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伪装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大的民粹主义因素。本文试图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三个主要依据,并得出毛泽东思想中不存在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的第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的群众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俄国民粹主义指农民,西方民粹主义指各个平民阶层,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民粹主义割裂了精英和群众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辩证看待二者关系;民粹主义强调群众人数上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创造财富和改造社会的作用;民粹主义对待群众是机会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3.
从产生与发展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协同性.从静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从动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实践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进步具有协同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同性要求出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有些西方学者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以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伪装下的民粹主义。本文概括出这个观点得以提出的四个主要依据,即所谓关于历史发展的主观唯心论、所谓对知识分子和专家的不信任与对农民自发意识的推崇、关于革命途径的理论和所谓对落后优越性的浪漫主义赞赏,并逐一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民粹主义因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粹主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政治现象和思潮,但其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歧义性。本文对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民粹主义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特别是对民粹主义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研究能够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玉玲 《文教资料》2013,(23):66-67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民族主义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准备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实现了对民族主义的改造,赋予民族主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问题,近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激烈的争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受到民粹主义影响呢?有西方学认为,农村和农民是民粹派所依托的重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点上就已经被“民粹主义”所浸染,“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由派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坚持以马克思关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则来规范毛泽东所开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并把后者同前者的差异视为"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以致把毛泽东思想定性为民粹主义,这是他们理论的误区。在中国社会转变道路的发展趋势、现实基础、领导和依靠力量上,毛泽东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与民粹主义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和差别正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