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不幸     
不幸肯定是苦的。但,也偏偏有不幸造就了甜美的故事。比如,从纯理论这个角度看,戏曲演员理应"长相俊秀"、"身段优美"、"歌喉婉转",自然,一点也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戏曲演员是不幸的。那么,他们是不是就因此而远离成功呢?  相似文献   

2.
佚名 《家长》2006,(10)
儿子在一天天长大。人生总是会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今天我想就“跑好人生的‘龙套’”这个题目来写点儿东西,若干年以后他肯定用得上。“龙套”,传统戏曲中扮演成队出场的随从或兵士的行当,因演员穿着绣有龙纹的衣服而得名。他们往往摆出不同的队形,摇旗呐喊,所以“龙套”还有一个名字叫“打旗的”。“龙套”总是跟着主角跑来跑去,烘托气氛,因此人们生动地称其为“跑龙套”。偶然看见了香港演员吴镇宇的一个访谈节目,他说的一席话很值得回味。“我会告诉许多演员,我曾经也在等车,等了很久,最后终于等到了。你们也在等车,但不知道会不会有车…  相似文献   

3.
齐莹 《甘肃教育》2022,(14):70-74
戏曲是我国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演员在学习和掌握戏曲演绎的基本功时,需要重视视唱练耳。视唱练耳可以帮助戏曲演员提高对戏曲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提高戏曲演员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视唱练耳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需要戏曲演员在不断进行看谱能力和听觉能力的训练中,有效提高综合能力,能帮助戏曲演员准确把握戏曲内容,进而呈现给观众更有品质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4.
人们习惯上称呼戏班、剧团为“梨园”,称呼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那么,“梨园”是怎么和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呢?唐玄宗又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呢?  相似文献   

5.
郑振发 《农村教育》2004,(11):49-49
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与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部分所组成,就演员而言,都要必须具备戏曲的四功、五法,所谓的四功:就是“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通过这四种基本功和音乐、灯光布景的配合,以表演的程式把故事演给观众,为了把故事演好,演员就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胜任剧中各种不同类型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戏曲演员的表演节奏与音乐节秦密切关联;戏曲是动作的艺术,节奏就是动作;戏曲的舞台节奏以表现人物的行为“过程”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8.
话说二人转     
说起时下家喻户晓的“赵本山”和“小沈阳”,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他们所代表和推崇的民间戏曲艺术——二人转。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是炽热的。这也难怪,因为二人转演员技艺高超,不仅会唱、会跳、会模仿。还人人有一手类似于杂技的“绝活儿”,可谓多才多艺。虽然并非样样精,却也够得上门门通,不是“专家”,却堪称“杂家”。  相似文献   

9.
晋剧演唱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表演艺术中“唱”占主要位置,晋剧作为山西戏曲的代表剧种,演员演唱应当时刻适应当代观众的要求和欣赏。晋剧演员应在继承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借鉴和动用声乐中的相关方法,追求优美动听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元戏曲演出,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有比较自觉的商品意识,商业气息比较浓厚;演员商品意识强烈,把他们的演艺当作商品出售,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意味”的传播行为。探讨带有商品意识的宋元戏曲的传播特点,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传统戏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戏曲本色论的内涵及发展刘汉光日本学者河竹登志夫认为:“首先是演员和观众的分离,然后再从演员中分化出剧作者,这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条普遍原则。”①观众的分化出来使戏剧成为观照对象,并日益专业化。演员和剧作者的分离则在各自专业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剧本...  相似文献   

12.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介绍和研究鲁迅时常引用的一句鲁迅名言。长期以来,总是从正面作单一的理解,没作辩证理解。“哀其不幸”是正确的,而“怒其不争”却不能简单看待,它有不当之处:就“奴隶”而言,他们长期受到封建主义的精神毒害,身为奴隶而不自知,他们不知人生需要“争”,也不知“争”什么,更谈不上如何“争”,既然这样,何以“怒” ?因此,以一个觉醒者的标准要求“奴隶”,是不符合实际的。对此,我们要辩证对待:既肯定其进步性又指出其不足,这样有利于后学者正确体会这句名言,也有利于后学者深刻领会鲁迅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人们将戏剧界雅称“梨园…‘梨园行”,将戏曲演员称“梨园弟子”“梨园子弟”。要追本溯源,还得从唐玄宗在长安设立的“梨园”说起。  相似文献   

14.
戏曲是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艺术,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借鉴》一文中(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期),笔者着重从情境创设、角色意识以及悬念设置、虚实相生等几个方面简略地阐述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借鉴和汲取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可以使戏曲艺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起来,迸发出璀璨的火花。近年来,笔者在所承担的“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中,进一步引进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并邀请戏曲演员走进课堂,以传统戏曲艺术来指导学生提高古诗词的诵读鉴赏水平,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元代的钟嗣成是一个有很大贡献的戏曲家。他的贡献既不是写了不幸没有流传下来的七种杂剧和篇目不详的“文集”与“隐语”,也不是幸而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散曲,而是呕心沥血、历时十余年写成的一部戏曲论著《录鬼簿》。在这部珍贵的戏曲论著里,他对那些受到封建社会轻视和冷漠的曲家(主要是元杂剧作家)怀着极大的敬意与热情,多方面搜集材料为他们树碑立传,歌颂他们的功绩,赞扬他们的德行;对自己,却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显露个人的东西。书中除了写明序言时间、记述“相知”一类的某些作家不得不涉及个人行踪外,其余则一字不提,甚至连自己的创作——无论是乐府小  相似文献   

17.
“戏歌综合”是中国民族歌剧将戏曲、民歌演唱特色进行辩证综合、风格独异的演唱艺术。它既有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戏曲演唱的运腔、韵味,但又不同于戏曲演员和民歌手的演唱。它通过“字、声、情、韵”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极为鲜明地反映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创造的民族品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逻辑演进中,先后出现了“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三大体系。清初评点大家金圣叹所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叙事理论体系”的代表。“金批西厢”的主要成就,首先是金圣叹对《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主张青年男女“必至之情”的进步民主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肯定。其次是金圣叹从审美的高度,从戏曲创作规律方面,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他对戏曲艺术评点的重点,主要是戏曲人物的塑造、戏曲情节结构的规范和戏曲语言的  相似文献   

19.
唱腔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骨干与支撑,也成为了各类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各戏曲剧种唱腔艺术特点的发展与变化,将有助于呈现该戏曲剧种的审美特征。中国的戏曲艺术一直被称作"角儿的艺术",这体现出演员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戏曲演员所必备的"基本功"——唱、念、做、打,这其中唱功为首,由此可见,演唱是戏曲唱腔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20.
茅盾先生的《论“入迷”》中妙语很多,仅摘录几条:读小说或戏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人作品中,和书中人物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设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一个作家写作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