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在涂鸦的时候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种心情。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宣泄感情,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所以细心观察孩子每次游戏时的作品,仔细地分析孩子的绘画语言,会有利于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收集孩子的涂鸦作品,尝试从孩子的绘画语言中去看孩子,这样的经历给了我很多触动。下面我就结合几幅作品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现代派作品主要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这与幼儿期尚完好保存的人类的感知本能和直觉相一致。幼儿的知识经验少,思维框框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容易与这些作品达到默契与相通。接触太师作品、欣赏大师作品,让幼儿的潜质与大师的心灵进行碰撞,去感受美、表现美,孩子的终身都会洋溢着感受美、创造美的情趣。这就是让幼儿欣赏“现代派绘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答: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广泛性、生动性、直观性,通过鉴赏可以形象地向孩子传达美的信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开设《向大师学画》课,通过欣赏凡高、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比如.凡高艰难惨烈的遭遇和对艺术执着以至狂热的追求,在其绘画中引入了心灵世界的直接表达。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深受感染,从中懂得人格的力量,同时也让孩子从此认识到艺术中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在绘画作品中对内心情感的宣泄。  相似文献   

4.
抒发对乡土的眷恋和淳朴的生活向往,以含蓄的心境,朴实的语言,纯朴的感情内涵精神去描绘乡村的生活.不仅要注重表现生活与感情,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语言的传达.对乡土题材的热恋,对农民题材大师的崇拜,我创作了《晨曦》作品.积极提高自己的油画创作语言和文化修养,努力挖掘本民族农民独特的艺术成果.保持正确的创作心态,满腔热情地创造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农民作品.  相似文献   

5.
我爸爸     
《我爸爸》可以说是作者对所有父亲的献礼,故事温馨美好,爸爸和孩子的关系在极简单的文字与非常注重细节的图画当中展现出来,可以让孩子爱不释手地读很久,先读图画,再读文字,最后读两者在一起的故事。作者安东尼·布朗,英国绘本大师,超现实主义画家,曾获国际安徒生画家奖、格林纳威大奖等,作品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出版,代表作有《大猩猩》《隧道》《动物园的一天》以及《我爸爸》和《我妈妈》。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艺术大师用美好的作品陶冶了我们的心灵。作为美术爱好者,仅仅欣赏大师可不行,最好能紧紧地"粘"住每一位大师,从他们那儿汲取一切我们可以吸收的营养。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你愿意成为这样一只"吸血虫"吗?目的感受、认识、理解大师的造型表现特点和相应的技能技巧,尝试运用大师的表现特点进行创作表现。方法欣赏与基本练习相结合。准备尽可能印刷精美的大师作品,如果有欣赏到原作的机会绝  相似文献   

7.
朱佳燕 《生活教育》2012,(21):62-64
多年的基础美术教学,无数次的批阅学生作业及学生创作指导,常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时常困扰着我。概括而言,我认为小学美术课堂中"造型表现"领域,学困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抓不住形、把握不住动态、画面缺乏创新"。我也曾尝试通过分析大师、同龄孩子的作品,测量游戏,"给作品找茬"等方式让学生感悟、体验。但是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区"燕青动漫工作室"。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家长行为与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性,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行为,以PISA2009数据库为基础,分析家长的八种行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可以看出,经常与孩子讨论政治与社会话题、所观看的电影与电视节目及共餐有益于其学业表现,适当地与孩子交谈、讨论在校表现及逛书店有助于提升其表达能力及阅读素养,经常讨论阅读作品对于优等生非常有益,而频繁辅导孩子做课业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庄云兰 《成才之路》2012,(15):61-6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多姿多彩的风格、形式和一定的写实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绘画特点、教学的时间、学生学习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流程。一、从欣赏作品入手。打破学生对形象的概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欣赏大师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已经定性的思维扭转过来。有的学生不敢画又不会画,怕画错,总是嫌自己画的圆不够圆,线不够直,总是用橡皮擦擦改改,养成了不果断不自信的坏习惯。如在上《大师画,我也画》一课时,我让学生欣赏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引导他们从欣赏中发现大师的创作特点,打破了一般画家从一个固定的视角观察表现的方法,采取了从多角度、多视点加以组合表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惊诧着感动着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那些无意识的宛如大师手笔的画面。他们用创造性的稚拙天真、富有魅力的绘画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或许他们的行为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但那恰恰是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画面充满着浓厚的情趣色彩。本文试就孩子美术教学中,应用大师的稚趣,如何遵循孩子的天性,顺其内心世界的朴素的自发性、瞬间性、一般性和坦率性,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作一粗浅的探讨,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与家长对话     
我约了一位家长进行交流.这位家长首先"表扬"了我.她说我最近为了与学生拉近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特地设立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本.孩子很喜欢这个交流本.她的一席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交谈中,我也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她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尤其注意了将孩子的优点放大,闪光点放大,同时委婉地点出孩子的不足.家长听后,脸上露出了藏不住的微笑.这表情,不正是对我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 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 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艺术百科全书》中,抽象艺术的定义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形象的相似程度上去界定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抽象绘画作品的赏析、理解都懵懵懂懂,甚至固执地认为抽象画就是随意画。在他们心目中,看不懂表现什么就是抽象画。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几乎每册都有抽象画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许多无奈与迷茫;很多学生拿起笔来毫无顾忌涂鸦就算完成抽象画,在欣赏大师抽象作品时大言不惭地高呼“不就是随便画嘛”。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以巧设联想为主线,引导学生摆脱对抽象绘画的误解,学会有意识的创造抽象作品。  相似文献   

14.
唐娟 《教育导刊》2005,(11):45-46
幼儿评价表(也就是"家园手拉手")是家长和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很多家长都乐意接受老师每周给孩子的评价表,把它作为了解孩子这一周在园的表现,以及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小小的评价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幼儿园、对老师实施的教育是否认同和支持.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幼儿,真实地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认为写好幼儿评价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昨天,我喜欢艺术摄影表现; 今天,我更爱新闻纪实再现! 我拍摄的这组照片,旨在替农家孩子喊一声:我要上学!我想用我的作品告诉您,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仍十分困难,他们的家长、老师急切地祈盼您能伸出友谊之手,献上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17.
绘画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珠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带大班的时候,我曾对一名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作品进行了系列的观察和解读,从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激励他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朱晖 《课外阅读》2009,(17):14-15
1979年,英国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访华。来到上海后,中方特意安排了一批学琴的孩子为他演奏,希望大师能够指点一二。梅纽因欣然应允,笑眯眯地闭目聆听,当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拉动琴弦时,他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小孩儿紧张地回答:“我叫金力,今年十岁。”梅纽因不吝溢美之辞地对陪同人员说:“我喜欢他纯朴自然的演奏,他的音乐是从内心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我在从事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注重以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交融互渗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特别研究了现代艺术、民间艺术与儿童美术教育的融会贯通,特总结如下。一、以现代艺术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1.以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现代艺术作品表现作者对生活、生命、阳光、情感的礼赞,画面上洗练而抽象的绘画符号、夸张的稚拙造型,以及富有童稚般纯真的情感流露,与儿童绘画写实期大有相通之处,体现着他们对天地万物独特的主观思考。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深受儿童喜爱,自然也非常有利于启迪儿童…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什么     
先来看一则故事: “我非常需要你的帮助,不然我会发疯。我们住在惟一的一幢房子中——我的爱人、孩子,以及我的岳父、岳母。我的神经每时每刻都处在极度的紧张之中,房间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一个中年男子无助地对大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