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生活     
马君瑶 《新读写》2010,(11):20-20
这是一篇描写故乡的文章,字里行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温馨和谐而又质朴的充满乡村风情的画卷。无论是清晨还是晌午,无论是黄昏还是入夜,每一刻的乡村生活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细致的描写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其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乡村年货     
这篇文章的选材值得注意。关于过年,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却选取了表现乡村独特风俗的年货来写,这首先让读者有了新鲜感;其次,文章通过对乡村年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心和思亲之情;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引起了我们对城市与农村、过去和现在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空白的磁碟     
不过是送哥哥上学这一件小事,在作者笔下,却是那样真切感人。文章开头、末尾均巧妙地运用段落排比的形式,令情感如泼墨般倾泻。行文按照“回忆——目前——思念”这一时间顺序,有条不紊。作者将对哥哥的思念压缩在诸多生活琐事里,但无堆砌之嫌。些许的伤感,洋溢的是美丽的亲情。(编者)  相似文献   

4.
思念的声音     
心境淡然,我们可以听到花开 的声音,思念如水,这思念的声音便淙淙绵延,如空谷绝响。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难免要感到孤独,随之而来的便是思念了,思念亲人,思念朋友。然而在思念中生活是用另一种方式去享受生活。思念有时也是一种回忆,因为回忆大都是美好的,或许人们都对美好的事物格外刻  相似文献   

5.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的个人乡居生活随笔。作者眷恋乡村,想在乡村中寻找一种自由、清净的生活。然而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乡村也受到了影响,他逃离都市文明却不拒绝文明,他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独特的审视。  相似文献   

6.
本次习作是写与田园风光有关的内容。这是一次新颖的习作训练,要写好这篇习作,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感受乡村生活所谓田园风光,就是指乡村的美景和农民劳动的情景。要写好这篇习作,对于生活在乡村里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应该是真情所遣,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作者通过对童年的回忆,写出了在乡下的生活,写出了乡村夏日的风情,展示出乡村美好的生活和美丽的景色。作品写院子里的老柳树,是作者儿时的乐趣所在,老柳树伴随他长大。而当年不懂事的他却随意在它身上刻下伤痕,而今到了懂事的年龄,想起老柳树带来的乐趣,对自己对它无意的伤害觉得愧疚,对它的思念也油然而生……作品通过对乡村琐事的回忆,加深了对人生前途的思考。作者写到蒲公英,那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它能随风飞扬,令人产生许多联想。走出童年,作者回忆往事时才省悟到,蒲公英本身并不会飞翔,它是凭着风…  相似文献   

8.
重建乡村文化:追寻乡村教育的文化之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乡村少年的生活场域和精神家园,作为乡村教育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背景,乡村文化在当今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凋敞必然会导致乡村教育与乡村少年生活经验的脱离,导致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乃是人们所持有的功用性、获得性的文化价值观,尽管这一文化价值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可以超越它,重建一种以人的自然和谐自由发展为旨趣、而不仅仅是追逐物质生活享乐的文化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诸多具体途径,重建乡村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文章重申了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问题及其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困境,提出重建乡村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怀念乡村     
怀念乡村就是怀念养育我们的土地。我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乡村生活的,结束乡村生活仅仅是几年前的事儿。我原以为走出乡村以后是不会再去回忆那片曾让我倍生感喟的土地的,毕竟,乡村与乡村的诗意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一个人在那个环境里生活是一种很沉重而又很疲惫的事。我于是想忘记乡村。但是我想错了,感觉从来没有一天是这样跟着自己走的。这一年来,我的心总被一样东西牵扯着。当我的眼睛厌倦了都市水门汀的建筑,当我的眼睛里看到越来越多的灰色代替了绿色,我才终于明白了,我牵挂着的,是土地。在乡村,我在一个中学里教书,但我每天都能看到土…  相似文献   

10.
怀念乡村     
怀念乡村就是怀念养育我的土地。我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乡村生活的。我结束乡村生活仅仅是两年之前的事儿。我原以为走出乡村以后我是不会再去回忆那片曾让我倍生感喟的土地的。毕竟,乡村与乡村的诗意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一个人在那种环境里生活是一种很沉重而又很疲惫的事。我于是想忘记乡村。但是我想错了,感觉从来没有一天是这样跟着自己走的。这一年来,我的心总被一样东西牵扯着。当我的眼睛厌倦了都市的水门汀的建筑,当我的眼睛里看到越来越多的灰色代替了绿色,我终于明白了,被我牵挂着的,是土地。在乡村,我在一个中学里教书,但我每天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育问题的出发点是乡土价值的激活与重建,而乡村教育问题的中心.甚至也可以说乡村社会发展的中心,则是乡村少年的健全发展与乡村社会健全生活方式的引导与培育。有了健全的孩子就有了健全的未来,相反,没有了健全的乡村少年的发展,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无后’的发展……”这是刘铁芳教授的《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村学校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与乡村社会形成隔离;乡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乡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削弱;现代电视媒体在乡村社会普及阻碍儿童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将不利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时间     
12月3日 阴 冬天的乡村是灰色的。灰色的街道,灰色的砖瓦,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天空。灰色是这个季节的原色,生命都蛰伏起来,见不到绿意和跃动。我曾常常在心底怀念的那个乡村,与现实比较起来,早已幻化成心中的那个山水图景,不复是乡村的模样。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时间     
12月3日 阴 冬天的乡村是灰色的。灰色的街道,灰色的砖瓦,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天空。灰色是这个季节的原色,生命都蛰伏起来,见不到绿意和跃动。我曾常常在心底怀念的那个乡村,与现实比较起来,早已幻化成心中的那个山水图景,不复是乡村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乡村小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80年代更多地表现为对乡村文化的批判;90年代明显多了一份面对乡村的温暖情怀,作者发现了那些被粗砺、困顿的现实生活所遮蔽的乡村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到了新世纪,王安忆的乡村叙事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她用诗意的笔调展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纯朴的民风和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乡土中国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压力下的裂变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的乡村小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80年代更多地表现为对乡村文化的批判;90年代明显多了一份面对乡村的温暖情怀,作者发现了那些被粗砺、困顿的现实生活所遮蔽的乡村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到了新世纪,王安忆的乡村叙事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她用诗意的笔调展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纯朴的民风和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对乡土中国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压力下的裂变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相似文献   

17.
想你的时候     
捧起那束兰/静静地闭上眼/悄悄地贴近鼻尖/沉溺于那如兰一般香甜的过往/风扯散馨香/时间撕毁记忆/一缕心底残留的暗香/是对你不尽的思念与坚守  相似文献   

18.
凌金波 《广西教育》2014,(44):62-63
正因工作原因,我接触过许多乡村教师。我了解到,在教学之余,乡村教师的生活清淡、质朴,但因为有了住宿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开始有了别样的情趣……洗出"香喷喷"的学生那年,我到一所村级小学支教。那是目前为止我到过的最偏远的学校——路长,山高,水深。这也是我到过的最年轻的学校——新建的校园,甚至连学校公章还没来得及办理,教师平均年龄仅有24岁。山区的冬夜,寒风凛冽如刀,白天却骄阳似火。学生就这样在  相似文献   

19.
都说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许多英国的文学作品中都细腻的、多角度的描绘了主人公的乡村生活经历,让读者透过对主人公乡村生活的阅读了解到了作品所在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本文旨在研究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乡村生活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其选取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呈现时代特点和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乡村自然环境描写的学习,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学作品创作起到某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六。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乡村的风光及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能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表达清楚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