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璋 《英语辅导》2004,(12):36-38
2004年9月30日,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展开首场公开电视辩论。这是两人在选战中第一次公开面对面地交锋,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大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辩论双方针锋相对,内容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多个领域。辩论让我们在一饱耳福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他们的“领导”风范。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制度是行政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亟需建立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以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历史为借鉴。结合我国实际。对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建构以及信息公开的背景制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国凡 《初中生》2010,(3):92-93
美国的间谍卫星,多年以来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官方对其内幕更是讳莫如深。直到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才公开了它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展间谍卫星的一批资料和间谍卫星早期拍摄的数以千计的照片,从而第一次向世人公开了他们的高级机密。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代表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视作一种考试,而以挪威为代表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视作一种仪式,但“仪式”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并没有降低挪威等欧洲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通过比较两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发现,两者所遵循的答辩理念一致,但在具体的质量保障上有所区别。基于不同的导师角色假设,美国和挪威分别采用内部审查员和外部审查员负责。由于美国和挪威对于答辩前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要求不同,导致了两者在答辩内容上的区别:美国关注学位论文本身,并通过答辩结果提供评价反馈;挪威并不仅仅关注学位论文本身,而更加侧重公开试讲,其评价反馈机制体现在答辩前的联合公开申明。美国和挪威分别通过综合考试和公开试讲来评估博士生的一般性知识。尽管两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模式在最终功能上不同,但都通过多重制度保障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这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政治因素(二)──美国对外文化交流在“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势力在全球的扩张,美国公开提出了所谓领导世界的目标。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就毫不讳言地表示,美国的目标在于负起“领导国际...  相似文献   

6.
电视公开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传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话语来实现其说服性功能。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划分为三类,其中就包括以说服为核心的商讨辩论的修辞。通过分析作为实证案例的2000年美国大选中戈尔与小布什的三场电视公开辩论,我们具体探讨两位修选人如何通过情绪法来进行说服,从而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并重点分析了三组对立的情绪及其作为修辞说服手段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12月5日报道,美国最高法院于周一就如何解决美国中学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席卷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发生的一场重大的社会运动。有的美国学者称之为“第二次内战”或“第二次重建”,甚至是“第二次革命”,可见它对美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深刻影响了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与观念。具体来说,民权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实行铲除种族隔离制的改革,最终消灭了公开的白人至上主义,为黑人赢得民权。  相似文献   

9.
图①:此图是当时新中国与美国外交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以美国为霸主的资本主义阵营沉重的打击,它们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采取了外交上孤立、政治上反对、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美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有必要任务的美国部队。”  相似文献   

10.
马歇尔使华与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徐山平马歇尔使华距今已有49年。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一当时对中国政局影响颇大的事件及它所代表的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恶化.或者说中共公开遣责美国并与美国断绝正常交往,是始于马歇尔使华。因此研...  相似文献   

11.
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堪称世界各国的典范。它所确立的行政公开的基本原则、公开的方法、程序及救济的途径,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公开制度是行政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题中之义。本文对信息公开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并以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历史为借鉴,结合我国自身的积极探索,试图构建一套以《信息公开法》为主干的统一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公正和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柱子 《初中生》2006,(3):45-45
地球物理学博士毛河光和赫姆利利用“钻石快速长大”的专利技术,制成一颗10克拉的钻石,在日本和美国公开展出后,震惊了学术界和珠宝界。毛河光还因此连获三项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以行政法规形式增加了一项政府义务,即信息公开。这既是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大举措,也是现代民主社会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步骤。“有权利必有救济”,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务的救济规定,信息公开诉讼必将成为新的行政诉讼类型.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较其他西方国家发展得更为成熟和完善,因此结合美国《情报自由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增加了一项政府义务,即信息公开.基于"有权利必有救济",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行政诉讼类型.它相对于传统的行政诉讼而言,在多方面都独具特点,而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在立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较其他西方国家发展得更为成熟和完善.因此结合美国<情报自由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是英国政府出于自身殖民利益的需要对华推行的的外交政策。以最惠国待遇的确立、合作政策的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并由美国最终确立为标志,这一政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嬗变,并深刻影响了其他列强的对华政策。19世纪末,在英国实力下降、列强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该政策由美国公开宣布确立为一项国际政策。  相似文献   

17.
曾有一个中国代表团到美国访问。席间,一位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问在座的一位中年美国男子:小孩有多大了?那名美国男子说:没有小孩。中国朋友接着问:为什么不要小孩?你们国家又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美国朋友说:准备领养一个小孩,因为本人是同性恋。这样的问答令在座的每一个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大惊失色。但使得双方感到吃惊的却是不同的原因:中国人惊诧于美国人的坦率,这样的原因竟然敢公开说出来;美国人则惊诧于中国人提问问题的“胆量”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对新教师的招聘是非常严格的,通常都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给应聘者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平等竞争,多方考察,择优录用,而且严格按照招聘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捐赠基金为美国大学的卓越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捐赠基金信息公开是接受社会监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和获得公信力的必要前提。通过分析美国大学捐赠基金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依据和限度,提出我国大学捐赠基金信息公开要详实、善于运用经济手段保障法律规范的遵守、以及注意信息公开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公众人物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起源于美国,其对隐私权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美国的西迪斯诉出版公司案是一个关于公开公众人物隐私的典型案例。权利限制理论是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行使界限,在认定时应进行个案判断,并对隐私权的限制进行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