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在三册《文选与习作》中,有52篇要求精读的课文,这里刊登的这些精读课文后的部分练习答案,仅供同志们自学参考。因版面所限,练习題的文字被省略了,使用时请与教材练习题相对照。我的一天三、作者清晨和病痛的搏斗、读报念信、和工程师的谈话、夜晚和记者的会见等都写得很详细,作者一天的本职工作——上午写小说、下午读小说等情况写得很简略。这样写为的是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象“我的一天”这种从早晨写到晚间的记叙文,如果对题材详略处理得不好,容易变成流水账式的死板文章。因此作者抓住重点,只从自己的生活和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出发,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  相似文献   

2.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25):35-36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欣赏优美的景色、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品词赏句上,使阅读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一、理解课文内容与审美相结合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试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直接对话。文章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视角;而学生读课文,则是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的画面去洞察客观事物。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想一想作者为何这样写。在…  相似文献   

3.
小语第八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六)———详写和略写○龙宅俊(省教委教研室)“详写和略写”是本册第三个侧重指导写的训练重点,安排在第七组教材中。〔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学生从实际上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5.
一、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繁星》这篇课文三个自然段均围绕中心“看星天、爱星天”来写的。作者写了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星天的感受,层层加深,一次比一次强烈。三次写感受的句子都包含有很深的意思。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理解这几句话。 1.抓关键词句,理解句意 如:“望着星天,我就会忘  相似文献   

6.
在《壁虎》一课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顺序地写),我在教完第三段之后,要学生仿照第三段老师的板书,自己读—读第四段的课文,把壁虎怎样捉远处虫按照课文的顺序板书出来。学生的情绪明显地高涨起来,读、画极其热烈。一个学生这样板书:爬→停→爬→蹿→吞吃。学生的板书完全有道理,他掌握了壁虎捉远处虫的连续动作,可见他经过了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过程。教学生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  相似文献   

7.
师:打开书,自读课文,请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那么文中哪几段写北京的胡同?(学生自读课文)生:文中的第三、第七段写北京的胡同。师:很好,我们先来学学写北京的胡同部分。我来读读第三段,请你们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生“:北京的胡同窄窄的,不急不缓地伸展着,如  相似文献   

8.
教《蛇与庄稼》一文时,我俯案备课,初感困惑:教学目标怎样定芽要学生认知什么芽智能在哪芽体会什么样的情感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芽联系起来又有何作用芽一连串问号在脑海萦绕未得其解,待到反复阅读课文始觉有点眉目。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去定教学目标,想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说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想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9.
第一单元在归类识字之后,安排了看图学文《秋天》和《温暖》。《秋天》图画色彩鲜明,层次清晰;课文条理清楚,简明易懂。教学时,应先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画面,然后学文。课文第一段描写了晴朗的秋日天空的景色,接着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秋天大地(田野)的景物特点;第二段写金色的稻田;第三段写  相似文献   

10.
<正>《野荷塘》是长春版教材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抓住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引导学生读文。感悟体会荷花的  相似文献   

11.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上完《日月潭》这一课 ,学习委员问我 :“老师 ,这篇课文少写了一段。”“怎么会 ?”我吃了一惊。“你看 ,课文中只写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却没有写傍晚的景色。”学习委员指着课本对我说。“就是少写了一段。”同学们也附和着。我仔细看了一遍课文 ,作者在描写日月潭晴天的景色时有明显的时间顺序 ,为什么没有写傍晚呢 ?这个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吧 !第二天清晨 ,我带着学生早早地登上一座大沙丘 ,让学生观察大漠深处清晨的景色。有的同学观察到启明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壁虎早早醒了 ,在草丛里来回跑着。接着 ,东…  相似文献   

13.
以读促写仿中有创──浅谈《海滨小城》的教学通辽市交通小学张淑霞《海滨小城》这篇习作例文,生动地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整篇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得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是小学生初学写作的典范。教学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以读促写,着重引导学...  相似文献   

14.
第六组 本组是侧重读的训练重点,即“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三篇课文都写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崇高情操。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学懂课文,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感动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怎样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读”中领会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写”中去,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确实是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来读较容易办到,因为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可以作为依据;而如何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写,却并不那么容易。我在教学第九册第六组课文时,围绕“抓住人物特点”这个重点,指导学生进行了读和写的训练,收到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的狮子》(第九册 )是一篇进行读写训练的好范文。作者合理的章法布局、细致的观察态度、传神的表达技巧都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居于此 ,本课的读写训练可以由以下三步完成。一、着眼全篇 ,区分详略主次在初读课文、尝试分段并概括段意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提问 :课文共分几部分 ?哪部分写得最详细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学生就会发现 :全文共分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 ,写得最详细。因为文章题目是“卢沟桥的狮子” ,以写物为主 ,所以介绍狮子特点的部分理应是全文重点。学生明白这层关系后 ,教师再…  相似文献   

17.
[教例]语富文字训练在点:1.重点品味“白茫茫”、“模模糊糊”、“淡淡的”等词语。2,在有感情朗读中领会文中比喻句的作用,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方法: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一读,理解内容”的方法,初读了(初冬)。(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写了初冬早上下雾时和零散后的景色。初冬的景色美不美呀?(美)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写得好的句子很多,现在我们就按照第二步学习方法一起来阅读欣赏课文。(展示第二步学…  相似文献   

18.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  相似文献   

19.
《海底世界》是人教社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切实把段的训练落到实处。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首先激发学生兴趣 ,揭示教学目标。齐读课题后问 :海底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接着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侧重写海底景色奇异 ,哪几个自然段侧重写海底物产丰富?板书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这样 ,学生对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赞美,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