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妈妈是一张褪色的照片:爸爸穿蓝格的衬衫挽着漂亮的妈妈。外婆对我说,他们出国了,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去找他们了。  相似文献   

2.
读了高晓声《摆渡》(人教版初中新编教材第二册)这篇现代寓言故事,总会引发我们许多联想。作为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像中“作家”一样,正充当着“摆渡”或“被摆渡”的角色呢?不管是哪种角色,又怎能离得开真情实意?  相似文献   

3.
王志刚 《语文天地》2015,(11):13-14
《斑羚飞渡》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主题单元——写动物的五篇文章之中。单元导言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推敲:“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由于编者的诱导,本课教学设计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镜头一,开始导入:斑羚形貌图片,配有介绍斑羚的文字,如它的体型、跳跃能力、羚角的药效……镜头二,创新训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  相似文献   

4.
肖复兴的《荔枝》一文,充满浓重的母爱,贴近学生生活。母爱的教学易迁移于老师之爱,家庭之爱,课堂之爱。所以,我采用研读的理念教学《荔枝》,让爱驻课堂。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教育中真正的爱,如何去爱,需要系统梳理和反思。我想,这正是《今日教育》第10期顾明远先生《爱是教育的源泉》一文带给大家的思考。我们目睹了太多在“爱”的名义下酿成苦果的教育现实,却没有拷问自己,我们的爱正确吗?这是教育的爱吗?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被大量删减,曾引起各方讨论。学生普遍认为鲁迅作品不容易解读,教师也深感教授鲁迅的文章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在今天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学习先生文章中的精神价值显得尤为宝贵。本文试图通过一次教学的契机,探讨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讲述的是山村姑娘香雪如何获取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新式铅笔盒的故事。小说中的这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新式铅笔盒,无疑有着特殊的寓意:它代表着山外文明,是知识的象征。追求它,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尊的维护,对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和家乡命运的憧憬……本文在重读《哦,香雪》的基础上,从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新式铅笔盒的寓意出发,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爱是文学永恒的母题 ,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篇标题都为《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 ,认为这两篇作品在内容、人物性格、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同一主题下 ,作品的表现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吕赟 《吉林教育》2007,(7):82-82
“吕老师,吕老师,不好了,夏冬和(3)班的张伟生打架了,你快去看看!”课间,我刚准备跨进办公室,班长葛乃星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又是夏冬,这个学生真令我头疼,因为他可算得上是我们班的“一号危险人物”,基本上天天都会和别人发生矛盾或纠纷,而且几乎都是他先招惹别人。  相似文献   

10.
爱是学永恒的命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城、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本比较分析了两篇标题都为《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认为这两篇作品在内容、人物性格、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同一主题下,作品的表现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假期中,我终于回到了安徽的老家。山中,清晨的空气特别清新。我跟着外婆早早起床,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她一起来到河边洗衣服。河,在山脚下,很浅,很清。河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潺潺地流着,水中的卵石静静地享受着温柔的冲刷,在河水日积月累的接触下,它越发圆润和光滑了。水中突起的大石块一挡,水便形成了分流。  相似文献   

12.
威拉·凯瑟在美国小说家中向来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哦拓荒者!》作为其第二部,即是第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被誉为美国西进运动的赞歌。小说中,凯瑟用艺术手法呈现西部荒原上开拓者的拓荒生活。两代拓荒者用毕生心血在贫瘠之地搭建起“农业乌托邦”。正当日子渐有起色,心灵却连年无收。本文将首次从精神分析视角重读《哦拓荒者!》,揭开其中因精神缺陷酝酿出的一段段缺憾爱,以此加深读者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教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我以《和小鸟最相亲爱》为例,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身为教育工作者,常常会给别人出主意:孩子该这样教育……第一次站在家长的角度,以家长的身份去审视自己的教育观乃至教育方式,我发现,教育的光彩不在于真知,不在于洞见,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光华只存在于生活中最最平凡的真实和最最质朴的爱里……  相似文献   

15.
近日,潜心拜读了成尚荣先生的《语文,再语文一些》一文。读罢,颇有同感。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程理念变了.语文的领域拓宽了,语文的结构综合了,实施方式多样了.语文课堂精彩了……但透过这些变化.我们又不难发现有些语文课变“味”了,甚至不像语文课了。难怪很多老师感慨: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会上了。是的,当前语文教学似乎陷入了徘徊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乌塔》一课时,不经意的几句话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唇枪舌剑的战场,一时间我陷入了包围圈。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要讲授的《乌塔》一课是略读课文。按照惯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提示预习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即,乌塔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强具体表现在哪里?上课时,我说谁愿意把你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平时爱发言的七八个同学们交流起来,有的说,乌塔年龄和我们相仿,她热爱生活,胆识过人,勇于用自己  相似文献   

17.
这次小学毕业统一检测的作文题目是《一件好事》,这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一次练习中一个十分普通的题目:《一件___事》,由学生自由补充题目。据我对本校的了解,大多数同学补充的题目是《一件坏事》,而补充成《一件好事》的没有几人。并且写好事的也确实有很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有一段写道:“接着,韩麦尔先生……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象  相似文献   

19.
正龙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文章,抨击时政,指点江山,常常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却让我读出了龙应台的另一面。当初买这本书时,还未来得及翻看前言及内容,单是这标题——如和风细雨般的轻唤,就足以吸引我,让我驻足。在这本书中,龙应台热切又直接地表达出她对孩子最质朴的爱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识。她放弃了自己早先的一些梦想,甘于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从中发现乐趣,不曾后悔,都只是因为她爱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田忌赛马》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通过这一课的讲授,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