此获了奖,可谓收获颇大。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记者的任务就是写正面报道,稳定人心,摧人奋进,这是对的。但不仅仅如此。写问题性新闻,拉善意的“警报器”,也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989年夏天,我下乡采访时,发现在田间劳动的基本上都是“389961”(妇女、老人、儿童),抛荒田块达5%,半抛荒田块达7%,许多农业科学技术无法推广,不少地方连村组干部都配不齐,有点文化知识的青壮年都远走高飞务工、经商、搞第三产业去了。这一种倾向隐盖  相似文献   

12.
档案工作历来被党委、政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少数干部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轻视档案工作,导致档案工作被弱化和边缘化。做好档案工作,要充分发挥"一把手"在档案工作中"关键少数"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领导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日报》于3月18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一个打工农民的承诺》,报道灌南县堆沟港镇王庄村青年农民何金成的感人事迹:从2002年起,这个只身在京打工的青年农民,用自己并不宽裕的收入无私资助三名毫无血缘关系的贫困孩子读书上学。为了解决孩子学费,他最多时候一人同时打着三份工。  相似文献   

14.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新闻采访写作常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新闻报道总是从某个具体事物着手的。来自机关、工厂、农村、商店、学校的任何经验、问题、信息等,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的。不要以为有时候所说的事物很小,但通过这个事物的介绍或描述,举一反三,可以给予读者启发、激励和教育,有的甚至能够说明某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思想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在新闻报道方面所说的“以小见大”。当然,并不是通过任何“小”事情都能让读者看到某个“大”问题或说明“大”道理。有些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小事还是小事,如果加以报道,只能“以小见小”,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到“以小见大”的。诚然,“以小见大”并非新闻采访写作唯一的方法,它不是说只能通过小事情才能反映大问题,它只是说明,从大事情着手,固然能报道大问题,而从小事情着手,通过小事情,也能反映重要的主题。有时它还能更加生动活泼,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凡是能够称为“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典型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典型,同文学上所说的典型,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学上讲的典型,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后创造的,它允许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比  相似文献   

15.
西藏人民社虽然处于边远地区,但成功进军了北京的教辅市场,出版一系列教辅类图书,深受学生族的青睐。近日,西藏人民社又在第一时间与北京高考文科状元阎天在北京一家藏吧完成了新书签约仪式。 据阎元介绍说:“我之所以选择将书稿交给西藏人民社,因为西藏人民社赶在第一时间、第一个找到了我,当时该社派来面谈的老师与我的想法又是不谋而合,之后很快就带来了合同样本。虽然在洽谈之中,还有其他一些出版社抢着要与我签约出版,但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媒体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媒体眼下确实普遍存在许多弊端。如:内容上,信息少;时效上,欠快捷;写作上,套话、空话多,有时还夹杂假话,了无创意。因而群众不愿看,不愿听。一些主流媒体,每年的十到十一月间,就惶恐来年发行量下降,往往由党的宣传部门出面,又是开会,又是发文件,层层下达发行指标,要保障发行量不下滑。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晚报记者.总希望自己能抓到重大典型新闻或突发性新闻,一炮打响,获得新闻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所孜孜以求的。但这又谈何容易,要知道新闻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你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抓到所有轰动新闻。所以,当你抓不到这些新闻时,请别放弃。在这方面,本人有过许多切身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冬,我到本县云盖寺镇采访创办个体计划生育服务站为计生服务做出突出成绩的省劳模张金玲。采访后,我觉得写一篇关于“张金玲创办个体计生服务站被授予省劳模荣誉称号”的消息的材料足够了,便不打算再了解其它情况。可是,我忽然被一种情感所动:张金玲有两个小孩,还有年过七旬且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她能一心扑在计生  相似文献   

19.
善抓“点子”写言论何学元小言论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都是颇受读者欢迎、短而精的小言论专栏。一篇小言论,寥寥数语,紧扣时代脉搏,议论风生,激浊扬清,切中时弊,读者喜欢读,作者喜欢写。但不少小言论作者常为找不...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人民日报》今年8月7日二版的《炊烟不浮深山村》一文,是一篇读来使人有如身临其境,身受其惠的作品。报道旨在透过“炊烟”在山村消失这一现象,来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出现新面貌,农民观念开始更新这一重大主题,以期收到“标新立异、以小见大”的效果。文章选择角度新。写三中全会路线给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作品不少,而大多是以直接反映“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