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复极综合征(E R S)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左右,是由于部分心肌提前复极,造成复极不均匀而形成的ST段自J点上斜型抬高的ST改变。其表现为〈1〉胚胎型T波〈2〉明显T波(3)T波构成构成ST段起始部分胸导R波升高。常可误诊为左室高电压或肥厚,S波变浅或消失。ST段上斜型抬高,J点或J点后凹面向上抬高0.1-0.6mv,多在V2-V5导联,以V3-V4导联最为明显,但V6〈0.2mv,一定要注意ST段抬高不伴有相对应导联出现的ST压低,ST凹面向上抬高,为ERS第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6 8岁 ,体重 5 7kg,因壶腹 Ca、梗阻性黄疸入院。该患者活动后乏力、气短、心悸、胸痛 4年 ,胸骨左缘 4~ 5肋间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 °,两肺 (— )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不肿。ECG示 ST—T改变 ,病理 Q波。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增厚达 1 6 mm,左室流出道变窄 ,二尖瓣轻度返流 ,主动脉瓣硬化。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伴轻度二尖瓣返流 ,主动脉瓣硬化。病人入室后测血压 1 3 5 /90 mm Hg,心率90 bpm,选 T9- 1 0 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 2 %利多卡因5 ml,5分钟后追加 1 .5 %利多卡因 1 0 ml,阻滞平面为 T3- 1 2 ,静注芬…  相似文献   

3.
异常Q波鉴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异常 Q波是心肌梗塞患者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 ,但是心电图上所显示的异常 Q波决非均由心肌梗塞所致 ,有很多情况可形成非梗塞性 Q波 ,我院从 1 993年以来发现 1 1 5例 (见下表 )。异常 Q波 115例的分布病种例数 n 男女占 %肺 气 肿 4 5 4 0 5 3 9.1严重心肌缺血 3 0 19112 6.1心 肌 病 15 9613 .0预激症候群 12 5 7 10 .4高 血 钾 85 3 7.0肺 栓 塞 5 4 14 .41 肺栓塞可发生胸骨后闷痛、低血压、呼吸困难 , 、av F导联可出现异常 Q波 ,V1~ 4导联可出现 ST- T改变 ,这些改变常易使人误诊为急性膈面和前间隔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4.
门诊抢救62例急性心肌梗塞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当代人十大死因之一。急性心肌梗塞 ( AMI)在急诊门诊屡见不鲜 ,典型 AMI均能及时诊断进行抢救。遇有无痛性如以恶心、呕吐来的胃肠型心梗及酒后 AMI及疼痛部位特殊性 AMI均给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 ,延误抢救时间 ,现将门诊抢救 62例 AMI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993~ 1 998年急诊门诊抢救 62例 AMI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 〔1〕,对于典型胸痛、大汗淋漓、心电图定位明确者立即开始溶栓等一系列治疗。发病特殊 ,心电图不典型者均及时加作了心向量、心肌酶检查 ,短时间内也确立了诊断。抢救成功 5 8例 ,死亡4例。 62例中男 42例女 2 0例。年龄 32~ 80岁。 32例临床表现典型、心电图定位明显。饮酒后发生 6例、特殊部位疼痛 4例、无痛性 AMI2 0例包括胃肠型 1 4例。2 门诊要善于识别急性心肌梗塞遇有下列情况时要随时作心电图 :1既往有冠心病时常胸痛 ,本次突然胸憋、气喘 ,有难以忍受的胸痛 ,含硝甘不能缓解者。2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一般状态较差的老年人 ,用解痉药物不见缓解。3突然出现意识改变、晕厥、抽搐无脑血管病史者。 4无明显胸痛、突然有心衰或周围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联合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可疑AMI患者127例,根据冠脉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标准分为AMI组(n=65)和非AMI组(n=62)。两组均接受血清TC、LDL-C、TG、NT-proBNP、Lp-PLA2、F-ABP水平检测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AMI组Lp-PLA2、F-ABP水平与血脂、心脏参数的相关性,评估不同指标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 126例疑似AMI患者心电图确诊AMI 58例,包括典型变化31例,非典型变化10例,ST段下移伴T波改变13例,ST段正常和T波改变4例。AMI组Lp-PLA2、F-ABP、TC、LDL-C、LVDD、NT-proBNP水平高于非AMI组(P<0.05),LVEF水平低于非AMI组(P<0.05)。Lp-PLA2及F-ABP与TC、LDL-C、NT-proBNP、LV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以Lp-PLA2 197 ng/mL和F-ABP-0....  相似文献   

6.
