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科研中的时尚做法之一是用英文对教育的某一概念进行阐释.精于此道者,还会追溯该英文的拉丁文词根或希腊文语义.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代教育学的故乡不是英国和美国,也不是希腊,而是德国.德国人使用的是德文.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的Birgit Sandkaulen女士曾经与绝大多数教育学者一样,认为教育应该是个很容易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互译的简单概念.于是,在法国学习期间,她想用法文写一篇与黑格尔哲学思想相关联的教育问题的论文,动笔时才发现,德文的“教育”在法文以及英文中根本找不到一个能够完全对应的词汇!德文的Bildung一词的完整含义在法文中需要用“形成”和“形态”,“发展”、“创造性行为”和“创造的艺术”,“奠基”、“组织建设”和“知识”等许多词才能表述出来.最后,她只好采取凡遇到该词一律使用德文原文的办法来应对,并无不感慨地说:“人们用education来指培养或者培训,而当看到形成的过程和形态的一面,抑或发展之类的东西时,他们就说‘形成’(formation)和‘发展’(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
先方后圆是做人做事的一个自然规律,方是原则,圆是策略;方是基础,圆是升华,圆立于方之上则可稳矣。从师生的发展过程来看,终极目标也是追求一种方圆人格的境界。——校长手记  相似文献   

3.
知识·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需要知识的导引。知识可以却除人生的愚昧,但不当的知识也会遮蔽人生。古典教育关注知识对人生的意义,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工具价值而忽视知识对于人生的意义,没有完成知识向生活与人生的转换,现代人通过知识的积累反而远离人生。知识应该通向某种比知识更高的力量。“学会学习”应该转换成同时面对的三个命题:学会区分与判断知识;学会学习与思考;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向古典人文教育学习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复,不能逆 转。无论是教师、是学生、是科学家、还是工人 农民,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提出一个需要用一 生来回答的问题:我们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思考这个问题,因为 我们还很年轻,似乎生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 旅程,似乎我们不去寻找答案,就可以回避在  相似文献   

5.
生命、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人的一生也就是生命持续和步入死亡的过程。当人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哭声,既意味着生命的展开也是死亡之旅的开始,所以恩格斯说:“生就意味着死”,生与死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生命·死亡·教育--未成年人轻生问题及其教育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人的一生也就是生命持续和步入死亡的过程.当人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哭声,既意味着生命的展开也是死亡之旅的开始,所以恩格斯说:"生就意味着死",[1]生与死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每个活着的人都将面临如何生和如何死的问题.面对人的生与死,教育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何以为生"的本领,还要引导人对"为何而生"进行追问,而对人"为何而生"的追问离不开对死亡的观照,所以,生命、死亡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2013,(36):F0002-F0002
让思想润泽教育,让美润泽人生!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教育与未来”“人生与美”“读书与治学”“哲恩短语60则”。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60多则“哲思短语”。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恬静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的真谛、美的原动力以及人生的意义,有所颖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出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继而展开出生与死亡的对话,从中形成自己的时间观来,并以此来推进海德格尔把时间引向生活维度的工作。为避免与海德格尔工作的重复,本文在论述时侧重出生与生日、出生与生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评述教育的箴言,"坏教师奉送学生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1]。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体现着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应有的挚爱与虔诚,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这种思想恰恰是区分民主教育与灌输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于凤美 《山东教育》2011,(12):60-60
当岁月渐断流逝,当日子一去不返,我愿把时光定格在那一瞬间:于天晴.气朗之时。于阳光普照的地方,搬一个凳子。泡一杯淡茶,端坐下来,看着心仪的书,悠然自得地慢慢品读。这时候。阳光柔柔的,风儿飘飘的,心里暖暖的.整个世界似乎只有我和我的书,书放在我的手上,更像是放在我的心底。读着书,  相似文献   

11.
可能是出生在一个教师和医生家庭的缘故,孩提时,我便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当我还不识字时,大人最头疼的便是给我念画册上的故事。因为只要被我缠上,他们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别想脱身了。这样的画册曾经装满了3个大纸  相似文献   

12.
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美丽要用色彩来点缀。最终是成为美丽的图画还是成为一张废纸,这要看作画者如何使用色彩。我就正在人生这张纸上作画。我在思索着应该怎样画好这张图画,怎样寻找这张画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13.
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在很早以前,便与伦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因为,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人们的道德生活。任何艺术形象,都不可避免地蕴含有那一时代的道德内容。同时,作家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个成员,他在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中,也必然受到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人生·贪婪·金钱●董佐品味人生※人的真谛是理想和希望。(希佩尔)※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所谓人生是一刻不停变化着的。(托尔斯泰)※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  相似文献   

15.
灰濛濛雾沉沉的天气,到处湿漉漉的。我穿着球鞋在泥泞的地上走着,不小心,总是湿了鞋子,凉凉的感觉,从脚底升起时,想着走路的学问,感而叹之。蓦地,我发现了雨中一景,教学楼下的走廊里不知在什么时  相似文献   

16.
擂台题有人喜欢喝茶,看到鹅黄夹着碧绿,品出苦涩透着清香,让人神清气爽,感慨万千;有人喜欢饮酒,独酌群宴,令人豪气顿生,傲视天下;还有人喜欢白开水,晶莹纯正,不可一日无之。从某种角度说,未尝不可以将这些喜好视为生活态度或人生追求。请以“生活·追求”为话题,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思维角度,生发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擂台方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指导教师:张凤山[写作导示]这个材料给大家展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极细小的现象,但是它却让大家从中看出了更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相似文献   

18.
跃过舂夏秋冬的肩膀.往事在心灵的缝隙中穿梭。我已慢慢长大.而那心里因往事而留下的各种滋味已深深刻在心中.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9.
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主角。但愿你、我、他在这个大舞台上保持纯真,不要失去心中的雄狮,身处逆境,激流勇进,不求流芳百世,但求无愧我心.不辱人生使命。  相似文献   

20.
风清,云静,天蓝,水绿。点击那闪烁的繁星,乘着那一江春水, 闭上眼,捧着心,披着霞,走进冰心老人的《繁星·春水》。这里没有英雄能人的叱咤风云,也没有幽情才女的柔情似水,有的只是冰心独特的诗风所带来的冰冰凉凉的气息,那是爱,那是绿,那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