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建平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3):15-15
如图6,小胖和小瘦去公园玩标准的跷跷板游戏,两同学越玩越开心,小胖对小瘦说:“真可惜!我现在只能将你最高翘到1m高,如果我俩各边的跷跷板都再伸长相同的一段长度,那么我就能将你翘到1.25m,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2.
3.
4.
<正>跷跷板是我们很熟悉的游戏,以跷跷板为载体创设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激发学习情趣.跷跷板中蕴藏的 相似文献
5.
6.
7.
冯大海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7):44-47
(屏显视频“跷跷板”的游戏,定格于一头高一头低的状态)师:屏幕上的游戏,在座的哪些同学玩过?怎么玩的?生1:我小时候在幼儿园玩过。一边一人,一上一下。跷得可高啦! 相似文献
8.
朱元生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9,(7):35-36
这是发生在小朋友小松子身上的一个故事.小松子在学校学到了一个猜数的游戏,回来后她神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同学都在玩一个游戏,无论您心中想什么数字,我都有法子猜出来.”说完她让妈妈马上想一个数字. 相似文献
9.
10.
《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8):22-22
人生路上,我们热衷于追逐,热衷于攀登!一次次告诉自己,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发现:原来不计一切、不停攀登未必是好事,找到人生的平衡点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也许这个场景,已经在无数的高三教室外面重复过无数次,可是那教室里嘻哈打笑的学生当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把高三想得太简单吗?那教室外面摇头的老师所预言的笑不出来当真会实现吗?高三啊,真的是和你走近它以前想得一样么?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其实夏季里多变的不仅是天气.还有随之波动的情绪。它就像坐跷跷板一样.忽高忽低。希望以下的内容.可以给正在备考的你带去一丝清凉。 相似文献
17.
18.
秋千、跷跷板、滑梯、攀爬架,这些都是孩子常玩的。正因为如此,你可能对它们已经失去"警惕性"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些游乐设施,却常常令孩子因它而受伤。所以,即便孩子再熟悉,你也要跟他强调安全玩耍的原则。同样的,你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9.
当了10年大学生辅导员,记不清和多少学生谈过心。一位男生说自己失恋了,找我网聊。我便用跷跷板的原理和他交流,希望他尽快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点。我说,玩跷跷板不像拔河,无所谓胜负,只需要两人体会其中的乐趣。其一、玩跷跷板要选好对象,如果两人的体重悬殊,是无法达到平衡状态的。我建议他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人恋爱。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我们发现。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幼儿通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了帮助幼儿获取正确的知识经验,我们设计了这一集中教学活动。我们结合日常幼儿喜欢玩的跷跷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