通过潘生丁试验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不典型心绞痛的左室收缩搏幅及左室功能演变规律。方法 对18例频繁胸痛患者,年龄40-57岁进行潘生丁超声负荷试验。结果:18例中,7例在潘生丁试验中出现胸痛发作,伴心电图改变,3例出现室壁运动异常,1例出现胸痛,但无心电图改变,其余7例检测过程中未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使中西结合诊断循环系统疾病为现代临床医学服务,了解中医辨证分型和胸痹心痛心电图变化的关系,对临床200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心电图ST-T变化以及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中医证型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内在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1月5日~2013年1月5日期间,胸痹心痛患者200人进行心电图和中医四诊检查。结果:正常心电图组(7.5%,15/200),心电图改变的心电图共有185份其中包括:ST段改变组(29.1%/54/185)、T波改变组(40%,74/185)、ST-T改变组(30.8%,57/185)。ST段改变组包括阳气虚衰证(44.4%,24/54),气虚血瘀证(25.9%,14/54),气阴两虚证(14.8%,8/54),心肾阴虚证(14.8%,8/54)。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23,(1):57-61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者中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心肌受累损伤,导致心肌炎甚至暴发性心肌炎。为早期甄别,规范诊治,有序分诊,瑞金医院特制定本建议供临床使用。1.定义1.1 COVID-19相关心肌炎(myocarditis)指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出现心肌损伤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伴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或心肌肌钙蛋白T (cardiac troponin T,cTnT)]升高,心电图、心超或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异常和/或心肌组织病理异常。诊断需排除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9.
张璐瑗 《学会》2002,(5):64-64
<正>提高对急性心梗超前护理的意识,对病人的治愈、好转,降低并发症及死亡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体会,现将典型的病历2份介绍如下: 例1、某男,71岁。住院号4592,于入院1小时前突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呈窒息感。头晕,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当时测血压:8/7Kpa,心电图示:广泛前壁,下壁心梗,心肌酶谱: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ST段回落及出血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急诊PCI后的STE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7天,观察术后24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7天内出血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ST段回落幅度及ST段回落发生率(P0.05),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症状,且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以及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青年、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8年期间由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STEMI青年(年龄45岁)、老年(年龄≥60岁)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青年患者较老年患者在吸烟史、饮酒史、焦虑症、高脂血症方面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老年患者首发症状均以胸痛为主。②青年、老年患者冠脉血管受累发生率中均以左前降支受累为主,其中冠脉血管受累情况中青年患者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老年患者以多支(≥2支)血管受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患者具有吸烟、饮酒、高脂血症及情绪躁动特点,老年患者具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特征。非中年STEMI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胸痛,老年患者常较青年患者发病重(多支冠脉血管受累为主)。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高危人群来说,一旦发生胸痛或心功能不全或其他(腹痛、出汗、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可最大程度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就诊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用量水堰法研究了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流出特性.3个小流域的特性是相似的.年流量(Q)随年降水量(P)的增多而增加,Q/P为38.3%~64.6%.P-Q的差数在718mm~1125mm之间,大体上是稳定的.根据流量曲线推定,小流域的滞容水能力在流量水平0.04mm/h~2mm/h之间不少于255mm~285mm.在雨季观测到的暴雨最大流量水平为8.9mm/h.仅在雨季骤性暴雨时才可能产生小的表面流出峰,其流量约占暴雨雨量的1%~2%.从10月至翌年1月共4个月的旱季流量合计一般在124mm~164mm之间,基本上是稳定的.旱季流出主要是深层的基底(地下水)流出,因而与旱季的降水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含壁厚不均和壁厚减薄缺陷储气井的疲劳寿命,利用nCode软件计算了12种壁厚不均缺陷和13种壁厚减薄量缺陷下储气井井筒的疲劳寿命,得到了壁厚不均差值δ和不同壁厚减薄量e改变对储气井井筒高、中、低压组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含壁厚不均缺陷井筒的疲劳寿命最低点出现在套管与管箍连接部分第一个螺纹的根部,且疲劳寿命随δ的增加而减小。储气井井筒高、中、低压组满足行业标准的δ临界值为2.0、1.95 mm和1.9 mm。(2)当e≤2.5 mm时,含缺陷的储气井井筒的最低疲劳寿命点出现在套管与管箍连接部分第一个螺纹的根部,壁厚减薄对储气井的疲劳寿命没有影响。当e≥2.5 mm,含缺陷的储气井井筒的最低疲劳寿命点出现减薄区域的套管内壁。储气井高、中、低压组井筒满足行业标准的e临界值为4.05、3.95 mm和3.85 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同病情程度的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其损害程度。方法:对58例临床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者,进行了心肌酶谱活性测定。结果:(1)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AST、HBDH、CK、CK—MB测定值高于对照组测定值(P<0.01)。(2)合并脱水酸中毒症状愈严重,心肌酶活性升高愈显著,同时心电图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3)随看病情好转心肌酶各项指标也随着改善,心电图也恢复正常。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行心肌酶测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直径≥20 m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断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直径≥20 mm)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ESD治疗,记录并分析ESD操作时间、病灶大小、出血及穿孔例数、病理类型、镜下分型、随访结果等指标。结果:内镜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形态分型主要以颗粒均一型、结节混合型为主,腺管开口主要以Ⅲ型和IV型两种类型为主。