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为经济建设,并逐渐恢复了政治思想方面的研究,我国政治学从革命论范式转向建设论范式。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经过了传统的政治学研究范式、西方政治学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以及多种思想范式并存的时代,但是缺乏政治思想史的政治学范式研究。本文阐述了政治学范式的概念、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研究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运用政治学范式,以期为促进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在1995 ~2005年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中,主要从思想史要素、思想家或思想著作、思想流派、思想专题四个方面展开,目的在于厘清政治思想的理论脉络和发掘其时代价值底蕴,最终寻找到对当前具有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这一研究对学术增量和政治实践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应注重从研究的贯通性、视角的交叉性和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深化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以研究领域宽泛而著称,后人对其著述品评甚多,却有一些问题始终未被重视,对其思想史的方法论研究即为一例。通过对《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分析,可以看出梁启超对先秦政治思想的解释可谓粗精杂陈、得失参半:有其新意,却又不够精审;力图展现经典原貌,却又浅尝多变;主客观交相结合,解释的规范性与主观性、经验性杂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是个动态的过程,时代任务和研究视角的变化,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提供了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能性。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需要重新界定和扩展其史料范围,突破原有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政治学的学科特色.与西方不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表现为"唯实政治学"或"治理政治学".本文揭示了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线索,并由此指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关注重点自有其特色.这些重点包含重农、重一、重和、重民、重德等.与政治实践的紧密结合则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对国内近20年间先后出版的十余种西方教育思想史著作的编撰方式和对教育思想史认识的分析为基础,指出西方教育思想史研究存在着视角单一、视野狭窄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西方教育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作者主张更新对教育思想史特性的认识,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具有实际历史影响的教育认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拓展教育思想史研究视野,丰富史料来源;强调转换研究视角,消除不同编撰方式的人为界限,从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整体出发,具体把握教育家所处时代的教育问题、社会条件和知识状况,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教育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思想主体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学科建设、学术刊物、基础教材、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主题日趋多元,研究领域逐渐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学术前沿包括中西政治思想的比较、普遍主义的论争、西方民主理论学说的批判性解读、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辩驳等课题.国内的学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加强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促进政治学研究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独立的学科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学理特点是覆盖了政治学与历史学,具有某种交叉学科的性质.在价值结构、认知逻辑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学特点,在知识体系方面则有着明显的历史性.基于这样的学理特点,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当然需要选用政治学理论作为主要方法论.本文以汉儒董仲舒为例,分析了天人合一政治论的四个论点: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君权相对制约理论、政治秩序原则、政策原则;并指出,以政治学理论作为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方能将这一错位多年的学科放回原位,从历史学领域的专门史回归到政治学学科的专业基础,成为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奠基学科.  相似文献   

9.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分工教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对我说来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当时的中国学者中也没有多少人专门研究它.当时,有几本相关的思想史著作,都是哲学史,主要是侯外庐、任继愈、杨荣国诸家;吕振羽虽有<中国政治思想史>,但其实仍只是一部哲学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思想史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社会模式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等精英和经典的思想研究外,还应包括一般的政治知识、政治思想和信仰,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和实现现代价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