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23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举办的科技奖励国际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秦大河研究员做了《全球气候与环境演变及对策》的专题演讲。秦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直致力于雪冰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80年代到90年代,他参与国际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对深入理解南极冰雪特征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做出了贡献九十年代在中国西部逐步开展现代冰雪过程、大气降温作用的研究。秦院士是我国近代雪冰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地理研究的开拓者,近年正在主持中国气候环境演变科学报告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15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此项目是“国际地图——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之一,它的目的在于研究全球气候环境的演变规律和发生机制,不同圈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体系的相互关联,预测未来气候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济大学海洋系汪品先院士主持的组负责了该项目的二级课题“干旱化的海洋因素的海洋记录”和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奖励》2012,(7):68-68
程国栋1943年7月出生,上海市人,汉族,中共党员。目前为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学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基金委地学部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际雪冰委员会地下冰分会主席和国际冻土协会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4.
南极十问     
南极大陆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这是对南极气候环境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有  相似文献   

5.
南极洲     
[自然]位于地球最南端,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为南大洋所包围。总面积约14000000平方千米,南极大陆面积12390000平方千米。98%的地域被冰雪覆盖,占全球冰总量的90%。南极横断山脉将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的文森山高达5140米,是南极最高峰。南极洲素有“寒极”之称,仅有冬、夏两  相似文献   

6.
日前,匈牙利科学家在分析“火星全球勘探者”拍摄的照片后,宣称在火星南极有活的生物体存在,其生存类型类似地球南极附近生物.匈牙利的科学家小组表示,照片显示在火星冰雪覆盖的南极环形山有几千个黑色沙丘点,“这些点显示,在冰层下面的地面有生物体,它吸收太阳能,可以融化冰,为自己制造生存的条件.在地球南极冰覆盖的湖,也曾发现同样的机制.问题是在火星严酷的条件下,这一机制是否运作良好”.  相似文献   

7.
南极饮用水     
说起南极的饮用水,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南极大陆上那厚厚的冰盖,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南极的饮用水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乐观。为了尽量避开恶劣的环境,许多考察站建立在远离冰盖的无冰区,这样一来用水就成了一大难题,而即使是在冰雪丰富的地区,人们使用水也并不十分方便。一般建在冰盖上的考察站都建有一个化水池,把冰取回后放入池中,然后在  相似文献   

8.
于志学,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经过40余年的探索、实验和积累,在技法上创造出“雪效法、波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和“墨有韵、白有光”等新的美学思想,创造了冰雪山水画。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界,中国冰雪山水…  相似文献   

9.
南极恶劣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使这块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大陆 ,始终蒙着一块神秘的面纱 ,偶尔有几位勇敢的探险者的足音才打破了千百年的沉寂。人们对南极价值的初步了解及共同保护与和平利用 ,则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一、南极是一块雪域宝地南极大陆是干旱寒冷的不毛之地 ,但却是一块独特的雪域宝地。“固体水库” 南极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 ,冰盖平均厚度约 1 880米 ,最厚处可达 480 0米 ,冰盖总体积达2 45 0万立方千米 ,拥有的冰占世界总冰量的 95 % ,南极的冰储存了世界淡水资源的 70 % ,科学家正在设想以南极地区的淡水来解决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0.
【试题l】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南极冰盖最高点示意图(新华社图片)。 材料二:科学家介绍,冰穹A作为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和世界上冰雪现代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冰穹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1)科考队2004年12月22日从中山站启程,到抵达南极冰盖 之巅这一期间 ( ) …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干谷     
在南极,严寒统治着一切,冰雪遮掩了漫无边际的大陆,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事情往往会呈现出让人惊奇的一面。南极大陆上,也有不受冰雪压迫的地方,那就是有名的干谷。干谷,这片不被冰雪覆盖的黑灰色土地,在周围银装素裹、一片洁白的冰雪世界里,显得格外醒目。干谷地区最令人迷惑不解、让人最感兴趣的现象,是在这远离海岸60多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问题是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中国是国际气候制度的重要制定者和气候治理的关键参与者。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是一个包括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综合的利益取舍过程,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时,中国应在明确自己的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对怎样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做出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内陆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87米处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冰穹A也称南极最高点,它和所有经线交汇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相似文献   

14.
戊子年(2008年)初气候异常,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低于往年而造成冰冻雪灾。从科学分析的角度讲,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南极和北极冰层融化所造成的。一旦北极冰  相似文献   

15.
冰房子     
企鹅一家来到了南极,这里是白色的世界,除了冰雪什么也没有。企鹅太太四下里看了看,问企鹅先生:“亲爱的,我们的房子在哪里?” 企鹅先生在冰上踱着步子说:"我们当然会有房子的。"企鹅先生用冰盖了一座房子,这座房子是冰墙、冰窗、冰屋顶,里面有冰床、冰桌、冰椅子,就像一座水晶宫!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工作的李果叔叔,曾经6次去过南极,并曾分别担任过我国驻南极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的站长。在那片白茫茫的冰雪大陆,他吃了很多苦。一次还差点掉进冰缝里,险些"把自己永远留在南极",可是,回想起在南极的生活,这位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极地事业的科学工作者却说--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性的群众冰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全民健身增添了多元色彩。在甘肃省,“冰雪运动”虽然起步晚,但同样开展得轰轰烈烈,甘肃不仅拥有专业的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而且各市县也拥有不少大众滑雪场。全省教育系统也在大力推进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宜冰则冰、宜雪则雪的“一校多品”冰雪特色校模式。截至2020年12月,甘肃省已有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66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8个。广袤的陇原大地上,这“冰”上运动逐渐地“热”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走向南极     
秦大河 《科技文萃》2001,1(6):125-129
1989年7月28日,秦大河代表中国、同美、法、苏、英、日5国的5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出发,开始了徒步征服南极的壮举。  相似文献   

19.
会议背景与概况 2012年8月26-30日,第32届国际地理大会在德国科隆举行.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国际地理大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在中国地理学会的号召和组织下,中国大陆有100多位地理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大陆地理代表团由现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秦大河院士任顾问、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刘毅研究员任团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前副主席刘昌明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涛研究员、杨桂山研究员、陈发虎教授,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对应IGU委员会主席周成虎研究员、前主席王五一研究员等随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生活在北方的人们,谁没有见过冰雪?冰的晶莹剔透,雪的洁白无瑕,冰雪世界令人陶醉.是孩子们的乐园.冰雪世界里同样有着太多太多的奥妙值得孩子们去探索,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