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雕塑艺术家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造型手法,创作出美轮美奂的空间艺术作品,立体感和形式美成为雕塑艺术的核心所在。雕塑艺术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表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语言,从雕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空间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
陶瓷,是我们祖先伟大的发明之一,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使陶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类积累了丰富的装饰经验,创造了印、彩、喷、刷、贴、捏、堆、剔、划、刻、镂、雕、腐蚀等多种手法.浮雕,作为陶瓷装饰艺术重要的装饰手法之一,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浮雕在陶瓷领域的应用,更是成就了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雕塑、是运用物质材料为视觉及触觉提供实体造型为主的艺术.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最典型的样式,它是运用雕、塑、刻、镂、凿、磨、铸、焊等人工手段把材质纳入审美活动.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它除了具有一般造型艺术所共有的形象和直观性以外,还具有其他造型艺术门类所难以类比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建筑艺术是人类利用物质材料,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的组合、以及质料、色彩等方面的审美处理,创造出一定的连续空间形象,既满足人们实用需要,又体现一定审美观念的综合艺术。它属于象征型艺术,它主要通过形体、空间、色彩、质料、光线、环境等要素实现造型。建筑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坚固、实用、美观三位一体;力求巨大的形体与审美意蕴的统一;建筑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建筑艺术的鉴赏要注意整体感受与细部品味相结合,身临其境与超然物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材料与美术     
材料是美术表现的媒体,材料的物质属性制约着美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功能。研究认识材料的物质属性,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对探索美术的表现规律、寻找艺术语言,创造艺术风格、表达深刻思想和促进美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音乐形象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形象是通过艺术创作者创造的乐音所形成的音流在一定时间内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欣赏者通过感受、体验、理解,由浅入深,情理合一的审美把握。任何艺术的特殊性,都是由它的物质媒介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文字;绘画的物质媒介是色彩和线条;建筑的媒介是砖、瓦、木、石等。而音乐的物质媒介是人创造的音响,这是音乐特殊性的根源。因为媒介是音响,它只能诉诸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不  相似文献   

8.
剪纸.是一项目很独特的二度空间的平面艺术.当我们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用剪、刻、撕等方法对纸材料进行艺术加工,达到造型目的.便可创作出极有装饰情趣新平面造型艺术品了.人们通常说的剪花、剪影、刻纸、撕纸等活动,尽管制作工具有所不同.但其艺术加工的物质材料——纸却是相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是较相似的、作品的买用功能亦相间、许多作品制作中,需要剪、刻、撕等技能的综合便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剪、刻、撕纸的活动,统称大剪纸.  相似文献   

9.
“空白,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一门很大的学问。”——李可染《漫谈山水画》一艺术美的创造,通常是由相应的物质材料(语言、线条、色彩、动作、音响、石头等)作媒介。但是,存在于这些物质材料之间和周围的间隙、省略、停顿、休止、无言等艺术空白,也参与着艺术美的创造,而且发挥的作用,是那些“有形”的材料不能替代的。这个不被一般人重视的事实,普遍存在于各个艺术门类的创造中。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可通过鉴赏提高审美认识,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陶艺造型艺术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的……为儿童展开了全新的艺术创造空间。文章从陶艺的基本技法、创作方法入手培养儿童的创造艺术方面阐述,泥巴通过孩子的手捏、揉、搓、压、雕、刻……变成一件件陶艺作品,这一过程是游戏,是认知过程;也是创造,是艰苦而有趣的创造过程。通过泥的游戏,让儿童轻松、愉快地发挥,将天真烂漫的天性带入创造中;通过泥土媒介让儿童记录生活感受,具有独特个性的空间思维;通过自由创作,让儿童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任何思维活动又都离不开人的记忆。记忆这一心理元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创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创作阶段。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包括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创作个性、艺术才能的形成,独特的创作领域的开拓等,艺术的创作阶段又可分为创作动机的萌动、艺术灵感的突发,艺术构思的运转等。 首先我们看记忆在艺术创造准备阶段的作用。 艺术创造,从审美心理角度看可以说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而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审美对象同化、顺应的双向运动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始终与人的记忆中信息贮存丰啬有关。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同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主体记忆中贮存了相当量的与该审美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绘画属于视觉艺术,二者作用于审美主体的不同感官。它们同时具有表达一定情感,使审美主体在精神得到愉悦,在理性上得到满足功能。所以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艺术。但是,由于二者在物质材料及材料的构成方法上的差异,导致其反应物质世界的方式不同,各有其特点,但也各有局限。下面笔者将试图分析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在审美特征上的差别,企图通过这一差别,最终能清楚、深刻地认识音乐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四川教育》2012,(5):29-29
秋日末,寻着阳光闪烁的乡村小路,偶见石灰残窑一处,几块烧治过石灰留下的石灰石。我把玩甚欢,心想可制印之用,于是灵光一闪,要是教我的学生在这柔软适度的材料上刻图、雕字该多好。当即招呼路边一三轮车师傅,拾得满当当一车拉回学校陶艺室。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8):182-183
<正>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据历史记载,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佛教造像是一种艺术,其形象多异,变化多端。佛教的兴盛引起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兴盛,如戴氏父子的雕像艺术,顾恺之为代表的绘像艺术等,佛教造像丰富了中国画家们艺术创作的题材和技巧。文中通过对佛教造像的民族化,佛造像的男相女性化,佛教造像的人间化和佛雕题材与道教传说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体现中国佛教造像审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一论修辞学是美学的一大部族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说过,语言本来就有美学音素。恩格斯曾以诗的形式描绘了古代希腊、罗马、意大利等国语言的艺术特色。我国的计永佑、吕香云也探讨过现代汉语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说,语言和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作为交际工具的静态的语言,只能是美的创造的一种物质材料,它的审美特征只有在美的创造的物态化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因  相似文献   

18.
刻瓷艺术,就是在无花的素瓷器上通过雕凿刻制出人物、花鸟、动物、风景、文本、图案等的·种艺术形式,使绘画与雕刻技艺融为一体的艺术。其作品既要有绘画的意境,又要有刻瓷的特色,更要突出刀凿的金石趣味。雕刻瓷的种类很多,如瓷瓶、瓷盘、瓷板、茶具、文具等。 一般以瓷盘最为普遍。 我接触刻瓷艺术是在与朋友闲谈时得到的启发。起初只是一种好奇,在尝试着刻了几件作品之后感觉到刻瓷很有情趣,它不仅能充实业余生活,而且可将零散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为了研究刻瓷技艺,我虚心向刻瓷老师请教,买来了瓷盘,自制了刻瓷工具,经常参…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家通过技术手段运用物质材料赋予绘画作品审美内涵,作为由物质材料构成的作品,需要正确、合理地运用材料和技法才能长久保存,作品作为艺术家的技术的镜像存在。只有合理的技术手段,艺术诉求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作品才能长久保存。  相似文献   

20.
一、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贯穿于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在贯彻审美性原则时应注意:①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具有审美性。教师必须为儿童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以及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形式,并从艺术本身的审美特点出发,使形式与内容相适应。②将审美教育寓于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中。在艺术活动各个环节、程序的安排以及教师引导方法的设计中,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使其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中产生情感共鸣。③将审美教育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艺术活动之中。这需要教师为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创设优美的、便于儿童参与和艺术创造的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