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慧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首富;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但是,现实中盖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事迹有许多厚厚的书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单讲他几个小时候的故事吧!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看。小小的文字和巨大…  相似文献   

2.
宽容的力量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个叫斯坦东的战将,对林肯总统有很深的偏见。他认为林肯总统没文化,人憨,而且长相难看,常常在公开场合讽刺林肯,说林肯总统是个笨蛋,长得像长臂猿。有一次,他居然这样嘲笑林肯总统:“我们为什么非得到森林里去看大猩猩呢?白宫就有一个现成的在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3.
他犹记得16岁那年的春天,他在学校里,得了奖,几个同学,嘻嘻哈哈地让他请客。他是个好面子的男生,经不住几句劝说,便点头答应下来。中午放了学,一行人刚刚走出校门,他便看到父亲,汗流浃背地朝他走过来。他想躲,但一个同学却是眼尖,说,嗨,你爸来看你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叫声"爸",便低头盯着父亲坏了一个小洞的布鞋,再找不到话说。  相似文献   

4.
顾城曾经形容城市是飘着泥絮的珊瑚群。我想城市里的人估计都已经进化成类似泥鳅的鱼了,根本感觉不到污浊和窒息。我就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了十八年。我经常躲在珊瑚丛中的一眼小洞里小心翼翼地向外窥视着。此四方小洞是我们的教室,坐北朝南,四季充满着温暖的阳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么幸运。我的朋友伽每次见我心里估计都有点不平衡,三年了,他一直转战在阴面的教室,身上都可  相似文献   

5.
读书冶容     
米川 《教育艺术》2000,(5):27-28
据闻,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荐某人担任阁员,林肯却不同意。朋友问他何故不用此人?林肯不假思索地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及不少人认为,林肯这种“以貌取人”的态度未免太过分了。林肯说:“不是的,我以为,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当对自己的脸孔负责。”  相似文献   

6.
在机场看到这本几米的《地下铁》。事先对他一无所知。绕来绕去地在这本书边走了几趟,最后还是忍不住拿了一本,再另外捎上一本《照相本子》。心里觉得有点纵容自己的意思,应该是已经过了看图画的年龄了吧? 临时上飞机,却意外地延迟起飞,一个人占着一大排座位,又多出这一段等待的时间,正好用来看那本像是画给小朋友看的图画。  相似文献   

7.
陈建翔 《辽宁教育》2013,(10):20-21
笔者的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他指着《北京晚报》里的"生活"二字,对妈妈含混不清地说:"妈妈,生活!生活!"妈妈大惑不解,谁也没有教过他,孩子怎么认得这两个字?过了几天,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看电视上的《生活》栏目,主持人经常念"生活"、"生活"的,他知道了这两个字的发音,跟报纸上一对照,就辨认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鞋匠的儿子》赞颂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林肯。文中林肯面对一个用他的出身羞辱他的参议员.沉着镇定地发表了自己对出身、对职业、对人的平等的看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林肯。然而细细地解读文本.笔者却看到了作者在自觉不自觉中为我们画下的一道东西文化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欣赏经典     
有个美国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他看过三百遍《天鹅湖》。即使在芭蕾舞剧中《天鹅湖》是无可争辩的经典之作,看三百遍也太多了,但身为外交官,有些应酬是推不掉的,所以这个戏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到后来很有点吃不消。我猜想,头几十次去看《天鹅湖》,这个美国人听到的是柴科夫斯基优美的音乐,看  相似文献   

10.
呱呱王国里的青蛙们,个个穿着绿背心,水灵灵的,碧绿碧绿的,很好看。有一次,有只青蛙在田野里捉虫子,蹦跳着穿过竹篱笆时,一不小心,把绿背心扎出了一个小洞。这只青蛙回家后,想了个办法,找出一块红布头,做成一朵小红花,缝补在小洞上,这样就看不出绿背心上的破绽啦!等到他上街的时候,青蛙们都回头去看他,还说:“啊!这件绿背心多漂亮啊!”那青蛙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心想:“我有一件与众不同的绿背心。”又有一只青蛙回到家,想得真美,他在自己的绿背心上,剪出一个小洞,然后,也找出一块红布头,做成一朵小红花,认真地缝补在小洞上。这只青蛙…  相似文献   

