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路建设中,为了预防或降低震陷的危害,除了加强抗震设施外,通过数值计算来估算震陷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有效应力等效线性动力反应分析,运用等价结点力法分析了高速公路软粘土路基震陷随地震最大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建立了震陷同路堤高度、软土动模量系数、饱和重度、遭遇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之比和水平向地震系数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建设中,为了预防或降低震陷的危害,除了加强抗震设施外,通过数值计算来估算震陷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有效应力等效线性动力反应分析,运用等价结点力法分析了高速公路软粘土路基震陷随地震最大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建立了震陷同路堤高度、软土动模量系数、饱和重度、遭遇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之比和水平向地震系数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建设中,为了预防或降低震陷的危害,除了加强抗震设施外,通过数值计算来估算震陷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有效应力等效线性动力反应分析,运用等价结点力法分析了高速公路软粘土路基震陷随地震最大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建立了震陷同路堤高度、软土动模量系数、饱和重度、遭遇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之比和水平向地震系数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地倾斜对加速度记录基线偏移的影响,提出由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求取同震地倾斜的方法.应用汶川地震数据,初步确认了方法的正确性,得到汶川地震近场33个台站的同震地倾斜.结果表明,同震倾斜量较大的台站集中于断层周围以及破裂前方区域.倾斜方向上并未发现明显的空间规律性.该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隔震结构对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作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固定高层建筑和隔震高层建筑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结构的固有频率随着阶数的增大而增大;隔震结构的隔震层消耗了大量的隔振能量;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足够安全可靠的隔震系统,形成柔性底层,使建筑物与基础隔开,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出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大幅度降低建筑物对地震的影响;隔振节点加速度明显降低;隔震后位移发生微小的减少。由模拟结果可知,地震破坏以水平破坏为主,震烈度决定了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隔震层吸收了地震中大量的能量,隔震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明显降低,基础隔震体系能够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触发因素,本文以地震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海南省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区域滑坡灾害的影响,对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强烈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的数量,不仅仅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影响,而且与发震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发震时的气象条件等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地震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结合规范加速度反应谱、随机振动原理和已有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方法,提出了能合理考虑振型相关性和异向地震激励相关性的水平二维激励多阶参考振型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方法,采用ANSYS软件分析双向对称、单向偏心和双向偏心多塔结构的模态特征,并对基于多种Rayleigh阻尼系数计算方法的各类多塔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塔结构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分布离散,平扭耦合和双向偏心多塔结构的水平双向平动耦合显著,相比二阶参考振型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和单维激励多阶参考振型阻尼系数计算方法,基于二维激励多阶参考振型阻尼系数计算法的地震响应值误差较小,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地震同震变形的解耦分析对于地震反演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年日本新泻中越地震为例,着重探讨了通过地震前后DEM数据解耦分析获取同震变形的方法。通过假设相邻三质点在地震中经历刚体平动变形,可求解三维线形方程得到拉格朗日变形。本文提出定义名义平面和改善DEM可比性等手段使求解更为严密,并提出了适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建设情况的截止窗口,利用移动平均法处理后得到同震变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同震变形与地震滑坡分布的相关性,同震变形的垂直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负相关,水平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汉口城区典型中软场地钻孔剖面为对象,采用非线性土层地震反应方法,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场地地震动特性的影响。选取水平向El Centro波、Taft波和汉口人工波作为基岩输入地震动时程,分析不同地下水位对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加速度时程、反应谱及沿土层深度最大剪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有放大效应,地下水位埋深越浅,放大效应越显著;地下水变化对加速度反应谱的0.15~1s中频段影响较大,地下水位上升,中频段成分放大效应增大;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改变浅部土体性质,进而影响场地地震效应特征,但当地下水位上升至某一深度后,对土层反应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11.
震源深度是研究地震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地震学界最难准确测定的参数之一。本文选取湖北秭归MS4.7地震,运用F-K方法模拟得到不同深度垂向(Z)、径向(R)、切向(T)的理论震相从中识别出sPL与实际波形进行拟合比较确定震源深度,并且参考前人用波形反演和双差定位法测定的结果,最后确定震源深度在9-10km。另外,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近震深度震相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近震深度震相确定震源深度方法的可行性和存在的不足,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土层剪切波速是岩土地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场地类别是结构抗震设计中确定地震动参数的重要依据。利用单孔检层法,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闽江下游某段防洪堤工程场地进行了分析,对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判别了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  相似文献   

13.
<正>本研究通过对安徽地震编目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对发震时间、经纬度、发震深度、发震地点、震级限定范围等地震信息的条件查询和数据读取,并按照地震应急数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提取、转换和导出,完全满足应急数据入库要求。地震目录更新软件的研制实现对地震目录数据的即时调取,减轻了数据维护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满足地震应急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庐江地震台汤池1号井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分析总结了庐江地震台气相色谱仪历年来对氦气含量的测定结果对近30年庐江周边近震以及远震的映震能力,分析氦气变化对地震的异常反应,包括震前异常、震中异常、震后异常,初步总结出氦气映震能力的规律,对水中溶解氦气异常与地震发生时间及强度的关系的异常变化原因等进行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波包变换反应谱拟合技术,在实测地震波的基础上修改波形,合成了5条符合场地要求的加速度时程,包括一条小震、一条中震和三条大震波形。采用截面有限元技术建立地铁车站的典型截面弹塑性模型,将拟合反应谱的五条三尺度地震波作为地震荷载输入,计算得到了含地下连续墙地铁车站在三尺度地震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震和中震作用下车站位移变形很小,应力变化达到10%和30%;大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接近了材料的最大拉应力,然而没有发生垮塌的情况。该工程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预计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敦化地震台多年观测成果进行了认真清理研究,重点讨论了敦化地震台对近震的临震突变反应,对水氡映震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敦化地震台氡值观测对近震尤其是长白山火山区发生的地震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地震学方法推测了乌溪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利用不同方向爆破地震波资料,分析了库区主要断裂的活动性,推断了控震构造;根据不同库段、不同深度介质Q值的变化特征,解释了库区诱发地震的介质条件;用库区地震P波的初动参数计算了地震应力降,并以此为依据,估计了主要发震地区的应力水平。同时,对该水库震中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挡土墙地震土压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以Kotter方程为基础,假定挡土墙破坏面为平面,求出了挡土墙在地震影响下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作用点。分析了被动状态下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及墙体摩擦角对挡土墙土压力作用点的影响,并和以前的不同方法计算的l值以及试验得到的l值进行了比较,该法所得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最接近,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加速度检波器的集成度,本文设计用于光波导地震加速度检波器的1×4MMI分束器,介绍检波器工作原理和分束器设计原理,通过BPM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分束器不均匀度为0.0997dB,分光均匀,满足加速度检波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InSAR技术以其厘米至毫米级的精度获取地表变形在监测国内外地震的同震地表形变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2008年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实例为研究对象,研究InSAR技术在同震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