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2.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唐·张九龄《感遇》)……  相似文献   

3.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3.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  相似文献   

4.
清风泾 《语文新圃》2007,(10):35-36
1.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2.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唐·储光羲《钓鱼湾》)   3.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频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4.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  相似文献   

5.
1.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   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Z1)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曹操《龟虽寿》)。骥(jì):指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曹操为统一全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志在千里"的"志"就指的是诗人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老马虽伏在马槽里吃草,但它的志向在千里之外。怀有  相似文献   

7.
[考点解读] 考点1正确默写名句名篇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诗文名句,默写出与其相连的上句或下旬。有些省、市的试题在题干后注明作者和出处,有助于考生回忆。考点2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名句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填写诗文名句,综合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8.
【考查内容】丰富的语积累是提高语能力的基础,优秀古诗的积累是语积累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语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学生应背诵古今优秀涛160篇(段),7-9年级学生应背诵80篇(段)。这一部分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背诵积累,并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欣赏品味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语文的必考试题,虽然试题大都出自课本,但由于评分标准非常严格,一些考生掉以轻心,以至于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下面我就对这类试题的复习给考生们作点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与现在学生的生活经验落差大,与学生的思维和言语习惯距离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是个难点。近年来,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远程资源的大力推广,为古诗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此,笔者浅谈对运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考点概述】《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熟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并运用于其中,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14.
陶立生 《教师》2010,(29):72-7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还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还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陈晓龙 《教育艺术》2004,(12):19-21
中国古代诗文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我们学习这些作品,熟读成诵,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并且在写作中,尤其是在高考作文中,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古代诗文名句,就能够充实文章内涵,使之文采斐然。  相似文献   

17.
一、记忆性默写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1.水何澹澹,。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3.,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5.,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6.,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  相似文献   

18.
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名家美文,犹如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散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熠熠生辉.而在中学课文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上,许许多多学生如食青橄榄,咀嚼之苦,难以言表,他们谈"古"色变,失去了应有的神往、灵动、快乐.为此,探索中学课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的途径,非常迫切,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陆启赞 《广西教育》2013,(30):34-34
近几年许多省市的中考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逐年增大,题型在传统的接句式默写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赏析,作为点睛之笔的诗词名句更是考查的重点。然而在以往的中考中,考生的古诗文名句赏析题丢分比较多,平常我们教师在交流教学经验时,也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将名句赏析汇编成小册子,要求学生读记,甚至要求学生在百日冲刺阶段每天识记一句,但效果就是不佳。  相似文献   

20.
吟诵是传承了数千年的汉诗文传统读法,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百年前才因私塾的消亡而逐渐式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吟诵在中断了百年后再次恢复,并进入中小学校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吟诵,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对古诗文的欣赏理解能力,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