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雪芹 《考试周刊》2009,(38):67-68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要有"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给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这"立体的形象"就是情感、美感、语感完美的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这一特点,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欣赏品评、体验领悟到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语感,获得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黄东海 《考试周刊》2014,(81):35-36
<正>随着2012年一场以"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为主题的"真语文"大讨论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对"真语文"逐步加深了解,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在"真语文网"上的学习、交流与教学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搞花架子,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语文"二字,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从字面组合看即"言+吾+文"也,意含为"我读我言(说),我听人言,我写我心中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更替加速的时代,语文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对此,教师应紧紧抓住知识、能力、方法,落实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观;要立足讲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应明白繁多的课件,也代替不了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和感悟,更谈不上语言文字的积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词佳句美文,需要学生去多读、多记。只有这样,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才会提升。  相似文献   

4.
同剑侠 《广东教育》2005,(12):47-47
当前的语文阅读课教学,很多是浮华的繁荣,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如果说,课改初期对语文教学何去何从是一片迷茫,那么,现在形式风盛行的阅读课教学,则是对课改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5.
徐华军  魏琴 《辽宁教育》2005,(11):29-31
语文,历来就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进入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应有的认识,把语文课上成了或虚化的“感悟课”,或忘却文本的“概念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以至于渐渐迷失了语文自我。笔者  相似文献   

6.
曾听齐鲁名师毕淑娟老师做过报告,她曾经说过,“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一是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二是要有咬文嚼字的滋味,三是要有动人心弦的情味,四是要有余音绕梁的回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一节课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之树,枝繁叶茂,历久常青,源于语文教师深扎于文化沃土中的默然无语之根。教师“精神真实”,才能引导学生“精神真实”;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引导学生“精神丰盈”。契河夫曾说过: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味迷恋技巧、技法。  相似文献   

8.
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下昏昏欲睡;教师将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学习起来却味同嚼蜡,原本是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上述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突出语文自身的特点,上出并上足语文课自身的味道.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学语文就得多多去读,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是指对文章的用字用词、语句内涵、语气语调等等事关语言的因素仔细体会、用心把玩、反复咀嚼,静心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品味语言可以抓关键词,可以抓修辞,还可以抓写作特色,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妙,感受言中之情,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比较准确的定位,明确地把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放到了突出的地位。这在高传利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应该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共同解决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语文老师就不能是半瓶醋、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12.
周丽 《成才之路》2009,(15):98-98
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我国漫长的社会里。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昵?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也夹杂着困惑多多的热闹现象。如果说,课改初期对语文教学何去何从是一片迷茫,那么,现在形式风盛行的阅读课教学,则是对课改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4.
15.
李文 《青海教育》2010,(3):27-27
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众所周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6.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7,(9):28-31
在Google网,输入"语文味",搜索到的相关网页有21万项之多,其中有一个网站就叫"语文味网",还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就是"语文味",可见"语文味"是一个讨论得多么热闹的话题,又是一个多么难以形成一致看法的话题。那么,经历了这么多的讨论之后,"语文味"如何落实到真正的教学实践?我们邀请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方面一些资深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进行了研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味"已经不再是一个玄秘的词语,而是真切地落脚在了教学的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8.
王清 《湖南教育》2013,(6):46-47
我读了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初中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语文味"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读完了相关的文章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真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指程少堂先生所说的真正的"语文味",的确是太美了:能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就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语文味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是对语文美学境界的一种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