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字经》中宣扬什么“讲道德、说仁义”,“中不偏、庸不易”,《弟子规》中更加露骨地胡说什么“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些“中庸之道”的反动说教,都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束缚人民手脚的精神枷锁。这些说教纯粹是骗人之道,宣扬者本身没有一个人准备自己照此办理的。孔老二、林彪之流鼓吹“中庸之道”,但是他们对革命的阶级从来就不实行“中庸之道”。孔老二和他的徒子徒孙杀了少正卯、商鞅、吴起、桑弘羊等法家代表人物。林彪一伙继承孔老二的衣钵,对革命人民也从来不讲什么“中庸”的,他们对革命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实行法西斯专政。所以,他们宣扬“中庸之道”,目的是为了维护没落阶级的利益,妄图复辟反动剥削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林彪的祖师爷孔老二是一个企图阻挡历史车轮前进,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家伙.他眼看奴隶纷纷起来革命,自己到处奔走游说都挽救不了奴隶制的命运,于是就大耍反革命阴谋,鼓吹什么“中庸之道”,麻痹奴隶们放弃反抗和斗争.林彪这个野心家、阴谋家,要复辟资本主义,开历史的倒车,也从他的祖师爷孔老二那里借来这一套骗人鬼话来欺骗人民.  相似文献   

3.
我们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五年来,使全大队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入了学,普及了七年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又狠抓了巩固提高,使学生不但进得来,而且留得住,学得好。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在茁壮成长。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每前进一步,都经过激烈的战斗。今后,要巩固和发展贫下中农管校的成果,也只有通过斗争。可是,有的人同我们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一年前后,我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迎头痛击了苏修一伙所掀起的反华恶浪。林彪气急败坏,如丧考妣,连忙拣起了孔老二的“中庸之道”,声嘶力竭地叫喊什么“两斗皆仇,两和皆友”,恶毒攻击我们反修斗争是“骂绝了”、“做绝了”、“斗绝了”。林彪在这里唱的是早已被人们听腻了的老调子,即孔孟的“中庸之道”。孔子一再宣扬什么“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君子要“执乎中庸”、“执中以为本”以及  相似文献   

5.
中庸之道是孔孟反动思想武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对革命造反,主张复辟倒退的反动哲学。两千多年来,历代反动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群众,麻痹人民的革命斗志,维护和复辟旧制度,总是狂热地鼓吹中庸之道。在近代,曾国藩、袁世凯都把中庸之道当作维护反革命专政的精神支柱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蒋介石为了维护封建买办的法西斯统治,竭力提倡中庸之道,说什么“《大学》、《中庸》两部书,实为中国正统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哲学的核心和人类的本性,本体论是思想对整体和无限的玄学渴慕和形而上学关注的表达。它以Sein的问题为对象。存在是在者的存在,因而它本身不是一个在者。以“知”的逻辑推论方式追问在者之为在者与以“悟”的方式追问“在的意义”,形成传统与当代的“本体论差异”。传统本体论把Sein当作在者来对待,这在本质上是关于实体的理性科学;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以此在于时间境域之展开追问Sein的意义。追问Sein的意义就是去问“为什么此处存在的是各种在者而不是无?”“无”是现实在者之整体和无限。谈论无就是作哲学思考;哲学若真正探讨无,就必然变成非科学的,因为科学拒绝无。哲学地谈论无,是追求一种旷达的智慧和心远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7.
彩色故事影片《决裂》,以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年代为背景,描绘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松山分校初创时期经历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以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性,满腔热情地讴歌了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以生动明快的笔束,集中地宣传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光辉思想;以道劲犀利的笔锋,严肃地批判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否定了“三脱离”的旧教育制度;以动人心魄的斗争事实,雄辩地证明,教育战线是无产阶级同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以诋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突破口,叫嚣要“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鼓吹“实行私有制”,妄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纳入资本主义轨道。今天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的、深入的剖析和批驳,明辨是非,以廓清思想上的混乱。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
哲学自身的批判是哲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哲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既是哲学理论的意蕴,也是哲学实践的脉络.与康德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其哲学批判的首要特征在于实践性,其哲学自我批判的最大特征在于彻底性.  相似文献   

11.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的批判性哲学。在今天,阐扬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只有建立长效的反腐败斗争机制和战略 ,才能标本兼治。建立反腐败斗争的长效机制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加强制度建设 ,以制度预防和防止腐败行为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把权力的行使约束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理论斗争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基本形式。坚持理论斗争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贯穿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巩固团结奋斗局面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重大风险挑战、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路径。必须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进行包括理论斗争在内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时刻,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这一决定既表明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也说明反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如何继续有效地把反腐败斗争坚持下去,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这一重要的文献震动了全国,鼓舞着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我并没有做什么工作,只是在老科学家冯康先生等人的指导下,在流体力学计算方法方面得到了一些结果,先后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通报》等杂志上发表了七篇论文,得到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好评。我的工作开始于一九六五年夏,当时我在上海气象局从事毕业作业,试算了两种沿用的算法,发现各有利弊,都有待改进。我想,毛主席讲过:“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那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16.
本从“斗争”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区分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斗争哲学”,即极端主义的“斗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斗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征、内容和使命等方面,论证了它之为“斗争哲学”的根据,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道     
小张和小李是大学同学,两人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又在同一所中学任教。小张开朗爽直,口才很好。小李寡言少语,性格温和。两人在同一个初中年级担任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对"斗争哲学"要作具体分析。矛盾是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孤立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毛泽东一贯主张和实践"斗争哲学",但"斗争哲学"不是毛泽东整个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共产党的哲学是"实事求是"哲学,不是"斗争哲学",也不是"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批判,批判是哲学的本性,也是哲学功能的现实实现。哲学在批判现实中获得能量,在自我批判中向前发展。在历史发展中把握哲学,用科学的态度审视传统,掌握正确的批判原则,分清文本和精神,内容和形式,走出认识的误区,敢于创新,走出一条哲学批判现实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有两种文化的特点.每个民族文化传统中,一种是代表剥削阶级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反动的文化,或封闭、保守、僵化落后的文化.一种是代表劳动群众具有人民性、进步性、科学性的有益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中总有精华与糟粕.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