3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均经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直径大小20 mm~35 mm,平均(26.57±4.55)mm;ESD操作时间30 min~180 min,平均(81.57±31.63)min;术中穿孔1例,穿孔例3.3%,经金属钛夹夹闭保守治疗后可恢复,无需外科手术;术中出血2例,经氩离子凝固术(APC)处理后均能止血;30例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28例患者经3~6月随访,复查肠镜创面恢复良好,均无复发,2例患者失访。结论;对于直径≥20mm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出血及穿孔发生率、病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滴灌棉田灌水量与灌溉周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其节水增产的优势,近年来,膜下滴灌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农田得到了迅速推广。由于轮灌仍是目前农田用水分配的主要方式,并且还需要考虑滴灌产生的土壤盐分积累问题,因此,对滴灌灌水量(Q)、灌水周期(T)以及相应的深层下渗(L)关系研究,不仅是农田用水分配的要求,也是盐分控制的需要。本文利用田间试验数据校验HYDRUS-2D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并结合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分析不确定蒸散下的Q-T-L关系,结果显示:①总体上,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可支持的灌溉周期增加,同时深层下渗增加,Q-T-L关系曲线表现为非线性关系;②其中存在3个关键Q-T阈值点:深层下渗出现点(Q为35mm,T为5d)、灌溉周期增加减缓点(Q为65mm,T为10d)、最大灌溉周期点(T为11d,Q为120mm)。因此,①在以水分利用为优先的模式下,最大灌水量不应超出35mm,最大灌溉周期为5d;②在灌溉间隔时间优先的模式下,有最大灌水周期11d,所需灌水量为120mm,适宜的灌水周期为10d,所需灌水量为65mm;③在有盐分淋洗需求模式下,适宜的灌水周期为10d,所需灌水量为65mm,产生下渗量约占灌水量17%,可用于根区盐分淋洗;④潜水位对灌溉产生作用的阈值深度是-300cm,高于时潜水可以补给根区土壤水分,从而增加灌溉周期。利用本文数值模拟与方法,可以为不同气候与土壤情形区域农田滴灌灌溉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JAK2/STAT3通路在加味丹参饮预处理中对大鼠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从信号转导水平探讨加味丹参饮对梗死大鼠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1.取各组大鼠各三只以Evans-bule,TTC双染色法染色心肌,测定心肌梗死面积。2.石蜡包埋,切片,在光镜行细胞心态学观察。3.取各组大鼠各三只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心肌细胞JAK2、STAT3蛋白的表达。最后应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R组ST段向上抬高约0.75(心电图背景的一竖格记为1)。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组,ST抬高为0.50,下降了约33.3%。2.JDD组比I/R组梗死面积减少11%。3.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组病理改变较I/R轻。4.I/R组的灰度值低于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JDD组JAK2、STAT3表达与I/R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JDD+AG490组,JDD+RPM组的STAT3灰度值明显低于IP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JDD+RPM组的JAK2灰度值低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味丹参饮预处理能有效对抗这种损伤,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电图抬高的ST段,改变心肌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其机制与JAK/STAT转导通路的干预有关,在JAK2/STAT3通路中,JAK2对STAT3有调控作用,而stat3对JAK2的表达同样有反馈作用。他们共同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加味丹参饮预处理通过激活JAK/STAT转导通路,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治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小剂量化疗效果及耐受性。方法连续2个疗程小剂量HA方案诱导:高三尖杉酯碱针1mg/d,静滴,连续6~10 d;阿糖胞苷针12.5 mg/次,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10~14 d;当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或白细胞低于2×109/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ug/kg.d支持治疗。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伴高热(体温大于38.5℃)者,或血小板小于20×109/L伴内脏出血者,或患者胃肠道反应、黏膜炎明显不愿继续化疗者均予中止化疗。每2天复查1次血常规。结果 2个疗程后12例患者中有2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全部患者坚持用完2个疗程,无严重感染、出血、黏膜炎、胃肠道反应并发症,无新增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小剂量HA方案化疗对初治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年龄60岁)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老年(年龄≥60岁)AP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老年人群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0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通过肺动脉造影或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APE藏族患者,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基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果(1)胸痛、心动过速症状的发生率非老年发生率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收缩压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非老年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非老年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房颤、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组在危险分层中主要中低危、中危,与非老年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咯血,存在较明显的低氧血症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高血压病史、下肢血栓形成、骨折或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房颤)为常见发病诱因。观察对象在临床分层中无高危患者,治疗均为抗凝治疗。对于医疗水平欠缺的西藏高原地区,不能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但倾向怀疑时,可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相关实验室指标,早期给予一般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ardiac troponin T,cT nI/T)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以胸痛6-小时为主诉,并最终以临床金标准确诊的患者(ACS组),入院即留取静脉血检测c Tn I/c Tn T、hs-CRP,并定时采集静脉血检测c Tn I/c Tn T、hs-CRP。同时收集20例无心血管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c Tn I/c Tn T、hs-CRP。结论:c Tn I/c Tn T、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面各有优缺点,联合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