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以来,音乐课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功能——人们所认识到的这些音乐教育的功能,实际上只是音乐教育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2.
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音乐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基础教育的课堂,应当属于智育的范畴,而不应当用美育来淡化它,更不能用德育来统辖它。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侯婧 《考试周刊》2010,(14):226-226
目前,我们迎来了可谓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也相对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这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正在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高中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太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是高中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的状态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想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比如:目前高中开设的并非是音乐课程,仍定为“艺术欣赏课”,包括音乐、美术两个学科.课程内容仅为“欣赏”。有的学生说就是听音乐,其同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内容(感受、鉴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等相距甚远,并与初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不能正常衔接,这也使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人们认可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音乐教育还是面临一些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教育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新课标、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的那种纯粹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音乐学习,进行情感交流活动。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往往与音乐审美相悖。例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歌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  相似文献   

7.
中学的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范畴。通常的音乐课程强调的是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德育教育的关注。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从而音乐的欣赏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如何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事业将非常重要。本文仅从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来简单谈谈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音乐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音乐教育在实施美育方面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但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其本质与核心理应是它的审美功能。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与观察,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有关理论,就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印晖 《教学与管理》2002,(11):61-61
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进二十一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李岚清同志说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帮助。”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音乐课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音乐课美育的作用,从而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情商。音乐课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一门课,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音乐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牢固地树立一种创新教育的意识,并主动探求。一、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让教师主动地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使音乐教师解决以下两点模糊认识。其一“,创新”并不专指科学发明创造,音乐课也是培…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它不分国家、民族、语言。通过音乐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先秦儒家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概括起来主要有促智、怡情、辅德三项功能: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稿)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草案)为指导而制定的,它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加强基础教育,突出审美功能、根据小学、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可接爱性,面向全体学生,切合我国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 一、突出了音乐课必须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小学、初中音乐新大纲的说明部分这样说明了音乐课教学的性质,即“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是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的整体素质,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是我在农村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向人们进行教育的工具。时至今日,人们对音乐的教化作用看得更清、更重,把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高度,音乐教育受到了越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的特殊途径。在北京八中特级音乐教师李存老师的《唱响国歌》一课中,他将音乐的教学目的和德育因素有效融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美育开始被人们重视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中。作为实施美育主要手段的音乐教育也受到普遍的关注 ,因此 ,加强基础音乐教育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对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主要阵地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乃是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 ,作为“不仅打动听觉 ,而且打动整个心灵”的音乐教学 ,不能上成政治课 ,我们应根据音乐课自身的特点 ,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来教育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很多音乐教育专家也认为:在音乐课中进行音乐知识教学与音乐技能培养时,要有机地渗透音乐审美体验。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融“四美”于音乐课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学生道德素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德育功能在声乐教育、器乐教育、舞蹈教育和音乐教育实践当中有不同的表现.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在职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音乐课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音乐课美育的作用,从而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情商。音乐课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一门课,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音乐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牢固地树立一种创新教育的意识,并主动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