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属抒情文学,相思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主题,无论是诗词、戏曲还是小说都将相思之情大加敷演。文学中的男女相思缠绵悱恻、欲说还休,大多还展现出相思成狂成疾。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发现,相思文学大都源于《诗经》,《诗经》所确立的相思母题包括征夫思妇相思、悼亡相思、意象相思。历代文人在《诗经》中汲取相思的养分滋养己身深情,使中国文学的相思表达具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江西女词人刘淑,能文善武,文章节烈兼具。经历颇多曲折,父亲、夫君皆为明朝殉难。刘淑亦坚贞忠觳,怀有济世报国之志,只是迫于无奈而壮志难酬。她的词,出兵之前每有生活情趣之作以及离别相思等题材,格调清丽;出兵遇挫之后,词风则转而为沉郁顿挫,往往蕴含悲郁之气,时时振作不屈之精神。究其原因,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家族、地域、时代的原因。诸方面因素相互融舍,形成刘淑词的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在《花间集》中,描写男女相思的作品最多。其中男女主人公在表达相思之情时有相同处,亦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从男女主人公相思的情感轨迹、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其不同,并着重从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与时代烙印等方面探其不同之因。从而窥视花间词人的情感世界,以期对《花间集》中相思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咏月诗内容十分广泛,如对光明与纯洁的追求,思乡念友之感,征人思妇之情以及对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另外,李白的咏月诗既有不同风格的美,又有诗人自己的高度个性。  相似文献   

5.
牛希济是陇中著名作家,是"花间词派的"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写男女相思以及羁旅送别之作。由于受出身及个人经历的影响,牛希济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6.
肖邦练习曲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的结构和旋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对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旋律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奏法分析等方面,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完成对《离别》的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可谓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较为成功的一例。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通过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声音等方面阐释离别之情、怀旧之感。  相似文献   

8.
唐代富有闺中离怨意味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之真切和丰富而特出,在边塞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容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相思难寄之怨恨、久盼不归之忧虑、随夫远征之梦想,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物寄情和移情入境。以“离怨”为特征的唐代边塞诗不但揭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而且增加了其审美内涵,丰富了审美特征,凸现了女性文明在唐边塞诗中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词中抒发愁情的词句比比皆是,总体可归为离别之愁、伤己忧国之愁和伤春悲秋之愁三类。由于愁情的说不清道不明,宋词中多借助意象来抒愁。本文试从词的愁情题材的分类与借助意象表现愁情的方式两个方面来漫话宋词中的愁情。  相似文献   

10.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相似文献   

11.
《诗经》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可谓卓越不凡.《诗经》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女性.《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塑造的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比《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灞水”是唐诗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在唐诗中频繁以灞陵、灞上、灞桥、灞浐等词语出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第一表达了离别之情;第二是帝都长安的象征;第三是诗思的所在;第四体现出隐居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杨柳不仅意蕴独特,且所指多样,故常常被引用于传统文化当中.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的类书里,记载了历代古籍中所述杨柳的不同意境,如杨柳作为时令季节的指示;杨柳表达离别之情、悲伤之思以及思乡之念;杨柳代表盎然春意,勃勃生机;杨柳被拟人化,以杨柳形容身材婀娜的女子等等.杨柳作为重要的文学题材和意象,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柳所蕴含的独特意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从离骚、九歌和九章等屈原的作品搞出下列十多组诗句;每一组包括一句、两句到四句不等。对这些诗句的解释我阐述自己的看法,是由于我对别人对诗句中某些词的解释多少不能同意。 一、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王逸针对头句注:言我竭忠见过,非难与君离别也。以难字注难字,今人容易误会为难易之难。头句和《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的“难”字语法功能相同。因为都以动词为宾语,所以应读去声,词义同患,也可解作惮字;而王逸在“岂余身之惮殃兮”下,便是以难字注惮,和《释名》以惮释难形成转注。不怕离开朝廷,也就是不贪恋富贵爵禄,含义自然是深刻的。而难易的难常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如“行易知难”、“行路难”,与此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五、婚丧习俗 这里,只谈土家族的“哭嫁”和“跳丧”。 有人说,土家族是一个以哭来庆贺出嫁、以歌舞祀祭亡人的民族。在婚丧习俗上有着鲜明的特色,与其他民族大异其趣。 土家族的婚俗最具独特魅力的地方,就是哭嫁,婚前半月,哭嫁开始。《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兄嫂、哭姐夫、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怕受婆家虐待之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词人杜安世,身世不详又无人考证,故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较为轻微,亦未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杜安世有《寿域词》1卷传世,其中有个别存疑之作,内容多为女子的愁苦相思之情,风格倾向于婉约。燕子、烟以及风意象使其词构造了独特的艺术世界,对词境的塑造与情感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庾信与李陵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阐释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认为相同的身世之悲是庾信接受李陵的重要原因,而哀怨的苏李离别诗则进一步拉近了他们心理的距离。他是携带着现实的感触,自觉地寻找历史的相似性,借此使其内心深处的矛盾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思妇和游子两类主题的诗:在整体排列上呈现出各自相对集中又彼此相互间隔的情况,产生了类组诗和互相补充的效果,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排列方式应该是出于《文选》编者的有意而为。  相似文献   

19.
掌握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我国古代有关的文化常识,是用意识流理论来剖析《西洲曲》的女主人公感情活动及其变化的前提;诗作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以女子四季相思、昼夜相思的“意识流”的“红线”贯穿起经过精选的、能代表“意识之流”各阶段、层次的片断的“珍珠”;诗作结构的三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人用淫丽之文来概括陈叔宝诗歌并不准确。陈诗艳什部分中有少量的色情描写,其中灌注着一种生命的绝望与哀伤;也有一些清新的相思小调;介于两者之间的诗歌大都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雅篇部分中的宫廷游宴之作描写建康一带的自然风光,从中也透露出陈叔宝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他对北方城市和边塞的畅想,对个人亡国情感的抒发,也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