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纵观其一生,宦海沉浮,变幻莫测,但他胸怀坦荡,能处之泰然。他超然、坦荡人格的形成,内容丰富、成就卓然的诗歌创作,与他遭受贬谪,身心得到历练密切相关。研究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生领悟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
贬谪地的自然地理风貌与文化异于中原,这种独特的异域地理体验给苏轼贬谪词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个外乡人,苏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关照陌生的异乡,内心的困顿、仕途的不畅都将借由贬谪地的地理文化得以调和疏解。词人对于黄州、惠州、儋州原本是排斥的,正如他在词里面的形容那般,"蛮风瘴雨""今困天涯",但经过实地相处,苏轼却又表现出与先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即"不谓尘世""不似天涯"。这种人地关系的转变恰恰体现了苏轼自我需求的实现与满足。  相似文献   

3.
迭遭贬谪使苏轼溶入了现实生活,根植于社会实践中。体察民情,关心民瘼,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政治受挫,思想成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贬谪是"根",文学成就是"果",贬谪促成了苏轼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苏轼一生的经历为线索,从儒、释、道几个方面去寻找苏轼在贬谪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从反映两宋朋党之争的特定角度,探讨有关苏轼贬谪生涯的三部元杂剧《醉写赤壁赋》《东坡梦》《贬黄州》,深入剖析其遭贬原因及剧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塑造,对于我们认识宋代党争的激烈残酷,以及党争中纷纭复杂的人情世态,思考党争对文人心态的影响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苏轼及其诗歌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影响深远。其中,越南阮朝诗人裴文禩在诗歌技法和人格力量方面,受到了苏轼的深远影响。他将苏轼在古风创作上的特点归纳为“逸宕”,且在汉文诗歌创作中追步苏轼,包括袭用苏诗字面、追次苏诗之韵、摹仿苏轼古体诗风格。基于对苏诗的感受和模拟,裴文禩对苏轼的接受渐入人格精神层面,汲取并继承了苏轼“以气为主”的理念。故此,他在诗歌创作、人生态度等多个方面,尤得力于苏轼,是为遗留海外的苏轼及其诗歌的后世嗣响。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潜隐在旷达超脱背后的是词人感叹"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苏轼的贬谪创作中反复出现,而这种心态恰恰是禅宗的精神内蕴.即用一种"寓身物内,超然物外"的冷静态度去反观宇宙人生,将自己的心灵、视角超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界之上.宋朝文人的佛老之风以及苏轼的人生遭遇,对苏轼贬谪期间词作创作的精神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诗、词、文在中国古代文学星空中光芒璀璨,尤其是他被贬黄州后的作品更是他创作中的高峰。本文试就苏轼贬于黄州后的诗作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其如何修复自尊,进而达到执着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禅宗在宋代空前发展,文人与它的联系颇为紧密。禅宗不仅深入影响到了苏轼的生活态度,它的幽默特色及思维方式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诗人的创作理念中。从表现方式,意象特色上对苏轼诗歌尤其是贬谪诗的谐谑特色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高宗开创了南宋政治的较新局面,在科举制度方面也完成了稳定和更化工作。高宗朝反思徽宗朝诸多重大失误,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工作。具体而言,前期废除三舍法,后期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三舍可以免解,却不可以直接释褐。省试阶段,诗赋取士和经义取士两存之,偏向诗赋取士。同时设立“类省试”,在川陕地区成为常规制度。然而,高宗朝党争激烈,直接表现在科举领域。尤其是秦桧专权之后作弊盛行,很大程度损害了科举制度。总之,高宗在战乱流离之际不忘科举,且随时予以变革、调整和补充,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21岁中进士,26岁走上仕途,青年时就怀抱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但在神宗皇帝重用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时,苏轼则因老百姓的利益而对改革的某些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既是激进改革的反对者,又因才华横溢,得罪了朝廷的一些言官,因此被罗织罪名逮捕入狱,险些丧命,出狱后被贬黄州。他被贬的直接和表面原因是"乌台诗案",但深层原因则是皇权的不可侵犯、得罪言官遭到报复、才华显露遭人忌恨等等。  相似文献   

12.
苏轼贬谪儋州期间的诗文创作,接受并融入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意象和词汇,这些意象和词汇所代表的特殊地域生态书写,从根本上说明了我国古代传统的生态文学书写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同族群的和睦相处,进而有助于我们从经典出发,切实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时代内涵与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携“盛唐音”于中唐韩孟、元白之外独树一帜.仕途虽屡遭贬谪,却依旧激昂慷慨,尽展傲岸风标,被誉为“诗豪”、“国手”.其作品于豪健奇雄中婉转多变,极尽柔情,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生遭遇过两次重大挫折:中年时被贬黄州,晚年时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济世救民的思想,因受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在黄州时他对于仕途感到过失意,但并未绝望,仍想东山再起,佛老思想是他这一时期用于排遣苦闷和自我安慰的有力工具;来到海南后,他则决意离开仕途,转而效慕陶渊明,而这时佛老思想则是他追求生活本真状态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贬谪,是中国古代文人一个难以逃避的话题,对作家贬谪遭遇及贬谪情感的表达。便成为了古代文学创作中一个很重要,也很常见的内容。贬谪,以其残酷的政治迫害性和特殊的情感激发方式,在改变贬谪者社会人生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文学创作的内容、情感与风格特色,并因此对文学创作本身,产生了鲜明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者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在黄州时期的思想,精神的研究,包括从文化的角度以及从人格、性格、精神等角度对其作出研究;二是对其创作的研究,包括对其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诗词的研究是重点;还有一方面就是对其生活、行迹、交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轼前往贬地的心理准备以及心态建设对研究他的贬谪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途经江西,在赣州停留了一段时间。赣州秀美的自然山水抚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淡化了他贬谪的痛苦。苏轼在赣州时期也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江南水乡特有的烟云凄迷加深了他内心的迷惘。赣州浓厚的佛禅文化助苏轼洗涤了自身的尘垢,恢复了自性的清明。赣州境内的大庾岭是苏轼前往惠州途中要翻越的最后一道大的自然障碍。险恶的自然环境并未困扰苏轼,反倒促成了他精神的升华。从大庾岭南下,他逐渐把贬谪之路化为了追求大道的成圣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20.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