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思维的自在与灵动,决定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出了阅读的真谛,因此阅读时预设许多条条框框和既定所谓标准答案,是阅读的大忌.为体现阅读的本质和达到阅读的实效,真实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即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在真实阅读中感受作品体验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其一:《柳毅传》 语文教材的课文,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我以为,自读课文应该是检验教读课文教学效果的主要窗口。我曾在《柳毅传》的教学中,作了一次创造性自读教学的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关于《柳毅传》的主题思想,一些文学史、论著认为是通过神话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爱情婚姻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肯定和歌颂了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要求。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仍沿用这种提法,说:“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这本书还收录了两位先生的赏析文章。一文写道:“《柳毅传》描写的人神恋爱婚姻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的理想。小说中有不少描写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例如龙女的不幸悲剧…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自读要有时间保证林振树拜读2004年2月本刊杨智慧老师的教例《让自读课创造性地自读起来》,很受启发。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语文自读课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杨老师巧妙设计自读课流程,规范学生研读方法,都显示出了创造性的教学。但我依然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自读似乎缺少时间的保证,全体学生的阅读效率可能要打折扣。以《柳毅传》教例,在“自读的点拨”中,杨老师提供给了学生明确的研读方向。1郾文言…  相似文献   

5.
6.
7.
本的自读目的.编在“单元提示”和课的“自读提示”中已明示。需引起注意的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的重要目的,因此对这篇语言富丽、生动、恣肆的自读课来说,学生朗读就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11月下旬,我到鞍山一中参加了东北三省四校科研协作体青年教师教学活动,我所讲授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记忆>.对于传统的自读课来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上成讲读课,大包大揽;一种是完全放手,学生自己阅读.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包大揽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自读资源的一种垄断,失去了自读课的本质定位,自读课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全放手就会造成学生不读,或读而不思、读而无获,这又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这节自读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了这样的一个原则:确立自读要点,引导自主探究.所确立的这个要点,应该是文章本身最鲜明的特点.这个要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记忆>语言的哲理性较强,因此,我把理解哲理性语言作为本课的要点:一是学会解读,二是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考的指挥棒误导了大部分语文教师.他们只注重教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开拓创新,使课堂教学设计还真能令人叫绝.自读课文由于不考或少考而被冷落:初一、初二的自读课文,教师随便上一堂课就算完事,初三的自读课文,根本就排不上"议事日程"了,自读课文成了被语文教师"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0.
一、破题师: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 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抒情散文《冬天之美》。二、朗读课文师: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音乐起,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导。)三、课文鉴赏师:有了这遍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美”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 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首先请看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它加…  相似文献   

11.
12.
潘平 《学语文》2006,(1):16-16
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书生形象不可胜数。特别是自唐传奇开始。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才子佳人的故事往往是“千部如一套”,其中的书生有着相似的特点:贫寒落魄,酸腐斯文,孱弱无能;他们大都在某种机遇下又遇上某种外力援助,再加上一些个人奋斗(经过苦读考进士、中状元),结果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相比这些苍白、类型化的书生形象,李朝威在《柳毅传》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的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3.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183;必修)时,配编了课外自读教材《语文读本》(试验修订本&;#183;必修),既然也是“必修”,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应该很好地使用才行。怎样使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设计一 一、课前活动听爸爸、妈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的狮子》是义务教材“大修订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带来了学习理解上的困难,因而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建造特点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等,组织学生办  相似文献   

18.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王老师的一期”工程达标课。王老师讲的是《杞人忧天》一文。思路大致是这样的:(1)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喜欢的成语故事。有三位学生分别讲了《亡羊补牢》《塞翁失马》《坐井观天》,然后问学生:大家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知道,算是引出了本课主题——杞人忧天。(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学生指出疑难字词,  相似文献   

19.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现时每个教师记得最清的一句话,但是如何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彰显出“个性”的光彩呢?这将是我们一直为之不断探讨的话题。本节课上,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丰富和激发个体的独特感受——于有感处思绪万千,于简单处畅谈所见,于困惑处深入思维,于关键处反复推敲.于领悟处体会一得。微微俯身后聆听“花开花语”,琅琅书声中闻到“四溢芳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