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留学生》2005,(4)
在柏林举办的一次中德教育研讨会传出消息,根据DAAD的统计资料,从2002年以来,德国有关机构收到的中国学生留德申请数量逐年下降,其中2003年比2002年申请人数下降一半,而2004年又在2003年的基础上下降10%。但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参赞刘京辉女士则在会上表示,中国在德国各大学留学生人数目前仍然有两万五千人之多。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D A A D的布鲁姆巴赫博士(D r.Blumbach)介绍了中国学生留德的新趋势。布鲁姆巴赫博士向与会者称,中国留德学生近年来已经成为德国大学第一大海外学生群体,但其人数并不会无限止上升。事实上,近年来申请留学…  相似文献   

2.
郭际 《教育》2007,(32)
派遣海军留学生,是清政府在军事教育上所推崇的。早在1887年3月,清政府就向英法等国选派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共35人,主要从福州船政学堂选  相似文献   

3.
110年前的1896午,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序幕。自此至今,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潮流几起几落,持续百年,绵延不断,不仅成为中国留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想着重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地回顾这110年中国人留日史的历程及其对今天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官派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的第一批留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于1881年陆续裁撤回国。直到清末再度掀起留学热潮,而此时的留学教育较之于之前的留学欧美,在留学人员构成、留学国别趋向、留学生管理上呈现出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2013,(8):5-7
<正>1872年8月11日,30名身着清朝官服、平均年龄仅为13岁的少年登上一艘轮船,远赴美利坚合众国。他们就是晚清政府的第一批留美学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遣的留学生。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对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2012年9月2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留  相似文献   

6.
何星 《神州学人》2006,(2):50-50
旅德医学生物学会,10年前由现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倡导成立。短短10年,学会荟萃了众多的优秀留德医学生物专家学者及学生。多年来,旅德医学生物学会以不同方式参加和组织了各种回国交流服务项目,促进了中德医学界的交流。自2002年起学会每年组织的“中国心-留德华人心血管病专家学者回国交流服务团”活动,受到了海内外政府、机构、团体、企业以及中德两国许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每次都取得圆满成功。其中,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所主办的2002年“春晖计划”重大团组…  相似文献   

7.
陈健 《教育》2013,(11):19-23
清末:留学风起青萍之末留学实况1847年春由香港出发赴美学习的容闳等3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当时的留学生,大多是跟外国传教士出国和得到教会资助或引见的。从1871年起,清政府开始派遣官费留学生。在1871年至1889年期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每批30名,共派120名赴美留学生,由于当时守旧势力的攻击反对,这批人未满学习期限,就被迫全部撤回;派出留欧学生3批78名,加上一些临时派遣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几乎同时派遣留学,而几十年后,所得到的结果却迥然不同。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持续时间上,中国都超过了日本。到20世纪初年,中国留学日本者就达2399人,这还不包括未到中国驻日使馆注册者和自费生,留学运动可谓盛极一时。但是,这声势浩大的留学运动非但未能挽救清政府的覆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清政府派遣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留  相似文献   

10.
110年前的1896年,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历史的序幕。自此至今,中国人留学日本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896-1911年,这是留日潮的兴起和第一次高潮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12-1930年,是留日潮的发展和风波迭起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31-1945年,是中日战争和留日潮的曲折时期。第四个时期从1946-1976年,是留日潮的低潮和萧条时期。第五个时期从1977年到现在,是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恢复和新高潮时期。中国人留学日本不仅成为中国留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1.110年来中国留日学生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留日学生是中日友好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1.
晚清编译的克虏伯炮学书籍近二十种,对于提高晚清军事教育的水平有很大帮助。克虏伯来华人员参与到了中国军队、军事学堂和军工企业以及赴德留学生派遣的活动之中,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进步,晚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留欧生、兵工人员与克虏伯公司有广泛的联系,他们在回国后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逐渐意识到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从1909年始到1949年的41年间,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家学习先进的军事航空技术和飞机制造技术。这些军事留学生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积极组建雷达部队、重型轰炸部队、空中照相侦察部队,增加了空军新兵种,在抗日战争中名噪一时;担任空军高级将领,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担任军事航空学校的高级职务,成为空军教育与训练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留美学生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留学运动从留学美国开始。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留美学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和中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其中校领导、大部分院系领导和主要教授都是留美学生。他们学贯中西,砥柱中流,一方面以抗日救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为己任,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光大,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一方面以开放的眼光,传播西方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中国现代一批炳彪史册的文化学术精英,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还以自由平等的现代意识,弘扬人类现代政治民主观念,不畏强权,维护人格尊严,推动了当时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初 ,琉球始与中国建交。当时 ,汉语和部分汉语书面语语料在该国已然有所传播。此后 ,琉球对汉语汉文化的需求愈加迫切 ,曾先后至少 16次派人到中国留学 ,并在国内兴办教育 ,推广汉语汉字 ,以改变文化的落后面貌。入清 ,琉球一如既往 ,重视汉语汉字的学习 ,除继续大力兴办各类学校外 ,也像明代一样不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琉球留学生除官生以外 ,还有勤学人。这些留学生成了维系中琉友好关系和在琉球继续传播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清末时期,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主张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民国初期,袁世凯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留学教育理念,其主政的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留学教育的法律规章,规范了留学生的选拔、管理、经费等问题,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留德教育发轫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留德学人多,成就突出。其成因既受国内人才需求、留学政策的推动,也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学术影响、留德学生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留德教育具有学科专业集中、学历层次较高、留学生组织活跃、留学途径多样等特点。1920-1930年代的留德热潮,对中国社会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留德学人英才辈出,涌现出周恩来、朱德、陈寅恪、季羡林、冯至、陈省身、朱家骅、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等。国内一些大学汇聚不少留德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治学传统,以蔡元培、马君武、顾孟余、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留德学者促进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民国时期的留德传统,对于当代中国的留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航空留学生派遣情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拥有的巨大威力,因而多次选派航空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从1908年至1949年的41年间,我国各级政府选派了大量留学生赴美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学习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飞机驾驶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我国共选派了3000以上人次的航空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学以致用,成为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核心力量,使我国航空事业随着世界航空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新局面,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航空留学生的派遣情况大致分成以下三个时期: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1908~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和抗战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1937~1949)。我国近代航空留学生的派遣主要有三种类型:出于个人志愿、自动自发地去国外学习;海军和空军系统选派;赴美培训的学生。他们主要是学习航空工程和飞行技术;留学国多为美国和法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军训是大学新生进入校园的第一课,学生在经历了对军训由好奇到向往,由向往到消极逃避,由消极逃避到对军训生活的依恋等心理变化过程;经历了对军训生活的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化过程,使得思想到心理有了很大转变。实践证明,大学生军训不仅对新生的心理适应起了很好的过渡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的热潮。中国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有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中国民主化的推进者、新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军事近代化的促进者,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了冲锋陷阵、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