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人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深刻地启迪我们,培养学生的素质,就必须重视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那种只注重研究教法,而忽视学法指导的现象是目前数学教学弊端之一。因此,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一、示范引路,授之学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主要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授之以渔”,而不简单地“授之以鱼”,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传统教法,摒弃那些把教学方法单纯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探讨的观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探讨研究问题不深入,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有了可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切实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指导学习方法能力的要求1.示范引导,授之学法教与学本是对立的统一,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是主要因素,教师的教法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教法的同时,考虑投之学法的问题。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着重描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表现了小女孩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在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法与学法相结合例谈刘北荣一、授知识,教学法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获取知识影响极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通过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可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授人之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教师必须注重学法指导,要在教给学生“怎样学”上下功夫,以提高学习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自求得之”之目的。怎样进行学法指导?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1备课时设计学法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法。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章节内容,都有其特点,教师在教法处理上往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例如,关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为了便于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领…  相似文献   

6.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教法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学设备投资较大,学习场所比较灵活,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学法即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学生的学习经由过程到达效果,都离不开学法;但学法有优劣之分,科学不科学之分。要学生掌握和运用较好、较科学的学法,便需教师的指导。古人在强调授以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时,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存教学生学。”“活的人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教授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要转变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变教法指导为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是以“我怎样教授学生”为中心,而学法指导则以“我怎样指导学生学”为中心;前者是以教师怎么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而后者是以学生怎样学为主导,教师怎样引导为主轴;前者大体上是“授之以鱼”,而后者则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9.
杨青 《湖南教育》2000,(15):47-47
问题之一 :把“教法”当“学法”。“教法”是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它涉及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采用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说 ,“教法”的选择与运用离不开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情境 ,受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学法”是学生独立学习时所采用的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方式方法。“学法”的领悟和运用不受课堂教学情境的局限 ,学生掌握学法不单是为了学习课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用以指导他们的终身学习。教师的“教法”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法” ,但“教法”决不等于“学法”。尽管教师在设计“教法”时 ,…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关键。传统教学的过程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的教与学的方法。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来,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传统教学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历史教师的教研活动,一般也只研究教师如何教,很少谈及学生如何学.教学实践证明,要真正搞好历史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研究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法,而且要把教法立足于学法研究的基础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学好历史,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陈德明(江西省宁冈县教研室343500)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强调领会大纲、驾驭教材、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指导学习方法少.这种只强调“教”而忽视“学”的现象是一种片面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结构分析法”能有效地把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二法合一的内在统一性.一法二用,能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能使学生灵活多变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董现良 《考试周刊》2011,(5):173-174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热爱学习。笔者是一名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现简单地将自己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希望能够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法指导的实际是“授学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张运民 《山东教育》2005,(19):95-95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教给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选择教法、设计教法、改革教法必须与学生的学法同步展开,从体现“教法”为主导,“学法”为主体的相依关系,使它们辩证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的方式一定要合适,学生也要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相应“学”的方式。因此,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相互作用而统一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法”虽然要受到教师“教法”的制约,但是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潜心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至今许多老师仍遵循“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这样一种旧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尤如飞机两翼缺了一翼。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些普通适用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曾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研究教的同时应注重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习方法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