11.
爱的轮回     
吉安 《成长》2007,(11):8-10
他犹记得16岁那年的春天,他在学校里得了奖,同学嘻嘻哈哈地让他请客。他是个好面子的男生,便点头答应下来。中午放了学,一行人刚刚走出校门,他便看到父亲,汗流浃背地朝他走过来。他想躲,但一个同学眼尖,说:“嗨,你爸来看你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叫声“爸”,便低头盯着父亲坏了一个小洞的布鞋,再找不到话说。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的孩子2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他指着《北京晚报》里的"生活"二字,对妈妈含混不清地说":妈妈!生活!生活!"妈妈大惑不解,谁也没有教过他,孩子怎么认得这两个字?过了几天,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看电视上的《生活》栏目,主持人经常念"生  相似文献   

13.
一天,美国陆军部长斯坦顿到林肯总统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我,他竟然说我偏袒一些将领,真是岂有此理!”林肯看到他生气的样子,就建议他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位少将。林肯说:“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于是,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对了,对极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但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单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  相似文献   

14.
心中的巨人     
蒋光宇 《良师》2010,(6):13-14
在非洲国家马拉维北部的一个小村落,17岁的黎格逊·凯伊拉品学兼优,很爱读书,尤其爱看名人传记。他看了《林肯传》之后深受启发,决心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5.
陈雅佳 《高中生》2010,(8):60-61
记得几年前看过的日本电影《梦旅人》,海报上有苍蓝的天空和高高的墙,墙上站着的是三个只能被称作孩子的人。他们没心没肺地微笑,像是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纯粹。他们带着不同的理由,却为着相同的梦想上路。可是他们的梦想在世人看来如此荒谬,无法理喻。  相似文献   

16.
看了《名侦探柯南》,惊讶于柯南那超群的智慧和完美的逻辑推理能力,却也发现有一个人在黑暗中痛苦着,他便是毛利小五郎。  相似文献   

17.
土土的阅读一般在睡前,只要卧室的灯一亮,我把被子从柜子里掏出来铺在床上,他就会很自觉地跑到自己的书架前选书,每次拿两三本,然后钻进被窝儿里等着:“妈妈,先讲哪本?”其实,土土每次拿的书都差不多,尽管他的书架上摆着几百本书,但他每个阶段的喜好似乎很固定,曾热衷于阅读《剑桥少儿生物百科》、《兵器知识》、《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世界》、《成语故事》等。我觉得,对于一个两岁多的孩子而言,他阅读的也就是图,书里的字是写给大人看的。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的时候,我经常跟其他家长攀谈几句,说的也多是自家孩子的情况。一个家长说…  相似文献   

18.
发泄     
《好同学》2005,(11)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相似文献   

19.
闫旭上外语课看课外书被老师带到办公室去了。我急忙走进外语教师办公室。外语老师高高举着一本杂志正在那儿批评他呢:“知道是上外语课吗?!”我一看原来是一本《科技博览》,而且是当月的,见他对书的那种痴迷的眼神,我心里一动,和外语老师商量后,把他带回我的办公室。“你爱看《博览》?”“嗯!”孩子诚恳地点点头。“前几期的《博览》你有吗?”这一问他来了精神,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亮:“我一直订这份杂志,里面的内容可好了……”他见我正在微笑地听着,又滔滔不绝起来。我真不敢相信在他的小脑袋里装着那么多新奇的知识,怪不…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20岁,对这个奇妙的年龄,我也觉得太累了。”收音机里传来大江健三郎的有气无力与疲惫不堪,袖真揉揉惺忪的睡眼,从床上的书堆中挣扎出来,屋内的杂乱无章与乱七八糟被包容在模糊的视线里。她斜眼看了看墙壁上那面无表情的挂历,心里有点恨恨地埋怨着:走得那么快,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忽然想起《水浒传》里宋江刺配江州,戴宗向他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