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机器人"也称教育机器人,现在还没有明确和严格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只要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机器人都可称为"教学机器人"。狭义的"教学机器人"是指那些专门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进行辅助教学的简易机器人系统。随着许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逐渐在中国开展并普及,以机器人为内容的机器人教育也以第二课堂、竞赛辅导等多种形式迅速发展。但是,在中国起步阶段的机器人教育领域,教学机器人还只是定位于各种能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荣誉和现实利益的机器人竞赛,对于教学机器人的利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教育对机器人工程人才的培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重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的区别。简述了我校在机器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平台建设、机器人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提出了机器人方向机器人教学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从机器人定义、机器人分类、机器人发展概况三方面进行综述。详述各国、各家从不同角度对机器人技术的界定和分类,也介绍了我国在机器人技术上的发展成果及局限。以及世界最新机器人发展动态。可以预见,在21世纪各种先进的机器人系统将会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良好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发展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我国科教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各种各样有关机器人的科技创新与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竞赛评比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机器人成绩的主要依据。在机器人教学尚未大规模普及和缺乏课程的引导下,如何科学评价机器人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效果,是目前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面临的困惑,亟待探索。本文以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的实体和虚拟两种主要环境为例,在学校开展机器人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探究在机器人硬件环境并不优越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小学机器人教学和学习评价,建立相关学习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的机器人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机器人项目的体验中了解机器人的组成、机器人的功能,激发学生对机器人项目的创意与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并为人类服务。要有效地开展机器人教学,就必须从学生认知与兴趣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开展合作交流,并在教学中融合新兴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道闸机器人》一课为例,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较好地集成应用就是现在科技界不断创新机器人的结果,目前随着机器人教育的深入普及,机器人知识也在逐步地进入全省以及全国的中小学课堂,通过学习可以加强中小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过程中,不同品牌的机器人、不同的机器人比赛任务,教学目标不同。在诸如图形化程序、robot C、未来伙伴VJC等机器人应用编程软件中,程序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起步阶段的机器人教育领域,对于教学机器人的利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参加过多届各类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经历过获奖喜悦之后逐渐地发现,无论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方面,还是在机器人的教育领域,都存在这以下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第12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上,一名机器人“菜农”成为受人瞩目的明星,智能机器人成为此届蔬菜博览会的最大亮点。在高科技展馆中共有三个机器人,分别是蔬菜采摘机器人、蔬菜管理机器人和环境优化机器人,他们长相不同,分工也各不相同。蔬菜采摘机器人能够识别颜色和形状,  相似文献   

9.
凯文老师在上次讨论中提出了“机器人是机器,不是人;但机器人是不同于一般机器的机器”。这一精辟的论点使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更提高了对于机器人的兴趣。爱刨根问底的汤姆这几天一直在想:既然机器人不是人,但人叉千方百计地把机器人制造得像人一样,并能够像人一样工作,那么,机器人和人到底有些什么不同?怎样可以缩小机器人和人的差别?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在兴趣小组活动时汤姆又带头向凯文老师提问了。  相似文献   

10.
在履带式机器人行进速度控制过程中,受到网络延时的影响控制效果不理想,在行进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电压反馈下的履带式机器人行进速度控制方法。根据动力学原理,分解履带式机器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速度,建立机器人运动数学模型,在电压反馈下,设计机器人控制器,在控制器上增加电压检测电路,采集电压反馈信号,形成闭环控制,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履带式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了履带式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将行进控制结果与机器人运动模型相结合,设计速度控制律,获得机器人的控制速度,实现在无障碍和有障碍两种环境下的行进速度控制,得出履带式机器人行进速度控制方法控制指令响应时间短,行进位置定位误差小,整体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约75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仿人形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实用化迈进。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我们说机器人的出现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编程技术也得到发展和完善;机器人编程已成为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机器人的功能除了依靠机器人硬件的支持外,相当一部分依赖机器人语言来完成.本文论述了机器人编程语言系统的组成,机器人的语言功能以及机器人的坐标系统等;在编程方法方面重点讲述了如何确立机器人运动轨迹和编程语言的规范,最后对比了两种编程语言的特点并以实例讲解.  相似文献   

13.
蔡鹤皋:1934年6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部任命的机器人总设计师,主持机器人本体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先后共研制成功八种型号20余台焊接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取得了机器人机构仿真、机器人力控制、柔顺运动控制、多传感器灵巧手及纳米级微驱动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在机器人感知系统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研制成功多种型号自动化包装码垛生产线,建立我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机器人的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机器人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优势,然后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机器人教学中所涉及的学科内容,阐明了机器人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机器人教育的现状所谓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高度的智能化的活动过程,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所在的无锡,部分学校开展的FVC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火炬接力等机器人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机器人已不再鲜为人知。我国西周时期就制造出了能歌善舞的歌舞伶人,这是我国有关机器人的最早记录。如今,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大力研制机器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制造出的机器人就不少,而日本更是机器人大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器人教育价值的逐步提升,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呼吁,除开展竞赛外,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课程形式开展机器人教育。但是由于实体机器人价格昂贵,不利于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因此近年来各地开始出现虚拟机器人软件。随着技术进步,高度仿真的3D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实验室现有的晶圆搬运机器人、SCARA机器人、TX60六轴工业机器人为基础平台,开发了机器人机械结构测绘、机器人控制电路设计、基于PLC的SCARA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基于GT-400-SV控制卡的SCARA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和TX60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共5项机器人综合性实验项目。着重从机器人的整体结构、控制方法、实际应用3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开发的实验项目在2010级和2011级2届本科生中投入了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机器人这个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正在走进课堂,走向大众教育,不少地区陆续把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材中。然而,对于为什么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以及如何开展都存在着困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机器人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工程意识培养的教育价值以及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工程思维培养的作用,并对如何开展机器人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蒋际君 《学苑教育》2019,(10):90-91
2009年,我校开办机器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等机器人竞赛;2014年,建成机器人工作室,在五年段每周开设一节《小创客——玩转乐高机器人》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就"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从"培养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