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语义模糊指的是语言符号所指概念的外延边界不清晰。我们把凡是在效用性上能使人产生界限不清、意义含混、信息不明的现象通称语义模糊。语义模糊研究可以从静态的语言平面和动态的言语平面分别进行。在语言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手段表达的概念不清晰。在言语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信息、情感、意图、立场表达上的不清晰。语义模糊最终体现为一定的内容、手段和效用表达的不清晰。  相似文献   

3.
语言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义的变异而产生的。流行语语义变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语义映射、语义别解和语义模糊等。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义在广告中具有一定的修辞功能,能使语言具有弹性、生气、灵活多变。广告语言为力求表达准确,便大量运用模糊语义。本文旨在通过食品广告具体例子实证讨论模糊语义在英语广告语运用中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5.
魏艳  陈喜贝 《海外英语》2011,(11):188-18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起到修辞和增加语势的作用。该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探讨毛泽东诗词英译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模糊语义在广告语中的积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有时要求语义精确,使人听起来清晰明白,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需要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而广告语中的模糊语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义在广告语的运用中的积极效果,并通过对具体例子进行实证:模糊语义在广告中如得以恰当运用会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文学写作中发挥着精确语言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口语交际和文章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语言表情达意,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本文仅从模糊语言的包孕性、动态性和双重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模糊语言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义韵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在概念同一客体的语言符号中往往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在语义韵上的表现也往往不尽相同。以现代汉语“白”和现代英语“white”为例,通过语料库数据,比较二者语义韵异同的表象,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探究造成其异同的根源,发现认知主体的主体性是造成语义韵异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学作品中,数字常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这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这种模糊语义的数字具有比喻或夸张的修辞功能,我们根据语义等值和功能对等的理论,探讨汉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过语言反映着客观世界。同时,语言也是人们认知的反应。对同一客体的描述因话语者不同,其语义或语言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完全相同的客观事实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概念表述,传递出不同的语义,这是人们主体意识性导致的动态的概念化结果。从语言的概念化与动态性角度出发,探寻日语语义的理解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亮 《考试周刊》2009,(52):108-108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颇为可观的成果.本文在阐明模糊概念的基础上,对语义模糊性的根源及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阐述了模糊语义同精确语义、多义及歧义的区别,同时指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李婷婷 《考试周刊》2008,(19):213-214
本文先论述了作为人类自然语言客观属性的模糊性,及其在语义上的突出体现--语义模糊性,然后进一步讨论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语义.本文的中心是讨论模糊语义在作为法律语言一部分的讯问语言中的存在情况,及其所能起到的四种主要功用:造成错觉、促其交待、深挖余罪:减少刺激、缓解时立;鼓励招供、防止诱供;挫败反审讯伎俩、保护我方.警察讯问中,对模糊语义的合理利用是尽快实现侦查破案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的范畴划分到模糊语义的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模糊集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语境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可看出,这些研究理论指出的模糊语言的研究向语用方向的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可以进一步地从语言的开放性来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从语言的社会性探讨话语受到权力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模糊;从语言的修辞性来探讨模糊语言具有的修辞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模糊语言的理论,对《等待戈多》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从重复性话语、沉默话语以及表现式话语三方面论述贝克特创造模糊语义的用意,阐释事物的质在模糊语义的不确定性中得到体现,心灵在无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语言不但具有准确真实的特点,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本文从认知语义范畴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言存在的模糊性,并通过语义范畴理论对广告语言中的模糊词进行了分类。语言研究者和消费者应理性地看待广告中存在的模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认知体验的成果之一,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虽然模糊语义界限不明,人们仍然能够运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这与人们的认知是分不开的。从认知角度可剖析人们是如何运用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对模糊语义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理解的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语言属性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模糊造就了荚语修辞格.语言的模糊可以达到最佳的表速效果,最佳修辞是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是表达含蓄言语的重要手段.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莉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24-126
一个语言符号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时就会出现歧义或语义模糊现象。广义上来说,语义模糊包含了歧义现象。但两也存在区别:歧义是孤立地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时产生的,借助语境很快便消失;而模糊现象是语言符号内在的语义不清晰和不明确所造成的,是语言的内在特征,有语境也不一定能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